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效果图的叙事力量:MAD、扎哈获奖项目如何抽象表达设计理念
2023/02/01
作者

从抽象到具象,效果图是对设计构想的预览。


在方案阶段,设计师可以从效果图的场景里判断建筑的尺度、比例、结构、质感,检验设计概念。在建筑投标/竞赛中,到位的效果图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展现立意、表达审美、讲好故事,同时从视觉表达的维度上提高竞争力。在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建成前,效果图承担了与公众对话的角色——对多数非建筑出身的人们而言,直观、有感染力的效果图是设计信息的实景化,降低了理解门槛,最能够引发人们对美好人居环境的憧憬与讨论,在传播中构建想象的共同体。


好的效果图总能够满足眼睛、击中心灵,并且完整准确、流畅统一地呈现出作品背后的逻辑思考。不妨与小编一起,通过近年多项获奖项目案例,看看效果图背后的巧思。

01

BEE’AH总部大楼



设计:ZHA

效果图:MIR

建成时间:2021年


奖项:

2022 AMP美国建筑大师奖-建筑类大奖

2022 意大利THE PLAN AWARD-已建成建筑类大奖

2022 WAN世界建筑新闻网大奖-建筑类金奖

2022 BLT建筑设计奖-建筑类优胜奖

2022 ArchDaily年度最佳建筑


640.png

效果图-MIR擅长营造电影感氛围

用对称构图与神性光影奠定建筑气质 © ZHA


Bee’ah是一家中东地区的环境与废物管理公司,在经过邀请竞赛后最终委托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进行新总部的设计,该项目的目标是整个建筑使用可再生的能源,达到零废弃物排放,并加强教育性的外联活动。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 Bee’ah 沙迦新总部大楼位于一处占地90,000平方米的地块,毗邻Bee’ah废物管理中心。


640.png

效果图-地块之大为设计提供的较大的发展空间,沙漠地貌中一些零散的沙丘变为两个巨大的中心“沙丘”——总部建筑。© ZHA


640.png

实景图 © Hufton+Crow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沙迦的AL Sajaa沙漠环境。两座相互交错的建筑主体像是两个低能耗的“沙丘”围绕住一个中心“绿洲”,回应了四周被盛行风塑造而成的凹陷沙丘和山脊,二者交汇形成凸起。


640.png

效果图-大楼的布局由其沙漠环境决定,建筑体块像是一群相互交错的沙丘,形成的角度正好可以适应当地盛行的西北风,图中充分展现了风沙肆虐的场景 © ZHA


640.png

实景图- 总部的设计以一系列相互连接的“沙丘”回应基地环境,这些沙丘的朝向和形状均为优化当地气候条件而设。© Hufton+Crow


尽管由于当地酷热的气候必须限制开窗玻璃数量,建筑内部的设计亦能保证优质的自然光照和视野。面对这样的自然条件,建筑在控制最低能耗的前提下仍能为访客和工作人员提供最大的舒适度。


640.png

效果图 © ZHA


640.png

实景图 © Hufton+Crow


640.jpg


640.jpg


640.jpg

效果图-侧重点明确的各个室内场景 © ZHA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实景图 © Hufton+Crow


640.jpg

效果图-在星空与镜水面的衬托下

建筑玻璃透出夜晚沙漠中的清冷感 © ZHA


640.jpg

实景图-夜景 © Hufton+Crow



小岛公园



设计:Heatherwick Studio, MNLA and Arup

建成时间:2021年5月


奖项:

2022 WLA世界景观建筑奖-已建成大型项目杰出奖

2022 Dezeen Awards 设计大奖-景观项目大奖


Heatherwick Studio受慈善家Barry Diller与哈德逊河公园信托公司的邀请,为曼哈顿西南边的新码头设计一座公共场馆。不过项目团队并没有选择简单地设计一座装饰性的建筑,而是从中看到了重新思考和定义码头的机会——一个漂浮的小岛公园,一场完整的体验。


640.jpg


640.jpg


640.jpg

平面图、剖面图 © Heatherwick Studio


曼哈顿有着方便船只停靠的平坦码头、纵横在钢筋混凝土丛林的平坦街道。设计团队希望为城市创造一种新的地形,使其可以向上抬升,从而塑造多样的空间。


640.jpg

效果图-鸟瞰,交代周边环境特点,表达公园与城市界面的关系;顺光强调出小岛地形与基柱,暗角处理引导视线聚焦 © Heatherwick Studio


640.jpg

效果图-构图的心机:用平直的滨水道路反衬起伏的小岛地形;变化的基柱高度定义出公园的轮廓 © Heatherwick Studio


640.jpg


640.jpg

实景图 © Timothy Schenck


最初的方案是一片漂浮在水面上的卷曲树叶,叶片在边缘处抬升,形成庇护的空间。将公园抬升于基座的想法来源于水中既有的木桩,它们是过去从曼哈顿海岸线延伸出来的众多码头的遗留物。这些基柱不再只是用于支撑甲板的细长物,而是成为了甲板本身——它们延伸至花槽并与之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公园的表面。在裸露出来的尖顶之下,这些基柱已成为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亦是鱼类的保护和繁殖地。


640.jpg

效果图-基柱与其灵感来源(水中既有的木桩);小岛边缘的部分逐渐下降,形成一系列山丘、观景台,以及露天广场 © Heatherwick Studio


640.jpg


640.jpg

实景图 © Timothy Schenck


640.jpg


640.jpg

效果图-露天剧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演出氛围

© Heatherwick Studio


640.jpg

实景图 © Timothy Schenck


虽然水面上那雕塑般的花槽令人印象深刻,但设计的出发点并不是结构,而是游客所能获得的体验。受到中央公园的启发,设计团队营造了漫步于水面之上的兴奋感,以及远离城市并沉浸在自然中的惬意——在那里人们会忘却自己正身处美国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中。


640.jpg

效果图-凸显观景台,并集中表达出层次多样、富有野趣的自然主义植物配置;码头与城市高楼的画面占比极小,将”漫步水面之上又远离城市喧嚣”的体验具象化 © Heatherwick Studio


640.jpg

效果图-代入感强烈的市民活动场景,“它是一个可供人与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一片葱郁的漂浮绿洲。”  © Heatherwick


640.jpg


640.jpg


640.jpg

实景图 © Timothy Schenck


小岛公园承载着哈德逊河上的3个充满活力的表演空间。借助步桥,从这里到曼哈顿下西区只需步行一段很短的距离。


640.jpg


640.jpg

效果图-日夜对比,勾画日常使用图景;

同时交代小岛与主干道的连通方式 © Heatherwick Studio


640.jpg

实景图-几乎是对效果图的复刻 © Timothy Schenck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



设计:MAD建筑事务所

效果图:MIR

建成时间:2020年


奖项:

2021 Dezeen Awards设计大奖-最佳文化建筑

2021年德国标志性设计大奖(iconic awards)

第十六届中照照明奖工程设计奖-一等奖


亚布力,中国最东北尽头的一个小镇,以延绵雪山、无垠雪原为人所熟知。亚布力滑雪场是中国的滑雪胜地,拥有亚洲最长的高山滑雪道和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雪上训练中心。在亚布力,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为中国企业家论坛(CEF)设计了一座永久会址。


会址总占地面积2.2万平米,建筑面积1.6万平米,共有20余间设备完善的会议室、图书室、展厅,是一个集会议、博物馆、培训、智库、商学院功能为一体的建筑,除了是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的年会场所外,也是企业家博物馆、全国民营企业家培训基地。


整个建筑充分结合地形,犹如雪山的一部分。柔软的屋顶以白色铝板为材料,向外不断延伸,仿若悬空,让建筑显得极其轻盈。起伏的屋脊线是雕刻在大地上的雪痕,也呼应着远处雪山轮廓的波纹。


640.jpg


640.jpg

效果图-雪地映霞光,北国气息扑面而来;建筑屋顶仿佛悬空,屋脊随着雪山起伏,白色屋面消隐于大地之中 © MAD


640.jpg


640.jpg

实景图-屋顶局部少了些锋利多了些实际,

基本上还原出了效果图的质感 © CreatAR Images


从山下向上行走,会发觉建筑尺度的亲人。功能布局和流线也充分利用高差,主入口在东侧一层,西侧入口在二层。整个屋面曲线一气呵成,挑檐而出,最远端达20米,充分舒展,在恶劣天气中为人遮风挡雨遮阳。


东西两侧为入口玻璃幕墙,南北两侧立面结合下沉庭院景观设计。部分建筑体量隐藏在屋顶下绿化覆土中,成为大地景观。


640.jpg

效果图- “飘落匍匐”的屋顶 © MAD


640.jpg


640.png

实景图-入口与挑檐 © CreatAR Images


640.jpg

实景图-立面暖通风口全部整合一体化设计,在下沉庭院及隐蔽空间设置百叶开口,保证了屋面幕墙的完整性。© ArchExist 存在建筑


室内部分,阳光通过中央天窗洒入木质材料包裹的大堂,温暖柔和。室内大厅灯光设计与天窗etfe幕墙结构一体化设计,灯具隐藏在结构造型之中。暖通风口与各种设备末端也全部为隐藏式设计,保证了视觉效果整体性和纯粹性。大厅室内设计亦考虑到声学处理,部分墙面0.4mm微穿孔,满足作为临时演出空间的声学需求。可以容纳近千人的主会场是完全无柱的整体空间。


640.jpg

效果图-大堂中央天窗直接落在主结构桁架上,

睁向天空,构图带有一丝神性 © MAD


640.jpg

实景图-木质大堂 © CreatAR Images


640.jpg

效果图-光影凸显出层层纹理,让空间充满动感,与屋面的白色雪痕的设计语言统一;平台与人物的剪影丰富了画面,既交代空间关系与建筑尺度,又不模糊重点 © MAD


640.jpg

实景图-墙面肌理 © Agovision 奥观建筑视觉


640.jpg

实景图-通透的落地玻璃将内外景色合而为一,纯净的雪景和温暖的木质大堂并置,仿佛© ArchExist 存在建筑 © ArchExist 存在建筑


640.jpg

实景图-报告厅背后LED屏幕为可开启设计,开启后正对西侧雪道,观众可将室外美景尽收眼底。© ArchExist 存在建筑



上海图书馆东馆



设计:SHL建筑事务所

效果图: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

Beauty & the Bit

建成时间:2022年


奖项:

Dezeen 2022年度中国十大最佳建成建筑

2022 ArchDaily年度最佳建筑


2016年SHL经过三轮角逐赢得国际设计竞赛,在浦东毗邻世纪公园处设计一座全新的图书馆。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5000平方米,坐落于浦东新区,紧邻上海最大的城市公园–140万平方米的世纪公园。上海图书馆对新馆的愿景是创造一个激励、学习、交际和创造的空间。


设计方案仿佛一座漂浮在公园树冠上方的雕塑体。图书馆主体结构建于两个功能体块之上,其中一个将容纳1000席的表演场馆、展览和活动空间,另一个则为儿童专馆。两个馆区均面向一系列的景观庭院。SNL希望通过设计营造出促进交流、包容开放的空间,将图书馆打造成上海市民的第二个家,一座以人为本的建筑。


640.jpg


640.jpg

效果图 © SHL


640.jpg


640.jpg


640.jpg

实景图 © SHL © RAWVISION studio


640.jpg


640.jpg

实景图 © SHL © Tian Fangfang


“现代图书馆不仅是一个贮藏和借阅各种资料的场所,更是一个让人愿意驻足停留、社交互动、充满着灵感和惊喜的空间”,丹麦SHL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和上海图书馆东馆设计总监Chris Hardie先生说,“对于这样的变化和挑战,我们将其看作是‘从书籍到交集’的转变。公共图书馆将不再是一个仅仅提供藏书的地方,而更像是一个能将市民与知识、体验、创新力联系起来的积极、活跃的场所。”


640.jpg

效果图-中庭 © SHL


640.jpg

实景图 © SHL © Tian Fangfang


640.jpg

实景图 © SHL © RAWVISION studio


640.jpg

效果图-天窗引入自然光线 © SHL


640.jpg

实景图 © SHL © RAWVISION studio


640.jpg

效果图-阅览区域 © SHL


640.jpg

实景图 © SHL © Haha Lu


640.jpg

效果图-室外部分 © SHL


640.jpg

实景图 © SHL © Tian Fangfang



悉尼Quay Quarter Tower



设计:3XN,Arup,BVN

建成时间:2021年


奖项:

2022国际高层建筑奖(International High-Rise Award)

2022 WAF-世界年度建筑奖

2022 WAF奖-建成建筑:办公室-获奖者

2022 WAN奖-高层建筑-金奖

2022年澳大利亚城市工作组奖-年度发展奖

2022年澳大利亚工程师卓越奖-悉尼项目奖

2017年悉尼设计奖-“建筑-提案”金奖得主


由丹麦建筑事务所3XN设计的Quay Quarter Tower 位于悉尼繁华的环形码头旁,俯瞰悉尼歌剧院。这个垂直错落的建筑摒弃了传统统一的高层建筑的惯例,创造了一种社区感,提供注重合作、健康和幸福的空间。


640.jpg

效果图-表现塔楼在港口的位置,

与地标建筑的对望关系 © 3XN


建筑高206 米、共49 层,是对已有 AMP 中心塔楼的“升级改造”。原有的 AMP 中心塔楼建于 1976 年,并即将达到使用寿命的尽头。项目团队并没有将其粗暴地拆除、重头开始,而是着手实现一个更雄心勃勃的目标:尽可能多地重复使用现有建筑,并为建筑领域的适应性再利用设计设立一个可达到的新高标准。


640.jpg

建筑原貌实景图 © 3XN


640.jpg

效果图-改造后 © 3XN


Quay Quarter Tower使高层建筑人性化,这座206米高的塔楼由五个相互叠加的模块组成。每个体量都围绕着一个中庭布置,北面是标志性的悉尼港。中庭容纳了非正式的会议和社交空间,鼓励员工对于知识的共享和理解思考,以激活工作空间,这也与3XN的设计理念一致,即建筑塑造行为。


640.jpg

效果图 © 3XN


裙楼有着多个入口,人们可以同时从 Bridge 街和Phillip 街进入。这一体块的渗透性及其商业空间鼓励着行人走入、探索内部空间,由此活跃公共区域。这一人与建筑间的联系创造了灵动、积极的空间,并超越了由购物、饮食等组成的日常工作循环套路,由此成为城市活动网络中重要一员。塔楼的设计鼓励工作后的社交活动,由此也让这片区域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并以此加强了建筑街道层次的生活氛围及商业价值。


640.jpg


640.jpg


640.jpg

效果图 © 3XN


一系列堆叠的中庭创造了一个具有特殊视野的脊柱,同时也让日光深入到2000平方米的楼板中。在每个街区的底部,中庭都会向宽大的外部露台开放,从而扩展了工作场所,并为整个大厦提供了宝贵的外部空间。随着建筑层高的上升,不断变化的北部立面对其环境做出了回应。较低的楼体面向活跃的街区,同时也集中了悉尼海港大桥的视野。立面向东旋转,则面对更广泛的海港景观,包括植物园和标志性的悉尼歌剧院。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效果图 © 3XN


该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对现有塔楼进行升级改造,保留了65%的梁、柱和板,以及超过95%的现有核心部分,仅混凝土一项就节约了超过7500公吨的碳。新的结构由混凝土填充的钢管组成,优化了结构网格的跨度,增加了海港的视野。外墙的外部遮阳罩减少了建筑的热负荷,因此不需要内部百叶窗来保证热舒适度,减少了能源负荷,同时优化了世界公认的悉尼港及其标志物的景观。


640.jpg

实景图-鸟瞰 © Quay Quarter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实景图 © Adam Mork



上海杨树浦电厂改造项目



设计:BDP


奖项:

2022 WAF-WAFX Award

2022 WAFC-年度最佳未来建筑大奖


杨树浦电厂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黄浦江边,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大电厂。其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代,是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上海城市天际线的地标之一,现被列为列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建筑。


640.png


640.jpg

1911年初代电厂老照片 图源网络


640.png

电厂现状 图源网络


640.jpg


640.jpg

效果图 © BDP


BDP对这座退役的电厂进行重新定位,保留其工业文化印记的同时增加了新的办公、商业和文化展览功能,形成一个新型多功能社区为城市和市民服务。


640.jpg


640.jpg

效果图 © BDP


现有建筑被分为“保护”、“优化”和“更新”三类,以使建筑结构和周围的公共领域多样化。


由输送煤矿的传送带改造而成的线型博物馆将连接基地内的新老机组及其他历史建筑,叙述着历史进程和时代发展。


640.png

分析图 © BDP


640.jpg


640.jpg

效果图 © BDP



梦想之路(Dream Pathway)



设计:CAAT Studio


奖项:

2022 WAF-年度最佳未来项目


Dream Pathway的理念是将设计的道路和功能平台合并,创造出设计语言统一的综合体,它可以转变和适应不同的功能。


640.jpg

效果图 © CAAT Studio


这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道路,项目设计师面临着两个问题:吸引邻近街道的人流进入公园,以及引导公园的使用者到通往瓦利亚斯尔街边缘的通道。从项目的起点到终点,由于道路较长,有必要创造有价值的站点,以激励用户继续沿线运动。为了吸引人群,设计师以文化、社会和体育的叙事方式,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导行人,告知他们适合每个区域的城市活动。


640.jpg


640.jpg

效果图 © CAAT Studio


项目路径上有四个主要区域,项目团队进行了分段研究与设计:第一阶段主要涉及公园区域(从 mina dome-planetarium 到 jost-e-joo 公园),而第二阶段研究 abbas abad 山(综合大楼的西入口)与非洲街(nelson mandela 大道)的连接。第三阶段探索从起点到 palizvani 尽头的路径,寻求规范交通并为行人和骑自行车者建立一条有效的路线。第四阶段着眼于从甘地十字路口到 valiasr 街城市边缘的区域。


640.jpg

效果图 © CAAT Studio


项目起始于滑冰公园附近,那里大部分是对街头运动和休闲开放空间活动感兴趣的青少年和家庭。因此,设计的平台包括健美操场、保龄球馆、多功能运动场、滑板公园、游乐场、小剧场等。


640.jpg

效果图 © CAAT Studio


在第二阶段,该项目通过设置一个大型公园入口与纳尔逊曼德拉大道产生互动,同时邀请用户使用书店和咖啡馆等空间。


640.jpg

效果图 © CAAT Studio


第三阶段连接着拥挤的 palizvani 街,交通拥挤,行政大楼众多。为确保这条轴线的安全,需将行人和自行车与汽车分开,防止互相干扰。设计师为Dream Pathway创建了一个单独的路径,1米高,4米宽,引导步行与骑行的人们。此外,还有一条5米宽的单行车道,环绕着该项目以容纳过往车辆。


640.jpg

效果图 © CAAT Studio


在第四阶段,该项目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综合体,包括城市画廊(雕塑座谈会)的入口平台,然后以斜坡延伸到valiasr街的边缘。


640.png

效果图 © CAAT Studio



2020年迪拜世博会巴西馆



设计:MMBB Arquitetos + Ben-Avid + JPG.ARQ

建成时间:2020年


奖项:

2022 ArchDaily年度最佳建筑


该馆的展览主题是巴西的河水,设计灵感来自于巴西的水域特点,例如河流和红树林。作为生命力的发源地和自然遗产,它承载了地球上所有关于可持续性的讨论。


640.jpg

效果图-鸟瞰 © MMBB Arquitetos


连绵的深色地面由黑色哑光防滑混凝土制成,其灵感来自于亚马逊盆地的里奥内格罗河(Rio Negro)。这块画布上有着蜿蜒的河道、海滩和静止的水域,形成了一个关于水的宏伟广场。


640.jpg

效果图-有张力的画面:水面地面平阔深沉,建筑气质纯净空灵,配景人物恰到好处 © MMBB Arquitetos


640.jpg

实景图:膜布在该尺度下难以避免的拼接缝在阳光中格外瞩目,效果图中的纯粹感与整体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一些真实构造细节的省略 © Jon Wallis


640.jpg


640.jpg

效果图:结构关系交代得清晰明确,舒适的光影体现出材料质感,观众与水面的互动引人联想 © MMBB Arquitetos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展馆主体宽48米、高18.5米,由拉伸的钢结构和轻质的白色张拉膜构成,这个拉伸结构围起了内部的整个水域;四块垂直面构成立面,一个天井式的屋顶由锚固在水面上的钢缆固定。白天,这个结构阻挡阳光直射,遮蔽水面;黄昏时,展馆成为一个发光的、漂浮的立方体。


640.jpg

效果图:外立面,通透空灵的张拉膜 © MMBB Arquitetos


640.jpg


640.jpg


640.jpg

实景图:外立面似乎更较“实”,没有效果图中那么通透;但是考虑到效果图背景空旷,而实际在世博园区场馆众多的纷繁环境中,从外看不到内部反而显得纯粹利落 © Joana França


视频可以投射到张拉膜上,并倒映在一片起伏的水面中,参观者在投影画面、声音、蒸汽和微妙的香气中游走,获得博物馆式的沉浸式观展体验。作为一个可以和周围场景互动的场所,它成为了一个将自然和文化结合的可视化舞台,通过技术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640.jpg


640.jpg

效果图:场馆内部,同视角的不同投影场景

© MMBB Arquitetos


640.jpg

效果图:投影场景 © Joana França


640.jpg

效果图:投影场景 © Leonardo Finott



结语



好的效果图制作能够极大地帮助设计叙事,成为了一种可以细分、值得钻研的可视化策略。国内外效果图公司层出不穷,无论是海外的MIR、Brick Visual、luxigon 等先锋,还是国内的 SAN 、ATCHAIN 、ICON 等翘楚,都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他们与设计事务所相辅相成,不少团队还致力于在体现真实的基础上探索艺术表达的边界,呈现出极具电影感的动人画面,感染、震撼着每一个欣赏它的人。


640.jpg

挪威观鲸文化中心 © Mandrup 效果图:MIR


640.jpg

衢州体育公园 © mad 效果图:SAN


640.jpg

重庆寸滩国际邮轮中心 © mad 效果图:SAN


发文编辑 | Shixin

审核编辑 | Zyi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hz@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