两千年前,从长安出发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那段千古传颂的历史旅程为西安城与世界的多向际遇种下了契机——时代、历史交相辉映,如今的西安,应如何在继承“丝路辉煌”的同时,引领科技信息时代的新风潮?西安的丝路科学城写下了答案。
作为西安高新区“三次创业”的主阵地,丝路科学城以全新的科技与信息之路开启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以古今交融描绘全新的西安城市封面。而作为丝路科学城的首发地标,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带着理性,功能的灵活性和地标的引领性,通过因地制宜的手法塑造特有的建筑造型,展示了西安独特的先锋精神。
本次访谈的主角是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的设计者马清运,作为享誉全球的建筑师,他生长于西安、后出国深造又学成归来。马清运的实践跨越艺术、教育、商贸、时尚、展览及公益等多个领域。我们好奇在他眼中,西安这座城市蕴含了怎样的情绪?特殊的身份是否伴随独特的设计视角?在他丰富的经验与宽广的视野下,这座建筑如何集多元功能于一体,成为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
西安是马清运的出生地,成长地,学术基地与创业基地。这里有古朴的街道巷陌,丰富的城市肌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日新月异的高新科技,这里充满了振奋人心的、未知的可能性。除了多重的家乡情,对马清运来说,西安的吸引力还有更多。
您在西安度过了哪些人生阶段?您对西安有怎样的感情?
我跟西安的关系远远超出作为西安人的关系,在我心里“西安”这个词蕴含着三重家乡情结。
西安兵马俑
首先我在这里出生成长,童年到大学之前一直在西安生活。它是我人生的起点,我在这里走向成熟。大学期间我学习古建筑,西安有丰富的历史建筑遗产,所以曾回来实习调研。后来回国创业也是从西安开始,玉川酒庄的创立比马达思班还要早。最近几年西安发展迅速,我们也将精力向这边转移,完成了一些新项目。
所以我与西安这座城市有着三重关系:是出生地与成长地,是学术基地,又是创业基地。
西安城楼
您回国后为什么选择西安进行建筑实践?除了家乡情结,西安还有哪些吸引力?
因为西安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它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城市,有形形色色的街道,街道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有灵活多变的生活,生活又有许许多多的选择。建筑是雕塑,但城市是液体,充满了流动的、瞬息万变的可能性。
西安
西安周边现今仍存在着大规模的乡村,它们环绕着古老的城区形成一种向心力。即使到今天,你依然能在这里看到城市的起源:人类的聚落、文明的聚点。与此同时西安的未来又是未知的,它会发展成深圳这种没有乡村的大都市吗?还是保持本原的状态?这种未知非常有吸引力,让我觉得大有可为。作为一名建筑师,我希望能为西安未知的可能性贡献一些思考与实践。
西安城墙
乡村实践将建筑学的定义拓宽至社会议题,并督促设计师走下象牙塔,参与到当地经济与生产活动中。深耕于此的建筑师,知晓自然的规律,借鉴农业的智慧,静待乡村成为时间的朋友。
您的玉川酒庄和玉山石柴可以说是乡村实践的先驱,您如何看待近年再次兴起的乡村建筑热潮?
我认为振兴乡村的出发点是对的,就是通过创造力、通过设计文化植入,开辟实践场所的可能性。但这样的行为如果不能变成独特的实践规则,没有持续的实践支撑或社会源源不断的热情,我觉得这只能是设计师寻找一种寄生状态的行为。
玉川酒庄 ©马达思班
玉川酒庄 ©马达思班
如果设计满足了当地一个特别具体的需求,那再用学术建筑的逻辑标准去评判它就是不公正的。我希望的我实践能脱离这种建筑评论,以持续的方式完成经济的递增,这样的设计是真正有用的。当我们的实践变成一个社会议题、参与到社会功能中来,它是不是建筑学范畴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这更像是一种地道的、设计介入乡村的途径。
玉川酒庄 ©马达思班
您提出的“C.A.N. 计划”是如何走出蓝田,走向世界的?
“C.A.N.计划”就是文化、农业、自然(Culture、Agriculture、Nature),它也是从在老家西安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我希望有一个稳固的理论框架,然后在这个语境下进行探讨。这里的探讨并非宽泛地讨论文化、农业和自然,而是讨论其中的智慧。
农业是一门精准的学科,比如节气、比如乡村社会组织。它不是结果的精致,而是流程的精致,在这样的逻辑下才能形成高效的生产活动。农业是用精确的人造行为将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相结合,这其实暗示着一种非常有逻辑的设计方式。这两年我们所有发生在乡村的项目,出发点都是“C.A.N.”。
玉山酒庄 ©马清运
形式是思想与现实的纽带,是建筑问题的终极答案。经济全球化让太多城市丢失风格,但西安没有忘却历史,它只是需要向前。在高新区这片又有历史和未来,还有景观和生态的区域,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这座充满想象的建筑正与城市共兴,通过打造充满活力、产能效率高且宜居的环境,多业态的商业活动和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彰显着蓬勃而发的生命力。
如何理解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在西安丝路科学城的定位与影响?
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的出发点有两个非常强烈的意愿。一是打破西安在近十年形成的“优秀建筑”的概念 —— 在快速城市化影响下的、极度商业的建筑。二是打破西安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执念,无论是材料还是形态,要走出仿古建筑的舒适区。由于要摆脱这两种认知,这个项目在一开始是没有身份证的,我们只知道它将会是一个抽象的、非典型的、与周边建筑有一定视觉距离的姿态。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马达思班
这样的想法带来了实践上的难度,而我们必须为这种难度负责。于是与业主的沟通变成了一种设计活动,通过交流、通过坚持,通过一遍一遍的阐释,逐渐完成建筑的塑造。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我坚信形式是一切问题的最终答案。如果要功能创新,就一定要通过形式创新来实现;如果要挑战传统,也一定要从形式上突破。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马达思班
这两个房子可以看到是一个场地的两个边角,中间是有一个地质断裂带,没有办法不把这个场地的边角用起来,所以它是一个内含的,切开了以后向内的布局形式。这也是我迎接这个房子的真正原因,如果中间没有地质断裂带,可能性就变的非常多。所以要找一个最外在的,没有办法抵御的逻辑,使一切的讨论都与它相关。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马达思班
由于这个建筑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标准层”,它在剖面上的变化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案。在这种前置逻辑下的创新,就指向明确的、理性的、破坏性的建筑形式。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马达思班
西安应如何在走国际化道路的同时,保留自己的文化底蕴?
如之前所说,西安的未来是未知的、充满可能性,那么建筑师最大的责任应该是保持理性,对今后的可变性要有足够多的对应策略。与此同时,还要把西安最有国际价值的东西珍视起来,比如老城区、市井气。
在以上两个前提下,我们可以更多地邀请全球建筑师在公平竞争的平台上各显身手,但要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们:西安有自己的底蕴,国际化是新需求,而不是我们缺失的东西。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马达思班
建筑师的责任是
保持理性
时代变革,城市变迁,但在马清运看来建筑师的责任始终不变——保持理性,并对未来的可变性给出足够多的对应策略。
西安有自己的底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它将再次成为连接亚欧的重要枢纽。这并不意味着西安会因循守旧或推倒重来,它的新建筑应生长于城市文脉之上,汲取文化记忆,以国际化的视觉标志,联结历史、当下、未来。
位于西安高新的丝路科学城以传统传承城市的文化脉络,以建筑谱写城市的华丽篇章。不久的将来,丝路科学城注定腾飞起势,用西安的历史、发展、未来、文化炼就城市精华,缔造城市理想,携手西安,向世界敬呈一张绚烂的国际化名片。协同城市建设与发展,打造西安在数字时代通向世界的“第一窗口”,于人文之上,筑就世界级的西安自豪。
建筑与城市共兴,我们一起见证丝路科学城之下,西安走向世界的磅礴力量。
-
项目信息
项目信息: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项目地址:西安市·高新区·兴昌一路与星虹一路交汇处西南角
规划净用地面积:约31亩
总建筑面积:约9.3万㎡
北楼单体地上建筑面积:约2.6万㎡
南楼单体地上建筑面积:约1.5万㎡
-
项目配置
47.5米精装挑空大堂
标准层高:4.5米
幕墙:双银加单银low-e三玻两腔超白彩釉玻璃
空调配置:麦克维尔集中式中央空调
电梯配置:通力电梯 北楼8部直梯、2部扶梯/南楼6部直梯、2部扶梯
消防系统:配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报警系统
循环系统:新风换气系统
电力系统:市政供电+备用电源
机动车停车位:781个机动停车位/313个非机动停车位(高容量、高配比停车位80个快充车位)
-
产品配套
文化地标:西安大剧院
商业集群: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中创瞳湖核心区地下空间
景观生态:未来之瞳·瞳湖公园、永安渠海绵城市生态公园、大仁遗址公园
立体交通:50分钟抵达机场、3分钟至高铁南站、4条地铁线、5条公交路线链接全城
品质人居:天地源·棠樾坊、新希望·锦麟天玺、招商臻境、中海·寰宇天下、龙湖·青云颜、紫薇云峰里、中海·学仕里等
尖端医疗: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新址)·高新区人民医院
-
合作机构
北京戴德梁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上海高力国际物业顾问有限公司
上海马达思班建筑设计事务所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高新区创服绿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发文编辑|Aaron
审核编辑|Miranda
采访/撰写 | Yutong、Jiqing、Miranda / 可达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