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2025/04/02
作者

法国轻奢品牌Longchamp珑骧于2025年2月28日至3月23日在上海推出“珑骧菜园”快闪活动。首站选址在拥有120年历史的中山公园市民园艺中心,将闲置温室改造成融合自然美学与田园趣味的沉浸式空间。

111111

活动现场以新鲜蔬菜瓜果为装饰核心,设置胡萝卜、茄子等蔬果艺术装置,并通过多种互动体验,吸引市民感受都市田园生活。随着静安嘉里中心的第二站快闪的落幕,在北京SKP的第三站又在筹备之中。蔬菜化身社交符号,温室转型为公共艺术装置,这一实验性空间折射出城市对自然疗愈的深层需求。


1743575768634410TFJ6.jpg


1743575835306564aJbF.jpg


这种拥抱自然的空间创新不胜枚举:黄浦江畔的绿之丘将废弃工厂改造为立体森林,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以稻田与夯土演绎五千年农耕智慧,苏州园林以紫藤垂瀑重构古典园林的当代语言,宿迁三台山衲田花海则以“袈裟式”梯田拼接出大地艺术。从工业废墟到历史遗址,从农耕梯田到商业空间,这些项目以生态为媒介,用钢筋对话藤蔓,借夯土承载花海,在套中南瓜的趣味互动或紫藤光影的流转中,重塑着城市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新契约。

 

从工业废墟到历史遗址,从农耕梯田到商业空间,这些项目以生态为媒介,用钢筋对话藤蔓,借夯土承载花海,在套中南瓜的趣味互动或紫藤光影的流转中,重塑着城市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新契约。



都市农业的科技觉醒

珑骧菜园:模块化农艺与土地记忆



1743576138974848RKdk.jpg

珑骧菜园中山公园站 图片来源小红书网友失业的第五天


珑骧菜园作为城市空间实验范本,以“蔬菜美学”重构了当代都市公园的疗愈叙事。珑骧通过三重维度激活闲置温室:在视觉维度,胡萝卜的橙、茄子的紫与橄榄的绿构成多巴胺色谱;在行为维度,可移动座椅环绕种子池形成社交磁极,蔬果特调吧台与套圈游戏则构成动态冥想环;在空间维度,折叠桌椅与LED屏构建模块化场景,实现手作课堂的认知疗愈与品牌秀场的感官狂欢秒速切换。


1743576186293062Z9mr.jpg


1743576233714860iPSb.jpg

珑骧菜园绿色长椅  图片来源小红书网友爱逛街的Bling白、大狗变超人


其创新之处在于将园艺疗法解构为五感交互系统:套圈游戏的触觉反馈(抓握与投射)、香料课堂的嗅觉唤醒(欧芹与茴香)、蔬果汁的味觉净化(莓果与雪梨三重奏),共同构成沉浸式疗愈矩阵。这种“政府基建+商业内容”的共生模式,既延续了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更新逻辑,又通过高频活动实现空间造血。


1743576282954054kpgC.jpg


项目本质上是对“公园4.0”的预演:突破传统绿地单一的生态功能,构建“自然元素+商业动能+社群粘性”的超级容器。当茄子成为社交货币,胡萝卜化作情绪介质,这场蔬菜媒介化实验最终让公园成为都市人的精神缓冲带——在套中南瓜的瞬间,完成从生存焦虑到存在诗意的认知跃迁。

 

 

杨浦滨江绿之丘:工业废墟的生态转译

 


1743576451267966qIIh.jpg

“漫游”之丘

17435764802451987FaK.jpg


1743576500120348u1Bg.jpg

阶梯状绿化平台


上海绿之丘原为1995年建成的烟草公司机修仓库,经改造后成为集市政交通、公园绿地与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滨江综合体。这座六层高的混凝土建筑原本因规划道路穿行而面临拆除,但设计师用“减法手术”重新定义了它的命运:削去一半体量,让建筑裂变成层层退台的阶梯式绿丘,如同从黄浦江畔自然生长出的绿色山丘。

 

裸露的钢筋骨架与爬满钢索网的芒草形成强烈对比,生锈的梁柱与新建的玻璃幕墙交错而立,粗犷的工业质感与流动的江风共同编织出独特的空间韵律。


1743576530901667FOjc.jpg

垂直绿化索网体

1743576558465329I7BG.jpg

机动车道穿越建筑底层


改造后的绿之丘不再是与城市对立的庞然大物,而是成为市民自由穿行的立体公园。底层架空让市政道路安然穿过建筑腹腔,螺旋楼梯与空中连廊将人流引向不同高度的观景平台,北侧的斜坡草坪则像一条绿色地毯,从街道缓缓铺展至江岸。人们可以沿着芒草摇曳的阶梯拾级而上,在悬挑的玻璃平台上眺望江面货轮,或坐在覆土种植的退台边缘,看着雨水顺着垂挂的铁链叮咚落入回收池。


1743576593924277GUNf.jpg


1743576621488789p6OT.jpg

观景平台


建筑内部嵌入了咖啡馆、艺术展厅和社区驿站,但设计师刻意保留了大部分原始结构的空旷感,让阳光透过切割后的混凝土缝隙洒落,在斑驳墙面上投下时光的印记。


1743577105416931kl09.jpg

北面景观大草坡

1743577132703547WNB8.jpg

长剖面图(功能使用划分)

1743577177156313dyfJ.jpg

绿植-结构-拉索-盒子-路径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这座建筑的革新不仅在于空间重塑,更在于探索了工业遗产的生态转型。垂直绿化的钢索网过滤着城市喧嚣,雨水回收系统在功能中注入诗意,耐旱植物在混凝土裂缝中倔强生长,仿佛用自然之力为工业废墟疗伤。而政策层面的突破——土地权属垂直划分、市政道路与建筑共生——则为全国工业区更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当夕阳为混凝土镀上金边,江风吹动游人的衣角,这座曾被遗弃的老厂房正以谦逊而温暖的姿态,书写着城市与记忆、人与自然和解的新篇章。

 

 

古典园林的时空折叠术

苏州园林:花木时序的精密算法



1743577224570439ngXp.jpg


1743577245248826fdSM.jpg

拙政园南门的紫藤  图片来源小红书网友YCY


苏州园林的春日紫藤,是穿越时空的文人风骨。拙政园西部卅六鸳鸯馆前,文徵明手植的“文藤”已逾五百年,藤蔓虬结如苍龙盘踞,暮春时节万串璎珞垂落,与泛光灯共舞出流动的紫雾。这株紫藤不仅是园林活文物,更被《国家宝藏》誉为“江南精神的图腾” 。


1743577330861821UJSS.gif

网师园紫藤  图片来源小红书网友大方且傲娇的小猫咪

狮子林紫藤长廊以密叶织就“紫色穹顶”,游人穿行其间,光影斑驳如李太白笔下“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的写意画卷。而在网师园彩霞池东岸,紫藤攀附黄石假山,花瀑与池中倒影相映,形成“藤石共生”的立体诗行,暗合李德裕“遥忆紫藤垂,繁英照潭黛”的古典意象。艺圃的紫藤哲学则体现在明代工匠通过藤架角度与石质基座的受热面控制,使紫藤在谷雨前后恰好垂落于月洞门内。这种“活的节气计时器”,暗藏对物候规律的深刻敬畏。

 



拙政园海棠春坞的海棠   图片来源小红书网友拍照的小羊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拙政园“海棠春坞”将诗词意境化为空间语法。这座以海棠命名的庭院,仅植垂丝海棠两株,却通过鹅卵石铺就的海棠纹花街、书卷形砖额与窗棂雕花,将有限花枝延展为“满坞春色”。春雨初歇时,落花嵌入纹样,宛若永不凋零的立体水墨。


1743577727349795WX1b.jpg

1743577727349795NSDT.jpg

1743577727349795itjG.jpg

1743577727349795Ol2f.jpg

1743577727349795xjJw.jpg

拙政园海棠春坞图纸


拙政园对「海棠春坞」的介绍是:「庭有海棠,花开烂漫,故名。此处为封闭式庭院书房,环境恬静。庭前铺地用卵石镶嵌成海棠图案,与题名相应。」


1743580091862701wN5Y.jpg


1743580118515099lPZb.jpg

留园海棠 图片来源小红书网友皮皮酱爱吃皮皮虾

1743580174648469KRah.jpg

1743580174648469aNxE.jpg

1743580174648469z9yE.jpg

1743580174648469eXPE.jpg

留园五峰仙馆图纸


留园以山茶与海棠共构春景叙事:五峰仙馆前,百年海棠与红栏曲桥形成视觉焦点,而东园“又一村”以湖北海棠延续花期,白花如雪与粉瓣交叠,演绎“海棠开后春谁主”的时序更迭。艺圃浴鸥小院更以海棠搭配薜荔粉墙,雨打花落时,残红与青苔共染“胭脂冷”的宋画意境。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五千年文明的生态转译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总平面图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前身是深埋地下的史前都城遗存,经保护性开发后蜕变为集考古展示、生态修复与公共游憩于一体的文明地标。设计团队以“轻介入”理念重构场地,将莫角山宫殿区夯土台地转化为阶梯式观景平台,通过覆土种植狼尾草、二月兰等本土植物,既保护遗址本体,又以摇曳草穗标识古城轮廓,弱化人工干预的痕迹。南城墙遗址旁,800亩油菜花田随地形起伏,木栈道穿行其间,夯土断面与金色花海形成时空拼贴,模糊了考古现场与自然景观的边界。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春日花景


改造后的遗址公园摒弃传统博物馆的封闭展陈,转而用空间叙事串联五千年文明基因。反山王陵片区以覆斗形草坡还原墓葬封土形态,通过嵌入玻璃观察窗透视玉器埋藏层位,让游客直观感受“玉殓葬”制度的庄严。钟家港古河道经疏浚后引入睡莲与鸢尾,木质栈桥悬浮于水面,白鹭掠过时倒影与水下古城墙基址叠合,恍若重现先民“舟楫往来”的生活图景。设计师保留遗址区原始地貌肌理,在莫角山台地边缘植入螺旋坡道,引导人流从稻田景观逐步登临宫殿遗址制高点,在稻浪与夯土墙的对话中完成一场从农耕文明到王权象征的时空穿越。


1743668715351.jpg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小鹿

17435804865220912jSl.png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图片来源小红书网友派兔在杭州


良渚的当代转译并未遮蔽历史质感,反而凸显遗迹与生态的共生智慧。东城墙遗址采用锈蚀钢板围合保护层,镂空孔洞投射出夯土层剖面,雨季时雨水沿钢板沟槽汇入植草沟,形成可视化的水文循环系统。鹿苑利用原生态苜蓿草地营造放养式鹿场,钢网围栏与毛石矮墙并置,既保障动物活动安全,又以粗粝材质呼应古城墙的原始气息。夜幕降临时,低照度地灯沿宫城墙基亮起,夯土纹理在暖光中浮凸,恰如一部镌刻在大地上的无字史书。

 

 

工业与自然的和解仪式

上海辰山植物园:工业伤疤的重生诗篇



1743580520572611AlkI.jpg


1743580520572611waFK.jpg

辰山植物园矿坑公园

1743580544983676L4dV.jpg


17435805449836762ndL.jpg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分析图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前身是一座深达88米的废弃矿坑,如今已成为生态修复的国际范本。岩壁上,铁线蕨以皴法笔意蔓延,蜈蚣草根系分泌的螯合酶将重金属固化为矿物晶体,堪称“植物冶金术”的奇迹。设计师巧妙保留了矿坑的工业遗迹——锈钢板导引雨水形成流动幕帘,锈迹与新生苔藓在传送带改造的观景步道上共绘“时间共生体”,讲述着工业文明与自然和解的动人故事。


17435812699630477saq.jpg


1743581269963047HdoG.jpg


1743581269963047t1Cw.jpg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樱花

1743581286984740AeCW.jpg


1743581286984740TZI1.jpg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紫藤


每年3月至5月,这里化身为春日花事的交响舞台。800米河津樱大道率先奏响序曲,粉云般的早樱与复古小火车构成童话场景;4月初,染井吉野樱接力盛放,如雪的花瓣在绿色剧场形成“樱花雪原”。岩石园西侧的喜林草花海隐藏彩蛋——2000平方米的蓝眼喜林草铺成“天空之镜”,晨露未晞时,薄如蝉翼的花瓣与天际线交融,被摄影师誉为“流动的莫奈睡莲池”。搭配白色雪片莲与粉色芝樱的三色渐变带,沿木栈道漫步仿佛穿越印象派画作。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郁金香


三大展览温室藏着更多惊喜:沙生植物馆里,百岁兰用革质叶片演绎千年生存智慧;珍奇植物馆中,猪笼草捕虫的慢镜头视频揭示自然界的精巧设计。周末的矿坑草坪常开设生态课堂,教游客用苔藓制作微景观,或触摸岩壁标本了解铁线蕨的固岩魔法。


1743667473245101kWdn.jpg


1743667473245101Csi6.jpg


1743667473245101SxGN.jpg

喜林草  图片来源小红书网友 M.Xuan_和皮卡啾呀

 

 

06 宿迁三台山衲田花海:农田肌理的大地艺术



1743667518331870FFKl.jpg


1743667518331870Hr6B.jpg


宿迁三台山衲田花海是农田肌理与大地艺术深度融合的典范。其设计灵感源于当地独特的“衲田”传统——农民为适应马陵山余脉的丘陵地形,通过石道与水渠将零散梯田“缝补”成612块错落有致的田块,形成如僧人百衲衣般的肌理。设计师以“缀衲百花色,披就福田衣”为理念,将原本种植粮食的田块转化为50余种花卉的载体,通过黄、红、紫三大色系的递进布局,将南北旱梯田的雄浑与水梯田的灵秀融为一体,形成2200亩的巨型“大地调色盘” 。这种设计既保留了农耕文化的原生脉络,又赋予其现代艺术的美学表达,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袈裟式”景观。


1743667634968.jpg


1743667652986.jpg


衲田花海的大地艺术性不仅体现在平面构图上,更通过立体空间营造得以升华。长达2.3公里的彩虹桥蜿蜒贯穿花田,3万余根异形栏杆与花海色彩形成动态呼应,空中视角下如卧龙盘踞。


1743668148570997Pi0F.jpg


1743668148570997Xfcf.jpg


1743668148570997xayY.jpg


17436681485709972RJ5.jpg

三台山森林公园衲田花海剧场/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图片版权侯博文

1743668179877165OQfg.jpg


1743668179877165xY8T.jpg

三台山森林公园衲田花海剧场图纸/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设计师还运用数字建模技术,将自由曲面网架屋顶与树状支撑结构融入剧场建筑,使人工构筑物与自然花田和谐共生。四季轮转中,春日的梨花与二月兰交织成“梨兰会”仙境,秋日硫华菊与粉黛乱子草渲染出油画质感,而雾森栈道的氤氲水汽更将景观升华为“行走的生态装置”。这种动态的景观叙事,让农田肌理成为承载时间艺术的媒介。


1743668249792502Gy3w.jpg


1743668249792502myiA.jpg


1743668249792502cx7j.jpg

宿迁三台山衲田花海


作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衲田花海将生产性景观转化为文旅IP。通过举办衲田花海音乐节等活动,农田变身露天艺术秀场,重构了传统农耕空间的文化意义。游客可入住隐花间民宿推窗拥花,或乘小火车穿梭于彩虹沙滩与迷雾森林,体验从“土地耕作”到“精神栖居”的多维艺术价值。这种以农田为画布、以花卉为颜料的大地创作,既延续了乡土记忆,又激活了乡村经济,成为生态美学与可持续发展平衡的范本。

 


湿地与森林的呼吸韵律

杭州西溪湿地:水下森林的生态觉醒

 

杭州西溪湿地被誉为“城市之肾”,是江南地区罕见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这里通过智能水位调节系统与钱塘江潮汐联动,雨季可吸纳300万立方米的洪水,旱季则反哺城市净化水源,成为杭州重要的生态屏障。科学家研究发现,湿地中苦草与狐尾藻的生长规律竟与明代《考工记》记载的治水智慧高度契合——每天约2.3毫米的生长速率,与无人机测绘的等高线图精准对应,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奇妙共鸣。




春日游览西溪湿地,最不可错过的是“水下森林”奇观。4月初,苦草新芽穿透淤泥,如绿色火焰摇曳于透明水体中,鱼群穿梭其间,重现《诗经》中“参差荇菜”的古典意境。乘一叶摇橹船缓缓穿行芦苇荡,船娘会指点沿岸盛放的野樱花与二月兰,讲述候鸟迁徙与湿地植物的共生关系。



西溪湿地

 

湿地北部的观鸟区是自然爱好者的天堂。清晨8点至10点,白鹭舒展羽翼掠过水面,夜鹭静立浅滩伺机捕食,携带《湿地鸟类图鉴》的游客常能收获意外惊喜。若想深度体验,可报名周末的生态工作坊,学习用湿地苔藓制作微景观,了解地衣如何成为空气质量的“天然监测仪”。

 

 

结语

 

 

“珑骧菜园”的成功不仅在于巧妙的概念设置,也迎合了近两年市场对大自然的拥抱。无论是都市公园还是郊野秘境,这个周末,带上野餐垫、相机和一颗“不赶时间”的心,去公园当一回“春日闲人”吧!


专栏编辑|Sherry Li

发文编辑|Jingyi

审核编辑|Jingyi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Reference

1. 绿之丘 / 原作设计工作室 | ArchDaily

https://www.archdaily.cn/cn/934527/lu-zhi-qiu-yuan-zuo-she-ji-gong-zuo-shi

2. 绿之丘:上海杨浦滨江原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更新改造 | 鞠曦 章明 秦曙 | 时代建筑2020年第1期_设计https://www.sohu.com/a/375357203_681890

3. 紫藤花开(苏州园林) https://www.meipian.cn/3ix82v3l

4. 喜林草的春天,太治愈了!_介质_植物园_草本植物

https://www.sohu.com/a/667925655_121123809

5. 江苏宿迁三台山衲田花海 / 土人设计_公共空间_景观案例_园景人http://www.cnlandscaper.com/jingguancase/show-334.html

6. https://mp.weixin.qq.com/s/IGRppQC53wn7FIAqommyEQ

7. 三月千万别错过!江浙沪60个赏樱胜地全在这了!江苏18个!浙江23个!上海19个!纯干货~提前收藏,周末可冲!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NTY1MTYwMw==&mid=2247487827&idx=1&sn=de7c6091474b76cafd57fafc0d8a8458&chksm=c359995a464b9a46b47c01e23f08f6931a6570c0dfa601715c098d9d0dba791225138912d029#rd

8. https://mp.weixin.qq.com/s/HjX0SbiPtfy_h5UVH_YiVg

9. 一座都市“菜园”,如何让 Longchamp 更接近消费者?https://mp.weixin.qq.com/s/sihO18OLnaCEDF8BRK-11A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