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ZAO杭州 · 城市再生|城理设计:废墟上的建筑师: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
2022/04/24
作者

城理设计在接到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的委托设计任务后,于现场踏勘和古村镇考察中进行了大量的视频记录,为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鲜活资料;同时,为保证整个“踏勘-调研-设计-磋商-营造-使用”的过程能够被全方位地记录,城理设计也协同专业的纪录片摄制组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持续跟踪拍摄记录。


当今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城市旧区更新改造活动中,我们希望在能够留下一份珍贵的影像资料。通过建筑师的视角,把城市更新领域的丰富性、复杂性、矛盾性,以及大家已关注和未曾关注到的问题都诚实地展现出来。这部纪录影片旨在向参与城市更新的各领域专业人士表达由衷的敬意。


.


ZAO杭州 城市再生|废墟上的建筑师: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2.png



1667197412695830yTWB.png



ZAO杭州 城市再生|废墟上的建筑师: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4.jpg



People

人物素描


1667197874407470XKpP.jpg

欧阳之曦


合伙人总经理

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

墨尔本大学建筑学硕士(城市设计方向)

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毕业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ZAO杭州 城市再生|废墟上的建筑师: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6.jpg

肖杰


合伙人 副总经理

福州大学建筑学学士



 █  记录建筑作品的方式有照片、文章、短视频等多种方式,为什么会选择采用比较辛苦的纪录片形式呢?


A: 我觉得其实建筑影像这种描述建筑作品的形式现在已经特别多了,很多设计师都在静态的照片之外,希望用移动的镜头来让大家感知自己的作品。但我认为这个就像看橱窗,你是隔着一个玻璃来观察商品的,你也不知道这个商品的成分和工艺。


建筑首先是一种工程,它是有制作或者建造的过程的,但它又不是那种流水线产品,千篇一律,它是有唯一性的。所以我觉得记录下建筑作品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可能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如果《舌尖上的中国》只是把那些菜肴的成品拍摄给你看,你也不一定有食欲,但是它把食材的甄选、制作乃至这个菜肴背后的人文都一起展示给你之后,你对这个菜肴就会有更多层次的感受和理解。


这就是一种纪录片,不是广告。


ZAO杭州-城市再生|废墟上的建筑师: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7.gif


ZAO杭州-城市再生|废墟上的建筑师: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8.gif


 █  纪录片要求拍摄的时候要完全真实,用丰富的素材串联故事,这个片子是怎么做的?

 

A: 是的,其实我们就是想把建筑师的工作和思考真实地呈现给大家。建筑设计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工作,从场地调研到方案设计到施工图,再到跑现场,需要处理非常多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很多媒体宣传甚至是建筑师自我的描述,都在把大家对建筑师这个职业的认识往一个很不对头的方向去引导。


我曾经开玩笑说,很多建筑师都在给自己分类下定义,总计三个类别:诗人、艺术家、哲学家,然后就开始角色扮演。其实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有时候我的一些朋友,不是我们这行的,会说欧阳你一点都不像建筑师,我说为什么,他们说因为你不是很酷。


所以我觉得大众因为媒体的引导,对建筑师的工作属性是有很大的误解的。


这个纪录片就是去真实呈现建筑师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翔实的记录,把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

 

ZAO杭州-城市再生|废墟上的建筑师: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9.gif


ZAO杭州-城市再生|废墟上的建筑师: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10.gif


 █  与我们平常看到建筑建成影像不同,这个影片自始自终都特别有烟火气、接地气,你是怎么去思考这个方面的?

 

A: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建筑影像的真实性在哪里?建筑是要被使用的,没有人的建筑不是真实的。

 

我最近看到有些建筑影像拍的和世界末日一样,因为镜头里一直没有人。有两个国外的建筑纪录片我印象很深,一个是说福斯特事务所在伦敦的黄瓜楼是如何设计建造的,一个是YouTube上一个讲诉一个普通工人购买一处荒废古堡进行改建的。这两部纪录片都非常坦然地展现了建筑设计的周折或者是建造工作的艰辛,影片中只是在最后把建筑完成后的状态比较唯美地展现了十几秒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说博弈和协调。我觉得这种真实非常宝贵,我觉得看完黄瓜楼的建造过程,我才第一次对福斯特事务所的工作切实地钦佩,建筑师需要在不断的否定和挫折中去尝试下一种解决方案,然后在复杂的建造过程中坚守工地,解决更加困难的工地问题。纪录片完全没有去突出福斯特爵士的伟岸或者说其他设计师的风度翩翩,在片中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愁眉紧锁,不停的沟通,制作模型,做测试实验。这种紧张感一直到片尾才缓缓地释放掉。

 

建筑师在建筑的生产中是一个重要参与者,但并不是唯一的角色,你还需要使用者,反馈者,评论者。建筑是一种社会性产品,不是一个安静的雕塑。


ZAO杭州-城市再生|废墟上的建筑师: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11.gif


ZAO杭州-城市再生|废墟上的建筑师: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12.gif

 

 █  在影片中,原住民对你们的探访抵触吗?他们对于这个项目有什么看法?

 

A: 原住民对于我们设计的帮助是巨大的。没有他们,甚至都无法还原我们负责的西片区的历史原貌特征。因为这个街区在几十年的历史中改建扩建,乃至乱搭乱建很严重。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很多房子的主人都变了,他们对这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房子更加的不爱惜,所以很多院落廊道都被掩盖住了。

 

西片区中一直留守的周氏家族,是现存的对这个街区最为了解的人,周炳铨老人四岁就生活在这里,他们家的宅第是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34年,也就是说他亲身目睹了80年来这个街区的变迁,每户人家的姓名职业甚至是家族的历史他都说得出来,哪些房子被日军炸毁了,哪些是70年代修建的公房,哪些房子拆了又建,这些东西他和他的老伴都是如数家珍。这些口头文献是我们能获得的最珍贵的资料,从整体上支撑了我们设计师对于这个片区的总图的判断和布局。原住民的态度开始是不配合的,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生活遭到了侵扰,而且担心自己的宅子被拆除。其实建设单位对他们很友好,也没有去乱拆。最后项目开街的那天,几位至今还生活在这个街区里的原住民非常愉快地逛了一上午,他们觉得自己的家周边环境提升了,更加热闹了,没有了乱七八糟的破败感,但是很多老记忆和老物件还在。所以他们态度的转变很明显,我们在影片中也很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ZAO杭州-城市再生|废墟上的建筑师: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13.gif


ZAO杭州-城市再生|废墟上的建筑师: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14.gif


 █  你们的影片视角和呈现方式非常独特,不仅描述了建筑师的工作和作品,也探讨了很多具有社会学意义的问题,今后你们还会做这类建筑作品的纪录片吗?

 

A: 城市旧区改造更新这个领域,本身就是话题性和矛盾性很强的。所以拍摄这类题材,你想去搞个唯美默片,几乎不可能。我们去制作这种纪录片,很看重建筑作品或者事件的一种复杂性,纪录片影像可以帮助大家去理解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会有一种开放的态度和视角,是有批判性的,不会有唯一或者肯定的答案。


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很谨慎地选择拍摄的题材,可能也会去拍那种比较独立的小建筑作品,哪怕是商业性质的。因为还是那句话,你观察记录的角度不同,呈现的方式就不同,知行合一。


其实我觉得这些拍摄角度或者拍摄的思路可以反映建筑师的一些他自己对于设计的价值观。即使我们去拍摄今后一些设计形式感很强的作品,我们也不会去拍那种镜头里一个人都没有的世界末日型场景,因为我不是艺术家,我是建筑师,我看到的世界是丰富和喧嚣的。


ZAO杭州-城市再生|废墟上的建筑师:余姚阳明古镇西片区建筑设计15.gif

 

 █  拍摄过程中,你们和影像公司是如何沟通的,他们如何看待这个复杂且艰辛的任务?

 

A: 单帧映画是一个年轻的但是很有想法和创作能力的影像设计机构,我觉得他们接了这个单子估计一直挺后悔,因为太难拍了。最后这些素材的整理,以及叙述事情的方式也和平常的影片不太一样,但他们真的坚持下来了,影片剪辑的打磨,镜头的选择,文字的描述,反反复复修改了不知道多少次。我是一直和他们在一起去讨论这个影片的拍摄想法,一起去编写修改脚本。我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尝试一些镜头和叙事手法,我自己就是个性格比较鲜明的人,所以我也不喜欢那种四平八稳的节奏。一个影片需要有冲突,冲突和矛盾是真实的,如果一个旧城改造拍的无比浪漫,我觉得无论是制片方还是拍摄方都是偏离了真实。摄制组来来去去现场走了十几次,最后开街前夜也和我蹲守在现场,他们最后基本也快成这个项目的百事通了。

 

影片杀青后,他们也很开心,觉得我是个挺凶挺严格,但是却愿意放手让他们去创作的客户,能够接受很多别的客户不能接受的想法和场景镜头。我很感谢他们这两年来的付出。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城理设计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