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新作速览|幡·金山岭蒋家班展览户外装置/ 间筑设计
2025/04/02
作者

设计单位|间筑设计

项目类型|装置设计

项目地点|河北,承德


1111111

2023年,雕塑家蒋晟个览《敞开的平原》在中国河北省承德市金山岭举行。该展览选址于一处山脉连绵、植被葱茏的山谷中;目之所及的北侧山峦上,屹立着一道始建于明代的古长城遗迹。


19_山谷里的装置,建筑和密林 Installations, architecture and forests in the valley©雷坛坛Jonathan Leijonhufvud.jpg

山谷里的装置 ©雷坛坛


展览位于金山岭已开发区域的终端,并且多数展品被安置在由大舍设计的地景式建筑金山岭上院内部,这使得展览的视觉昭示感与观展动线相对隐匿。蒋家班因此委托TEAM_BLDG间筑设计,在展场之外的山谷间引入一项户外装置,以作为贯穿展览始末的“线索”。


11_T型骨架允许悬挂的布料随风摆荡 T-frame allows the hanging fabric to swing in the wind©雷坛坛Jonathan Leijonhufvud.jpg

T 型骨架允许悬挂的布料随风摆荡 ©雷坛坛


既像树木,又似轻幔


初次抵达基地时,嶙峋的崖壁、古长城遗址,以及附着于地形的混凝土钢结构建筑、雕塑家蒋晟的佛像与石雕物件,都呈现出某种十分坚硬的固态特征。我们希望能获得一个相对柔软且轻盈的装置与硬质景观形成互补;在构思中,这项装置应如同自然界中的树木,可以捕捉风,同时也能为行走在石砌展道上的人们提供庇护。因此,我们与蒋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藏传佛教中的经幡,把它作为设计的发源。


13_装置引导户外观展动线 Installation guides the outdoor viewing line©雷坛坛Jonathan Leijonhufvud.jpg

装置引导户外观展动线 ©雷坛坛

09_装置为访客带去一丝庇护 Installation provides shelter for visitors©雷坛坛Jonathan Leijonhufvud.jpg

装置为访客带去一丝庇护 ©雷坛坛


“飘浮的风幡”装置


展览的开端,“幡”装置初现。在起伏风幡下穿行的“体验”将访者拉进展厅。装置使用了约40个3M*2M的T型钢管单元组成阵列布局,通过横向杆件连接起总长逾120米的白色天丝柔纱布。钢管铰接节点允许悬挂的布料随风摆荡,带动装置产生形状的自然变化。装置台基与退台式的观展动线重合,每组T型钢管可以根据现场展道的高度及长度进行灵活调整。轻盈的“幡”与北侧山峦上的古长城对望,在亘古的环境里形成某种对话与平衡。


18_简洁而纯粹的构造形式 Simple and pure form of construction©雷坛坛Jonathan Leijonhufvud.jpg

简洁而纯粹的构造形式 ©雷坛坛


钢杆结构、天丝柔纱布,稳定而契合山路的混凝土台基铺设之外,没有一丝冗余的修饰,设计希望通过“所见即所得”的简明形式向来访者演绎最基本的构造。


16_白色的天丝柔纱布 White tencel gauze©雷坛坛Jonathan Leijonhufvud.jpg

白色的天丝柔纱布 ©雷坛坛

01_装置作为展览的“线索”Installation as“clue”of the exhibition©雷坛坛Jonathan Leijonhufvud.jpg

装置作为展览的“线索” ©雷坛坛


耳识的线索


作为展览的线索,为了在山路上达到先闻其声的效果,我们在装置每组T型结构的两段横向杆件中嵌入了铃铛,风动装置在幽静山谷中随风摆动时,杆内铃铛便会随之响起来。风铃在佛教有“惊觉”、“欢喜”之意,风吹铃动的清亮之音使移动中的观者产生听觉上的特殊体验。


12_非日常性的仪式感 A sense of non-routine ritual©雷坛坛Jonathan Leijonhufvud.jpg

非日常性的仪式感 ©雷坛坛


手工组装与搭建


为提高施工的精准度,我们以1:1的尺度分别在间筑上海办公室与工厂进行了多次的装置打样,人工模拟风压与雨水环境,测试完成后将所有的预制构件运至金山岭基地进行现场组装与预搭建。


04_访者在起伏的风幡下穿行 Visitor walked under undulating wind flags©雷坛坛Jonathan Leijonhufvud.jpg

访者在起伏的风幡下穿行 ©雷坛坛


预搭建期间正值秋天,山谷里的实际风压远超出了我们初期的预测范围,顶部布料无法承受过强的风载而导致装置发生翻倒。随后,基于对实际环境的深入分析和预搭建经验,我们进一步对装置结构、锚固节点进行了优化。经历反复的测试后,最终在有限的2天时间里,以手工的方式完成了“幡”装置一段段组装与搭建。因T型结构具有比较高的灵活性,山路上偶然突出的石块或凹陷的空间也能与装置很好地退让或嵌合,因此最终现场看到的“幡”呈现出顺应周边山地之势的契合状态。


07_装置结构可根据展道灵活调整 Structure of the installation can be flexibly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path©雷坛坛Jonathan Leijonhufvud.jpg

装置结构可根据展道灵活调整 ©雷坛坛

21_装置总平面图 Master Plan_©TEAM_BLDG.jpg

装置总平面图 ©雷坛坛


结语


在展览中,阳光照射下的“幡”吸引来甲虫和鸟类落在装置表面,人在“幡”下可以望见这些山谷原主人们的剪影。徐风夕照的时刻,装置有如佛像随风飘动的衣纹,让寻常的石砌展道产生一股“非日常性”的仪式感,为参观者带去多一层的感知体验。


10_飘舞的装置如同佛像的衣纹 Fluttering installation likes the clothing lines of Buddha statues©雷坛坛Jonathan Leijonhufvud.jpg

飘舞的装置如同佛像的衣纹 ©雷坛坛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幡金山岭蒋家班展览户外装置

功能:装置,展览

设计周期:2021.07 - 2022.08

建设周期:2023.09

项目地点:河北,承德

装置面积:240 SQM

装置设计:间筑设计

团队:肖磊,邓兆静,杨毓琼,林雨沣,洪诗宁

建筑设计: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景观设计:枡野俊明+日本造园设计(庭园),广州土人景观(周边)

合作:N/A

类型:装置

状态:建成

摄影师:雷坛坛


专栏编辑|Sherry Li

发文编辑|间筑设计

审核编辑|Wenjin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