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从北非而来的伊比利亚宿敌
西班牙与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与摩洛哥只隔着窄窄的直布罗陀海峡。数千年来时有入侵者和殖民者来到这座半岛,其中包括凯尔特人、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罗马人和西哥特人。而最后一批入侵者,就是以伊斯兰教作为思想武装、横扫整个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人,欧洲人将他们称为摩尔人。
© 地球知识局
公元711年,穆斯林以摩洛哥及直布罗陀海峡为跳板攻进欧洲,几乎征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一住就是750年。
© 地球知识局
在这750年里,基督教徒一直在回攻半岛、收复失地。到了13世纪后期,穆斯林手中只剩下西班牙南部的一小块土地——以格拉纳达为首府的格拉纳达王国。
© 地球知识局
但格拉纳达树大根深,又能就近获得北非的支援,一路势如破竹的基督徒花了两个世纪,才终于拿下这座最后的堡垒。
02/摩尔人最后的堡垒
在格拉纳达树木葱茏的山顶上,坐落着一座雄伟壮观的宫殿——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 Palace)。宫殿起建于 13、14 世纪,距今已超过七百年的历史。
Alhambra名称来自于阿拉伯语,意为“红色堡垒”。这里当时是被北非摩尔人统治的奈斯尔王朝,王朝的第一代统治者穆罕默德一世修建了这座宫殿。
阿尔罕布拉宫是伊斯兰教世俗建筑与造园技艺完美结合,1984年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阿尔罕布拉宫围墙东西长200米,南北长200米,高达30米,由众多的院落组成。
桃金娘中庭((Patio de los Arrayanes)由细长的列柱围合而成,中央是大理石铺砌的大水池,四周植以桃金娘花,南北两厢的廊柱上,布满金银丝镶嵌而成图案。周边建筑投影于水池中,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券、以及回廊外墙上精致的传统格状图案,与静谧而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使人恍如处于漂浮空灵的圣地之中。
狮庭(Patio delos Leones)位于桃金娘中庭的东侧,是一座经典的阿拉伯式庭院。长方形的院落被两条水渠四分,中央是由12只白色大理石狮托起的圆形喷泉。庭院周围环绕以124根大理石圆柱组成的游廊,柱身纤细,屋顶轻盈,拱门及走廊顶棚上的拼花繁复而精美。
狮庭回廊后面的宫殿建筑是国王家庭成员的居所,其中姐妹厅 (Sala de Dos Hermanas)是宫中雕饰最为精美的建筑。
钟乳石般的穹顶由众多能工巧匠、耗费几个世纪雕刻而成,将精致的摩尔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让人仿佛置身于“天方夜谭”的梦境中。
无论参观了多少座城堡,巍峨又精巧的阿尔罕布拉宫都会让你惊叹不已。
1492年的1月2日,格拉纳达的摩尔人弃城投降,基督教的军队进入了阿尔罕布拉宫。
在庆祝胜利游行的队伍中有一位热那亚人,他在阿尔罕布拉宫接受了女王的召见,然后带着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踏上了向西的旅程。这个人就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03/历史倒写欧洲人反攻北非
哥伦布从阿尔罕布拉宫开始的航海大发现,为西班牙带来了巨额财富,随之而来的是不断膨胀的野心。
1497年西班牙的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派出舰队,兵不血刃地从摩尔人的瓦塔斯王朝手中拿下了梅利利亚。之后,摩洛哥的港口一个个沦陷。
摩洛哥伊夫尼的建筑,兼具地中海及阿拉伯风格
18世纪起,随着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开展,法国的国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开始进军非洲、试图将地中海变为自己的“内湖”。摩洛哥在经济与法律等方面逐渐被法国控制。
19世纪下半叶起,随着摩洛哥王室力量的进一步衰弱,欧洲列强开始干涉摩洛哥内政,并索取经济特权,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法国、西班牙、英国与德国在此纠缠不清。1912年西班牙与法国瓜分摩洛哥,西班牙获得了最北部与最南部,法国独占中部,建立了名为保护国的殖民地。
© 地球知识局
此后40余年里,摩洛哥人从未放弃抵抗,终于在1956年迫使法、西两国承认摩洛哥独立,两国殖民地合并为统一而独立的摩洛哥王国。
04/今日摩洛哥:从“白色房子”到“蓝色花园”
几百年来的纷争纠葛,给摩洛哥的建筑式样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伊斯兰风格、地中海风格、欧式风格、摩尔式风格... 各种文化在此交织杂糅,孕育出了一座座兼容并蓄的城市。
摩洛哥最古老的城市 —— 菲斯
卡萨布兰卡,西班牙语意为“白色房子”。一部经典爱情电影,让它成为名扬世界的浪漫之都。
坐落于大西洋沿岸的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的历史名城,也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港口城市。无论是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还是欧式风格的住宅,城内的大部分建筑呈白色,与蔚蓝辽阔的海洋交相辉映。
哈布斯是卡萨布兰卡的老城区,这里有古朴狭小的街道,陈旧的墙壁上,时间被静止于上个世纪。
这里也有喧嚣热闹的集市,无论什么商品都缤纷多彩,仿佛上帝打翻了调色盘。
电影《卡萨布兰卡》里的里克咖啡馆,拍摄于美国摄影棚,但并不妨碍影迷在街头还原这道风景。
电影《卡萨布兰卡》里的里克咖啡馆
老城外的里克咖啡是一栋临街的白色三层小楼,地下有一层,门前有两棵棕榈树,内部是传统阿拉伯式庭院,四面回廊围合中庭。
穿过一楼台阶上那扇对开门和前台走廊,时间回到1940年代。
穆罕默德五世广场是卡萨布兰卡的心脏,市政府、市议会厅、市法院、邮局、银行…这座城市最核心的部门与机构,几乎全部围绕这座广场而建,整体规划是在法国殖民地时期留下的。树影婆娑的广场,漫天飞舞的白鸽,宽阔的林荫道,这里颇有些巴黎风情。
卡萨布兰卡天主教堂建于20世纪30年代,其建筑风格是欧洲和摩洛哥风格的和谐融合。
近年来这座教堂已被废弃,即使在目前破败的状态下,它纯白洁净的立面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1993年建成的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卡萨布兰卡市区西北部,是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
清真寺由法国建筑师Michel Pinseau设计,建筑的三分之一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而来。也有人说凌水而建源于国王哈桑二世的梦境,梦里国王曾接获安拉的真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
清真寺分主体大殿和露天广场两部分,占地面积9公顷,洁白的大理石墙壁精雕细琢,殿内外回廊玉柱气宇轩昂。
大殿内的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屋顶可以遥控开启闭合,夜晚朝拜者能从室内看到星空。除了从威尼斯附近的穆拉诺进口的白色花岗岩柱子和玻璃枝形吊灯外,几乎所有建造清真寺的材料都来自摩洛哥。
离开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的马约尔花园是一座完美的世外桃源。
花园的第一任主人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马约尔。1924年,他在马拉喀什得到一片土地,随后,他几乎穷尽一生的时间来打造这座精美的私密花园。1980年,法国时尚大师伊夫·圣·罗兰在马拉喀什旅行时无意间看到了这座花园,从此便醉心于此,并获得“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以蓝色为主题的住宅热烈而深邃,暖黄的屋檐与窗帘点缀其中。
与其说是一座花园,不如说这里是一个浓缩版热带植物园。园内植物高大茂密,品种繁多,郁郁苍苍,给人一种清幽凉爽之感。
2008年伊夫·圣·罗兰辞世后,他的骨灰被撒在花园里,这里是大师灵魂最后的归属。
作者|可达
专栏编辑|Yihan
发文编辑|Yiwen
审核编辑|Linqi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https://www.alhambra.org/en/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landmarks/alhambra
https://www.moroccotoursagency.com/hassan-ii-mosque-casablanca-morocco/
《刚刚,摩洛哥把西班牙踢回老家!》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作者:车辙
《卡萨布兰卡,那座唯一的城》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蒲实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