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2022/11/14
作者

粟叶,

毕业于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建筑学学士学位,

曾就职于芝加哥JLK Architect,矶崎新+胡倩工作室,

2020年于上海成立厘亩建筑研究室,工作室以研究室自诩,希望是带着研究性的思考出发,

追随其地域性,表现每一块场地其原本的生命意义。

对于每一个建筑学子来说,扎哈,隈研吾,矶崎新,伦佐皮亚诺......这些大师离我们遥远而又熟悉,我们可能从未见过他们的样子,但是对他们的作品和理念印象深刻。


大师事务所是怎样的存在?我们究竟着迷于它的什么?是大师光环?还是扎实的设计磨练?或是刻板印象下海归设计学子们的最佳出路?


活动邀请11位任职于大师事务所、且有海外求学经历的青年建筑师,一同分享与探讨“建筑打工人“的现实与理想,揭秘“行内人”眼中的大师事务所。

本期内容,由曾就职于矶崎新+胡倩工作室的建筑设计师粟叶进行分享!


“对于希望在建筑学实践中找到自己语言与表达的年轻建筑师们,能够进入大师事务所的机会都不容错过。”



01/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严谨开放的本科学习

 01/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严谨开放的本科学习



借助这次ArchiDogs的“Me & Maeter”的主题活动,我想要与大家分享作为一个年轻建筑师,在我的短暂的大师事务所工作生涯中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大师们对于我的影响。 


目前我已经离开矶崎新+胡倩事务所两年之久,期间也开启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开始了独立探索之路。回头看这短短的旅程,无论是工作流程还是思维方式,他们对我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两段经历,分别是我的本科求学经历和在矶崎新+胡倩事务所的工作经历,也代表着在不同时期、两位不同建筑语言的大师对我的影响。


我的本科教育在位于芝加哥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完成,这是一所大众可能了解甚少但建筑师们却很熟知的学校。建筑学院继承了德国包豪斯(Bauhaus)与包豪斯大师Ludwig Mies Van der Rohe,Laszlo Moholy Nag的设计思想以及苛刻严谨的学术态度,作为20世纪全球现代设计主义的中心培养出了多位知名建筑师与设计师。在校园内部就坐落着多位大师的作品,比如我们建筑学院主教学楼CROWN HALL,我们的学生活动中心MTCC则是库哈斯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


目前我们学校的整体教学大纲还保留着部分Mies担任院长时期留下来的课程,这也应该是最为深入的与大师思想接触的方式。


如同包豪斯课程设定的一样,我们会在第一年完成完整的“workshop”课程,其中包括木工、金属材料、泥土、颜料等操作方面的实践课程。这一部分“workshop”课程会跟主设计课程(studio)配合,而这一阶段的设计课程是将实际构造,动手搭建与设计能力紧密相连共同培养的,通常在大一的时候建筑学院的学生就能独立完成一个构筑物(pavilion)从概念设计到节点深化再到制作落地的全过程。


随后我们会通过不同课程的组合接受三个方面的训练,分别是形态、表现和设计。(形态多为自然研究和材料研究,表现可以理解为平面几何研究、立体几何研究、结构研究、图面表达及模型制作,设计即体量研究、色彩研究和创作上的各学科联系等。)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4).png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5).png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6).png

(学校里经常见到建筑系同学们自己设计和搭建的装置。)


在大五也就是本科最后一学年时,我们的主设计课程被称之为“Cloud Studio”,在这一年我们可以选择偏学术的设计课程或者选择偏向城市设计(Urbanism)设计项目进行探索。


例如很多同学会选择SOM在我们学校设立的高级studio课程,他们的设计任务从最开始的任务书到图面提交,每一次汇报都有SOM的建筑师参与和帮助,是一种非常能帮助即将成为职业建筑师的建筑学生们提早适应职业建筑师工作的方式。


“Cloud Studio”通常也会邀请已经拥有自己成体系独立语言并且希望通过教学来与建筑学生们一同探索语言系统性的建筑师们,比如我当时选择的便是Pezo von Ellrichshausen 两位建筑师的课程。他们在我们学校进行了长达4年的教学,带领我们探讨了建筑形态原型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建筑空间与绘画之间的互通关系。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7).png

(在2013年秋天,第一堂workshop课程,每人分发了第一块木头,从此开始了学徒生涯。)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8).png

(木工房一角)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9).png

(为了选模型的材料,老师带我们在阳光下visual training一个半小时)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10).png

(Pezo von Ellrichshausen的课程,我们尝试从自然中的湖泊形态提取出原型。)


不难看出,我们学校确实是一个在教学上有些老派严谨但在氛围和职业选择上都很开放的学校。


另外因为每两年的MCHAP(Mies Crown Hall Americas Prize)都在我们学校举办座谈和演讲活动,我们因此经常接触到很多大师,有很多与他们直接交谈讨论的机会。


这样的学习氛围让我们觉得建筑大师们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一群人,他们大多优雅且个性十足。学校课程的设置能把技术和学术平衡得很好,让我毕业后进入矶崎新+胡倩事务所时能很快地适应需求繁多的工作环境。



02/ “被误解的固化”和细腻的人文情怀



2019年春,当时的我已经在芝加哥一家本地事务所工作了近一年时间,希望可以转换到一个更多讨论建筑形态并参与到文化建筑项目的事务所。所以在收到矶崎新+胡倩事务所的面试通知后便从芝加哥回到上海,与胡倩女士短暂的面试交谈后便决定留下来工作。也许在最开始我和大多数刚毕业的建筑学生一样,会被大师光环和那一份虚荣感吸引而进入大师事务所工作。但后来发现,我在矶崎新+胡倩事务所接触和收获到了一个远超出建筑学范畴的世界。


在了解Isozaki思想体系的宏达和哲学上的严谨的同时,也会被他细腻的人文情怀和对细节现象捕捉的敏感度打动。他的作品和思考好像始终在与自己竞技,每个时间段都在重新突破上一个自己提出新的理论。


事务所有一个多年的传统, 每一个入职的建筑师在前三天都需要完成一个实体模型,该模型具体的建筑项目和比例由公司安排,但如何呈现和表达是入职建筑师需要去独立思考并制作出来的。


1985年《New Tokyo City Hall》的竞赛方案成为了我了解Isozaki建筑思想的入口,当时我在这个模型里想表达得更多的是建筑语言,现在回头看这个模型,感觉表达方式还可以更大胆些,因为当年这个设计本身是非常有张力和大胆激进的。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11).png

(我的模型和我和矶崎新+胡倩事务所定制安全帽)


在2019年年末,我加入到Isozaki在PSA举办的个人回顾展的策展团队之中,也因此更为系统地了解他的思想进程,尤其是早期的作品。


为了确认展览布置,策展团队同老先生一起去PSA现场,当时正在展出的也是与Isozaki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师John Nouvel的展览,印象很深的是他们坐在大屏幕前安静地看了20分钟老友的电影,我当时拍下了这张照片是因为被这一刻感动,在体会一种“遥远的相似性“带来的感动。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12).png


听说展览因为疫情和种种原因会延期展出,很希望展出的时候大家能去现场,去了解这位思想宏大又有着细腻的人文情怀,且不停在写作,无私地将他的所见所思分享给年轻设计师的大师。


Isozaki的理论体系从建筑语言的解构到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是非常完整的,很多书籍目前还没有中文版, OMA于2011年出版的《Project Japan》一书里第一位访谈的人物就是矶崎新,这本书也非常好,值得一读。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13).png

(书的内页有一张他们交谈的照片)


在国内开设事务所的大师不多,但是每一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达,且相较于新生代明星建筑师更为系统化,对于一个设计任务书的讨论更加严肃和严谨。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大师事务所仍然保留着以前建筑师的工作方法,比如在设计前期我们会花费时间做多个实体模型来推敲建筑体量和寻找场地关系,我知道这一步在很多设计公司已经被3D模型给取代了。


在大家都讲究速度的时候,这种看似笨拙的手工的坚持有时候也会被理解为是一种固化和老派。


在面对一些宏大问题的讨论时,Isozaki经常会写一两千字的文字过来,然后由公司的翻译整理和翻译给我们,这些文字里通常会有一些推荐我们读的书和看的电影和对该项目的理解和寄望,每一篇文字我都存着,其中有一篇关于“间隙概念”的文章我至今还会经常反复阅读。


在我自己成立独立的事务所之后,反观我的工作经历,还是很感谢在Isozaki工作的时光,那种被误解的“固化和老派”实则是对作品严谨的表达,是上一代建筑大师对当下激变世界的一种游离般的冷静地审视,是一种艺术家的态度。


建筑在外形语言上可以是先锋的具有冲击力的,但在思想表达上始终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所以胡倩女士经常在办公室里重复警醒我们:不要为这个世界制造巨型垃圾。


由于在Isozaki工作的契机,那两年我经常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看很多日本建筑师的理论书籍,并花费时间将其整理成文字,在写《从日本代际建筑师的发展看建筑与社会的关系》一文时,经常会翻看他们的访谈和文章,常常被日本这几代的师徒情谊和相互批评和勉励的关系感动。


建筑师群体的良性竞争关系也让他们可以独立于资本和政治,成为知识分子的角色。

厘亩建筑研究室在去年下半年参与了一个成都的社区更新的竞赛项目,设计任务是将金堂县原农民工博物馆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在项目的开始我们讨论的更多是有关原建筑的历史和每个阶段承载的意义,当时我也跟小伙伴们分享了Isozaki关于废墟和城市的观念。最终设计从拆除原本建筑的元素出发,到一步步建立新的元素组成新的建筑。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14).jpg

(设计方案实体模型)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15).png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16).png

(concept diagram)


最后分享一张我自己拍摄的私藏的照片,Isozaki老先生的侧影,偶尔我翻到这张照片还是会很激动,除去思想和工作经验,他每个场合都精致出席的精神气更为打动我,其实着装也是建筑师的个人表达的外显。


Me  Master 专篇  粟叶在大师事务所接触了远大于建筑学的世界 (17).png



03/ 结语



每个时代的先锋建筑师都并不只是沉迷于建筑语言和技术突破的工程方面的专家,更是一个会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的思想家,同时还能够统一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最近是毕业季和入学季,希望即将进入建筑学大门的同学们可以不去害怕就业和市场,专注于自己的喜欢和表达,通过建筑去接触到更广大的世界。


对于刚刚毕业在找工作的同学们,我愿意把本科老师在我们毕业时的警语分享给大家:建筑师的第一份工作是职业生涯里最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做一名什么样的建筑师。所以多了解和体验再开始一段职业旅程是很重要的。


对于坚定地希望在建筑学实践中找到自己语言与表达的年轻建筑师们,我想说进入大师事务所在任何时期都是个很好的机会,我自己的老师pezo、vonEllrichshausen 两位建筑师并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毕业后便开始了自我探索之路,他们告诉我的是,在成为独立建筑师的过程中,找到有共同目标的伙伴并相互帮助支持,比工作经验更为重要。


希望大家对建筑和艺术保持热爱和赤诚,也因此接触更广的世界热爱生活。


作者|粟叶

校对 | Dipo

专栏编辑|Monica

发文编辑 | Lqinie

审核编辑|Linqi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