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零壹城市更新设计的“传承新生”嘉兴市海盐县杨家弄区块配套设施项目正式落成。项目总建筑面积7,211平方米,涵盖展览培训、精品民宿、商业空间等多元化用途。
项目内设的海盐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非遗馆”)已开启试运营。其立面更新采用波纹穿孔铝板,通过水平线条与垂直构件的交错构图,新旧相宜,又充满现代气息。
同时,项目复原了海盐历史胜景之一的双池印景,并建设精品民宿,为海盐补充一处静谧的度假场地。该新文化地标为保护和传承海盐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非遗传承
海盐作为浙江省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南戏鼻祖”海盐腔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声腔之一;海盐黄酒则是江南黄酒文化的重要代表;而滚灯舞更是将民间传说融入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近年来,海盐以非遗保护为基础,融合传统技艺与旅游产业,旨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海盐县电力仪表厂旧址位于文昌西路与绮园路交汇处,周边毗邻绮园、独寤园、张乐平纪念馆以及海盐县博物馆等核心旅游资源,文化氛围浓厚,是打造非遗馆的绝佳位置。2022 年,在厂区旧址上,一场城市更新正式启幕。
“我们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为了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生命力。”
—— 席慕蓉,诗人、画家
遗存新生
随着我国工业升级,城市中不同年代的工业建筑更新需求日益增加。在零壹城市的更新实践中,以杭钢为代表的超大型重工业建筑,因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且占地面积巨大,自身已成为一种奇观,是发展文旅产业的绝佳载体。相比之下,中小型工业建筑往往历史较短、规模较小,建筑形式也更为常规。然而,这类建筑更新需求更加广泛,如何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成为零壹城市本次探索的重要课题。
海盐县电力仪表厂旧址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典型的中小型工业建筑,设计采用了“拆除,恢复,保留、更新与置入”的组合式更新方案。
拆除临时建筑
彼时,厂区被违章和临时建筑封闭,沿绮园路城市界面被两幢临时建筑阻隔,文昌西路部分区域被违规加建的低矮棚屋和围墙占据了公共空间,对场地的整体通行和视觉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设计方案通过拆除临时建筑,拓宽道路,改善步行及车行环境,打通与绮园、张乐平纪念馆的城市空间联系。
保留历史符号
场地内北楼和南楼两栋主要建筑均为框架结构,长期使用导致建筑外观与内部设施老化严重,设计方案对其进行立面更新。其中,北楼中段的电力仪表厂入口立面保存相对良好,建筑风格为上世纪末的流行风格,颇具历史感,设计方案对其屋顶和立面进行修复,保留工业记忆,与新建筑立面之间创造历史对话。
更新立面风貌
新建筑立面遵循“新旧对话,修旧如旧”的设计理念,以尊重历史风貌为基础,巧妙融入现代美学。设计团队对非遗元素进行了现代化的艺术诠释,选用弧形仿古纹路的穿孔铝板作为主要立面材料,将原建筑的面砖立面进行完全拆除后覆盖,为其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在柔和的光线下,铝板与原面砖立面的尺度和色调相呼应,和谐融为一体。
而在明亮的光线下,弧形幕墙投射出变幻的阴影,仿若风吹皱的水面,呈现出传统建筑装饰独特的动态韵味。
精品民宿的立面则通过增加外凸采光器,在穿孔铝板上更进一步强调了空间的层次感。古铜色铝板与“修旧如旧”的墙体相得益彰,为古朴的建筑外观增添了温馨与精致的现代气息。
置入环廊
项目底层置入了以“传统民居”为意向的新建筑要素,连绵山墙呼应海盐的传统民居。串联非遗馆、历史老门头与精品民宿,形成一条贯穿全场的历史环廊。
连廊作为新引入的建筑元素,与建筑主体修旧如旧的立面更新,形成了有趣的新旧对比。
连廊的立面材质选择玻璃砖与铜色金属板,传递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为建筑增添现代感和时尚感,提升视觉辨识度。
恢复双池印景
厂区中央的池塘是海盐历史上著名的“双池印景”的原址,设计方案恢复双池景观,并融入滚灯等非遗元素,营造步移景异的园林景观,为市民、游客营造更加舒适的公共空间和度假氛围。
结语
海盐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项目通过承载传统文化,打造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纽带,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深度文化体验,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是一次对中小型工业建筑的保护更新实践,为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书写了精彩篇章。
传承新生 | 海盐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地点:中国,嘉兴
业主:海盐县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面积:7,211 平方米
详细地址: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绮园路68号
设计时间:2022年7月—2023年5月
建造时间:2023年8月—2024年11月
建筑设计: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设计团队:阮昊、詹远;于志强、王文广、蒋运剑、金琳、袁然、李栩、徐雅惠
配合设计院:浙江宝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摄影:陆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