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荣幸采访到了小大创始人小嶋伸也先生,作为在中国成功创业的80后日本设计师,他的经历看似有些不寻常,却代表了过去十几年间来中国发展和创业的一代青年海外建筑师。他们充满冒险精神,有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是时代的幸运儿。让我们听听小嶋伸也先生以及他创立小大的故事。
ArchiDogs
×
Kooo Architects 小大建筑
“经济不好的时候稍微停下来想想,是蛮好的事情”
——小嶋伸也
小嶋伸也
1981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
2004东京理科大学理工学部建筑学专业毕业
2004-07在中国大连从事自由职业(与加藤谕氏合作)
2008-15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主任设计师
2015成立小大建筑设计事务所
2022~東京理科大学创域理工学部 兼职讲师
2024~東京理科大学工学部 兼职讲师
ArchciDogs在今年策划了小众事务所采访系列,「听名字不知道,看作品吓一跳的那些小众事务所」,向读者们介绍了10个小众事务所,并请大家投票选出最想看的事务所采访,小大建筑事务所是读者们票选的第一名。小大的设计擅长将本土材料和工艺与现代技法结合,打造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辨识度的空间。无论是潮流达人还是设计爱好者,你可能已经打卡过小大的很多项目,比如位于上海上生新所的Coffea SHED,、瑞士可持续潮牌Freitag上海旗舰店、以及杭州的大山初里民宿等等。
我们很荣幸采访到了小大创始人小嶋伸也先生,作为在中国成功创业的80后日本设计师,他的经历看似有些不寻常,却代表了过去十几年间来中国发展和创业的一代青年海外建筑师。他们充满冒险精神,有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是时代的幸运儿。让我们听听小嶋伸也先生以及他创立小大的故事。
采访/撰文|Yaya
校对|Ming,Sherry Li
个人经历和职业选择
Q&A
您2004年从东京理科大学建筑学毕业。在读大学之前,日本经历了1992年经济泡沫的破裂,建筑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不太景气。您为何还是选择读建筑?那时是否担心毕业之后作为建筑师的出路呢?
小嶋:我非常喜欢小朋友,高中之前很想当老师,可是我没考上最想去的高中。我爸爸是建筑师,在日本的设计院工作。他房间里有很多建筑杂志,耳濡目染下我就想学建筑吧。但我妈妈很反对,经济不好学建筑出来可能不好找工作。可正巧那时候有个电视节目,是关于一个日本人在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事务所工作的纪录片,我觉得非常好看,于是就确定了学建筑。
儿时的小嶋伸也和他的父亲 ©小嶋伸也
Q&A
毕业后您来到中国,在大连做了三年的自由职业者。这一选择在您的同学里可能有点与众不同。能说说您毕业后为何没有在日本的事务所工作,而是来到大连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开始从业吗?
小嶋:我在大学的时候设计成绩很好,但不懂施工。刚毕业的年轻设计师如果在日本比较有名的事务所工作,很少有机会去施工现场。当时我有一个学长叫加藤,他去了大连。他打电话跟我说中国很有趣,邀请我也去看看,于是大四的时候我去了大连。我们一起参观了几个工地,工地上工人的问题我都答不上来。我觉得在大连能学到我最缺的施工方面的知识,便有了搬去大连的想法。但我父母和教授都很反对。那是2004年,去中国的(日本)建筑师还不多。大家觉得像我这样没有经验的人,单枪匹马在中国,无法判断在工地学到的东西是不是正确的,比如节点的做法等等。但我还是决定去试一试。
Q&A
后来是什么机缘使您去了隈研吾事务所工作?
小嶋:我在大连干了三年,做出来的东西都不太好,我越做越没自信了。加藤那时候决定回日本,我就也回去了。隈研吾当时在中国发展得很好,但他公司内部没有会说中文的设计师,我的朋友建议我去试试看。面试成功后,我在东京办公室待了差不多一个月,后来北京三里屯SOHO的项目需要人,我就去了北京。
三里屯SOHO ©隈研吾事务所
Q&A
你们当时的工作模式是怎样的?隈研吾在工作或是日常交往中让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小嶋:当时隈研吾的事务所只有60多个人,分工不那么细,每个员工都有机会从头到尾做一个项目,同一个设计师可以参与到建筑、室内、景观各个方面,能学到很多东西。像我这样刚进去的年轻的设计师也可以直接跟隈研吾沟通,我觉得这点很好。
对隈研吾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的温柔(笑)。他从来没有对我生过气,脾气超好。虽然我的翻译不太专业,但相比专业的翻译公司,他觉得跟自己的设计师更好沟通。我进公司一年多后,有一次隈研吾要去向马云汇报阿里巴巴的项目,他请我来翻译。我原本不在这个项目上,所以很紧张。在汇报之前,他用日语宽慰我说,不需要逐字翻译他说的话,意思对了就行,放轻松。他真的非常考虑对方的心情,不会勉强我们做事。
阿里巴巴总部项目
Q&A
回看和大师工作的这段经历,您最大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
小嶋:我在隈研吾那里工作了七年半,我很幸运的是除了自己负责的项目外,也经常有机会和他去中国出差处理其它项目。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设计之外的事情,比如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态度等等。工作方面,他对自己要求很高,永远不满足。从设计到竣工,他总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可以改善的地方。他会仔细查看细节构造、材料、照明等等。每次找到一个点,思考怎么能变得更好,然后分享给所有的员工。这种不断反思、不断追求更好的建筑的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Q&A
我们在一则关于您的采访中了解到,您是读安藤忠雄的书长大的。隈研吾的设计理念和安藤很不同,两位都是日本举足轻重的建筑大师,您如何解读两位建筑师,两位建筑师对您又有哪些影响?
小嶋:安藤忠雄是我的偶像,大家知道,他不是建筑科班出身。他在日本的讲座我都会去,采访我也全部听过,他每次都给我充满力量的感觉。但设计方面,我完全是受隈研吾的影响,包括材料的运用、节点的处理,全部都来自隈研吾。
成立小大事务所
Q&A
您和小嶋绫香女士,也是小大的合伙人,都曾在隈研吾事务所工作。能讲讲你们的浪漫邂逅吗?是什么机缘让你们决定出来成立自己的事务所,又是如何拿到第一个项目的呢?
小嶋:阿里巴巴和中国美院两个项目结束后,我们的杭州团队回到东京,开始新项目。那时候我是项目经理,绫香刚从美国毕业回来,加入到我们的团队,我算是她的前辈(笑)。
小嶋伸也和小嶋绫香 ©小嶋伸也
在隈研吾事务所工作非常愉快,有世界各地非常好的项目,隈研吾性格也很好,所以当时我没有想好是否要出来开公司。干到七年半、八年左右的时候,我手上的几个项目刚好同步告一段落。那时候我就想,如果再不出来,可能一辈子就在隈研吾下面工作了。那样也不错,但我还是决定出来试一试。
我独立之后的第一个甲方,是个杭州人,说起来我们的相遇也很有趣。我当时还在隈研吾那里工作,有一次去杭州,和同事在咖啡厅喝咖啡,我们旁边就坐着我这个未来甲方和另一个女孩,我们当时并不认识。我的那个同事是个大帅哥,荷兰日本混血。和甲方一起的女孩,可能觉得我同事很帅,想和他拍照。我怕这个人不开心,就和他聊了起来(笑)。
后来才知道他在杭州绿城工作,我们交换了微信。我离开隈研吾的时候,手上没有项目,我就给朋友们发微信,想找找机会。他回复我说,他从绿城出来了,准备在杭州开一个咖啡店,想请我做设计。这就是我的第一个项目。这个咖啡厅竣工后,有人看到觉得不错,邀请我做民宿设计,项目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来了。我觉得在中国只要能做出好的东西,大家就会愿意把我们介绍给新的甲方、新的朋友,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小大建筑第一个咖啡馆项目 ©小大建筑
Q&A
小大作为20余人体量的小型事务所,不但有跨国的两个分部,并且两边业务都经营的不错,这在同等规模的事务所里比较少见。你们如何同时运营者两个办公室?几个合伙人之间如何分工?
小嶋:我们最早是上海的项目比较多,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上海。后来中国的项目发表在了日本的杂志和媒体上,逐渐有了日本的项目。一开始事务所所有事情都由我管,从合同、概念设计、图纸确认、到跟甲方的沟通。但项目多了,中国项目的速度又很快,我们这种处理方式就跟不上了。所以近三年我会花更多的时间把想法和员工沟通。现在哪怕我不在上海,上海公司也可以和甲方进行日常对接、面试新员工、管理合同等等。绫香主要负责日本公司的运营、财务、行政等工作。我是中国日本两边兼顾,我会参与所有的项目。
小大建筑上海办公室 ©小大建筑
小大建筑日本办公室 ©小大建筑
Q&A
像您刚刚说的,您是先在中国做项目,然后发表在日本的媒体上,逐渐又有了日本的项目。这种路径在日本的建筑行业内可能比较少见。日本的同行或媒体如何看待这个事情?换句话说,您在中国的项目和经历能否直接转化到日本市场为您带来项目?
小嶋:成立小大之后的两三年,很多同行和专业媒体人跟我说,小大的中国项目比日本的好。他们主要是指项目中材料的丰富性。在中国做项目,业主的态度很开放,材料的选择也很多。在日本的话,建材公司已经非常成熟,建筑的空间造型确定后,材料基本只能从样本里边选,就比较无聊。比如,我的一些日本同行的室内项目,感觉都有点类似,可能因为他们在材料上的选择上比较受限。
在中国无论是淘宝还是天猫,选择很多。我们会依据空间和用户的需求,从真实的情感出发,贵的材料、便宜的材料我们都用。很多便宜的材料,稍经加工,就可以呈现出全新的效果。在日本这种非标准的做法很贵,比如定做家具。但在中国,只要和施工方好好聊,很多想法都可以实现,也更容易做出独特性。小大刚成立的时候在中国,有这样的环境,积累了很好的项目,这对我们日后快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Hotel Rakuragu ,东京 ©Horikoshi
不远民宿,广州 ©Horikoshi
山居茶亭,北京三里屯 ©Yumeng Zhu
Q&A
小大的设计理念强调在地性,你们的项目也很重视与当地环境和人的连接,比如像大山初里这样的项目。作为在中国的外籍设计师,我们很好奇你们如何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把握中国大众的喜好品味,并说服中国甲方?
小嶋:这一点隈研吾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非常尊重当地(local),喜欢中国的项目用中文沟通,邀请当地的设计师来上班,尊重当地的做法。他不喜欢把日本的模式生搬到其它地方,他认为一个地方常用某种材料是有理由的,当地人看这种材料的建筑的时候,也会觉得习惯和有安全感。
我们小大也传承了这样的态度和工作方法。像你提到的大山初里这个项目,它坐落在偏远的村落里,从城市到工地有很多山坡,运送建材非常困难,所以必须找附近的材料。我们和当地的农民有很多沟通,每个星期都在村里开会。村长也跟我强调,千万别盖那种显眼的房子。
大山初里项目过程中在村里开会 ©小大建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当地学到了很多不同的做法。比如土墙外墙通常需要伸缩缝,防止开裂。但我觉得常见的凹槽式的伸缩缝人工味太重,于是就和当地人商量。当地的做法是把小石头放在外墙里面,石头附近小小的洞口就会有反开裂的作用。这样做非常天然,可以很好的和周围环境融合。所以我觉得沟通非常重要,从中我们学到当地更完美、更协调的建筑做法。如果我把自己看成很厉害的建筑师,不听当地人的建议,不但学不到东西,盖出来的房子也不会被当地人接受。
大山初里,杭州 ©Horikoshi
Q&A
大山初里这个项目从设计到完工花了多长时间?
小嶋:大山初里的设计至少做了一年,施工也有一年以上。这个项目让我们非常感动,甲方是个私人甲方,天天跑工地。每星期都来我们上海办公室好几次,从晚上九点到凌晨十二点和我们开会,倾注了很多精力和感情在里面。我觉得做出来的效果比我们在日本的任何项目都好看。真的想不到在中国的山里,没有很好的施工单位,工人也不是很专业,但是甲方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我们也跟他们充分沟通,最后的效果非常美,印象特别深刻。
大山初里施工现场 ©小大建筑
Q&A
如果现在再有机会,让你花两、三年的时间,做一个这样的民宿,你还会不会接?可能经济上不一定有很大的回报,尤其现在事务所变大了,你可能有更多的项目需要去兼顾。
小嶋:还想接。当然,如果所有的项目都这样可能比较困难。但这种项目会让我们感觉到作为建筑师的意义吧!
我今年5月份的时候带着我的小孩和上海办公室的员工一起去大山初里住了一个晚上,发现很多材料随着时间慢慢变黄,越来越有味道,跟村落非常的协调。
小大事务所在大山初里团建 ©小大建筑
大山初里完全改变了我们对建筑的态度和想法,所以它对小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在它之前,我一直不太理解,什么样的空间可以左右人的情感。这个项目竣工以后,我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手工的参与对人的感情这么重要。大山初里有一个房间,墙面和天花板都是用手工硅藻泥做的,竣工之后我去住了一个晚上,觉得非常舒服,每个曲面的弧度都处理得很好,打在上面的灯光呈现出柔和的渐变。大山初里从室内到室外,工人手工的痕迹是可以看出来的,无论墙壁还是空间,都是有感情的。我觉得现在很多房子已经变成了产品,没什么味道,提供的生活方式也很单一。所以在大山初里之后,我们对设计的认知和态度完全变了。
图片大山初里室内 ©小大建筑
大山初里硅藻泥室内 ©Horikoshi
Q&A
你们前些年成立了“一畳十間”,是一个住宅翻新服务,空间的质感和之前做的民宿一脉相承。我们注意到,在“一畳十間”的网站上有清晰的布局案例、材料式样、委托流程、甚至收费标准等等。它似乎是直接面向消费者,而不仅仅是开发商,这在建筑师里不那么常见。您成立“一畳十間”的初衷是什么?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怎样的品牌?
小嶋:可能大家普遍认为,建筑师讲空间、讲概念,似乎不应该讲钱、讲商业。日本90%的住宅是开发商开发的标准产品,和建筑师设计的房子感觉不太一样。“一叠十间”的成立初衷是希望拉近建筑师和公众的距离。在日本,普通人想请设计师是有一定挑战的,首先不知道哪里找设计师,而且大家可能觉得设计师很贵,做出来的东西又不一定喜欢。所以 “一叠十间”的网站这样设置,就是为了让感兴趣的人对我们的风格、做出来的效果一目了然。“一叠十间”主要的客户是个人,样板房就是我们办公室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也开放自己的家给他们看一下。很多人从“一叠十间”的网站或是Instagram找到我们。
一畳十間样板间 ©小大建筑
如果“一叠十间”没有这样一套材料和布局框架的话,从头开始一个项目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收费自然也会更高。这样又变成有钱才能找我们做设计,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希望用合理的价格提供更好的环境。所以虽然“一叠十间”的作品风格比较接近,但每个项目都有独特的地方。一开始我也有点担心这样的服务会不会太单一,但现在看来,因为有这样一个很强的内部逻辑,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迭代,所以是件很好的事情。
一畳十間网站介绍工作流程 ©小大建筑
Q&A
小大做了很多商业店面的设计,比如去年开业的Freitag上海店,还有上升新所的Coffea SHED,都非常出圈。我们知道现在实体商业运营很艰难,你们如何通过设计为店铺引流?并帮助店铺提升长期的吸引力?
小嶋:当下想保持长期吸引力是件挺难的事情(笑)。你提到的这两个项目我们最忠实的想法还是考虑建筑对人心态的影响,而不是靠装修风格这些表层的东西。互联网这么发达,如果只是追求视觉效果,可能大家来一次,打个卡就够了。我们会更在意人们被场地所激发出的情感。我们每天研究空间和建模,讨论人站在里面的状态。我们希望设计出来的空间能够让大家觉得舒服,产生积极的心态,愿意停留或反复光顾。这样也许能够实现店铺的长期吸引力。
Coffea SHED ©Horikoshi
Freitag旗舰店 ©STUDIOFANG
Q&A
在小大的理念中,强调设计不止步于项目竣工那一刻,而是在竣工后依然积极的把控建筑的使用状况,并和业主长期互动。这似乎是一个比较日本的服务理念。您可否举例讲一下您是如何在项目竣工后和业主保持互动,继续完善项目的?
小嶋:我认为设计在竣工之前都是建筑师脑子里的想象,只有竣工之后才看到现实。如果不能和甲方持续互动、了解建筑的使用状况的话,设计师是学不到东西的。比如我们和无印良品一直保持着长期的沟通。无印良品是卖日用品的,它不像奢侈品牌比如爱马仕,包包是它的展示重点。作为日用品品牌,无印良品希望货架上的产品尽可能丰富,营造亲切的氛围。我们根据这样的角度进行设计,甲方会把开店后的效果反馈给我们,比如不同的排布方式,人和产品的关系是怎样的,哪些成功,哪些不成功。通过充分的沟通,我们在它们下一个店铺设计中就会改进。
MUJI无印良品,上海 ©小大建筑
对于建筑师职业和行业的思考
Q&A
经历了毕业创业和在大师事务所工作,你认为对现在的年轻建筑师来说,是否也有必要在事业初期去明星事务所工作和磨练一下呢?
小嶋:我在大连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理节点。进入隈研吾事务所以后,发现他们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甚至已经规范化了,比如遇到某种情况,用哪种方式比较好等等。我学到很多。所以我认为如果是一个有态度的事务所,在技术上有他们的专长,是值得去的。因为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说,自己摸索是很难的。但是如果只是图事务所的名气,在里面学不到实际操作层面的知识,就不一定去了。
小大事务所的同事们在研究模型 ©小大建筑
Q&A
您和您的父亲都是建筑师,您又有机会跟着像隈研吾这样的大师学习,您认为建筑师的创新能力,是来自天赋还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习得?您是天生就对设计很有感觉还是后面慢慢积累的呢?
小嶋:我完全后天吧(笑)!我是运动员的脑子,比较外向,不算是很有天分的那种。我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很喜欢买衣服,头发也是各种各样的造型,又喜欢运动。那时候的我根本想不到以后我会给服装店做设计,我在日本还设计了两个体育场。我觉得设计这个行业不是完全靠天分的,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玩的东西对设计都很有帮助。
从小爱踢球的小嶋伸也 ©小嶋伸也
Q&A
所以您觉得作为设计师,热爱生活很重要,设计技巧是可以在之后学到的?
小嶋:对,我认为技术和对设计的看法完全是后天的。如果我没有去隈研吾的公司,我肯定不是现在的状态。大学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很会做设计,但在大连那几年完全做不出好东西,因为我不懂材料和节点。但在隈研吾那里工作后,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Q&A
您提到隈研吾,您觉得如果想成为这样大师级别的建筑师,主要依靠才华还是日后的积累呢?
小嶋:我不知道其他人,但我认为在隈研吾身上,可能后天的思考更重要。因为他可以把他关注的东西和想表达的内容很好地讲出来,所以我也可以学得到。而有些很有天分的人,好不好看对他们来说是种感觉,说不出理由。我很多大学同学在知名事务所工作几年后,出来开公司,他们做的东西或者对节点的处理不一定有自己的风格,我猜想他们之前的老板可能是那种很有天分的设计师。我觉得隈研吾还是通过自己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积累经验、不断领悟的,所以他可以清楚地表达。他在现场的时候也很有逻辑。所以他应该是先天和后天都有吧(笑)。
大师们的聊天局 ©小嶋伸也
Q&A
如今中国的建筑行业趋于平缓,对于习惯了高速发展的很多中国建筑师来说,是一件很焦虑的事情。日本建筑行业经历过类似的发展曲线,你如何看待行业放缓的大趋势?小大的业务在这一两年是否也受到了影响,你们打算如何应对?
小嶋:我2015年在上海成立事务所的时候,比我早开公司的建筑师朋友们说我开得太晚了,黄金时代结束了。但我其实并没受到太大的影响,疫情前我们的发展都很顺利。隈研吾曾经说,经济不好对设计师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因为有时间去思考。那时候我还不太明白,后来遇到疫情,我们关了广州办公室,我才慢慢有所体会。
“一叠十间”的第一个项目其实是我装修自己的房子。之前工作比较忙,本来打算简单弄弄就可以了。但因为经济不好,我们当时也去不了中国,我才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然后就发现我的房子完全没有像大山初里那样的质感。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成立一个关于家和生活方式的品牌,于是就有了“一叠十间”。所以经济不好的时候稍微停下来,想一想新的灵感,是件蛮好的事情。
小嶋和家人在大山初里 ©小嶋伸也
像安藤忠雄说的,一个地方的市场不好了,其他地方可能很好。我们成立到现在,之前一直是上海的机会比较多,现在是日本相对活跃一些,所以我们上海办公室的员工也参与到日本的项目,两边办公室可以互相帮助。
Q&A
像一开始提到的,我们这个系列是小众事务所的采访。现在的很多明星事务所也是从有特色的小众事务所成长起来的,但成名之后,可能会花更多时间去经营事务所这个品牌,而比较少再有时间像之前那样钻研项目。您认为事务所在设计实践和品牌宣传这两方面的权重应该如何分配和平衡?
小嶋:宣传项目在现在这个时代很重要。小大刚成立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在东京运营,我觉得会很困难。在中国,我们做了好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上,一周内就会收到反馈,可能吸引到新的客户。这样的媒体和市场互动是很健康的。相较而言,如果在日本的专业杂志或媒体上发表作品,很难有这么快的回应。我认为媒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我们还是希望用简单的方式,先有好作品,再来做宣传,而不是凭空宣传。
上海宝山环卫设施项目 ©Horikoshi
鹿柴山集 ©Horikoshi
Q&A
最后,能跟我们剧透几个近期在做或是即将发布的有意思的作品吗?
小嶋:下个月我们在四川做的威士忌酒厂将会竣工,这个项目很有趣,是小大目前为止最大的项目。
四川威士忌酒厂 ©小大建筑
发文编辑|杨思洋
审核编辑|Yibo
主编 | Sherr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