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起,全国多地的住建局开始更名 —— 从“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改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简称“住更局”。

从“城乡建设”向“城市更新”的转变,不仅仅是几个字的差异,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那个以大拆大建为特征的城镇化时代。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注重持续维护与更新的新时代,它要求我们在已有的城市肌理中,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深圳,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典范,曾是创新实践、先进思想和制度革新的发源地。然而,如今它正与国内众多城市一同面对土地资源的枯竭和建设容量的饱和,这一挑战考验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

图源网络
在存量时代,如何保证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文体中心)不会在经年累月的惯性操作下,沦为平庸设计的大本营?如何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兼顾文化与社会价值等学术性话题?
在未来漫长的发展道路上,还有多少次变革等待发生?
作者|可达
本栏目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
早期建设时期
深圳是一个很大程度上遵循规划而快速长成的现代都市。它在四十年间以高度时空压缩的方式,成为今天实际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创造了一个中国城市化的奇迹样本。
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的发展重心落在满足城市基本功能的层面。特区政府开风气之先,根据地理特性确立了一系列重要的城市片区,如蛇口工业、罗湖国贸、华侨城主题公园、福田金融 。

蛇口工业园是中国首个开放的工业园

罗湖国贸片区因毗邻香港,成为深圳最早发展起来的地区之一
深圳福田中心区的“13姐妹楼”由美国 SOM 建筑事务所承担整体规划角色,国内外各家建筑公司参与了建筑设计。建筑具有浓郁的美国风,以石材楼体为主,外形与色彩统一,楼底采用了广东骑楼的元素,楼宇间建有小公园,可以举办活动。

楼宇环绕着街心公园的做法从观念上提升了整个深圳设计界的认知,公园成为了城市绿化与周边建筑之间的关系连接器。到今天,深圳已发展为拥有丰富公园资源的“千园之城”。
藏匿着十三姐妹楼中间的街心公园

商业与公园之间的空中廊桥 图源网络
高速发展时期
千禧年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极大提升,以大型公共文化建筑作为街区活力引擎、提高城市空间品质的趋势越来越清晰。
深圳也从大刀阔斧的区片建设,转向以公建为锚点形成新聚落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诞生的坪山文化聚落,就以其独有的文艺气息成为了市民出行游玩的热门目的地。

2012年,“坪山文化聚落”方案设计展开国际竞赛,坪山新区管委会主办,深圳招商地产承办,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推出了独特的“集群设计竞赛”( 联展) 模式—— 既以“ 1+X+1(X≥2)” 模式组成设计集群, 由牵头总建筑师( 机构) 、 X个知名建筑师( 机构) , 以及深圳本地甲级院组成集群团队。最终,直向建筑、都市实践、开放建筑与深圳欧博设计组成联合体赢得竞赛。

坪山文化聚落由图书馆、大剧院、美术馆三大主体建筑组成,展览馆、文创体验馆、会议中心、书城、影城等其它功能亦在建设进行中,是集文艺演出、文化阅览、公共艺术展览、文化体验、高端会议等多种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深圳东部文化新地标。


坪山美术馆 by 直向建筑 ©苏圣亮

坪山大剧院 by OPEN ©曾天培

坪山大剧院 by OPEN ©雷坛坛

坪山大剧院 by OPEN ©雷坛坛
坪山文化聚落诞生于一个与早期大手笔大规划完全不同的管理体系。在深圳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周红玫处长的组织下,竞赛于前期开展了系统的、城市层面的学术策划,联合空间生产链条上各大相关部门,对全过程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统筹和“再设计”,并全方位、全过程地为优秀设计的诞生和落地提供持续性保障。
图源网络
2016年,粤海、蛇口、西丽的文体中心相继启动设计进程。这三所文体中心都坐落在城市密集区,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立体化道路,成为街区的垂直文化聚落。深圳规自局周红玫再次以学术策划的思路,将三个散落在不同街区的文体中心打包起来, 开展系统的议题思考和前期定位。
竞赛前期策划阶段, 组织了专家工作坊, 针对三个项目所在不同地点的各自突出问题量身定制任务书。扎实的基础性工作, 帮助界定出了目标清晰的项目愿景和实施策略, 也由此吸引了大量解决问题型的国内外优秀设计师参与竞标。
粤海文体中心 by 都市实践
在保证各类场馆功能独立运营的基础上, 建筑师尝试突破城市开放空间仅限于地面广场的概念, 将其抬升至空中并与建筑体量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叠加。

粤海文体中心 by 都市实践
由此形成的若干相互连通的空中公共活动平台, 在建筑不同高度上都能提供良好地与城市互动的体验。平台层置入灵活实用且更具公共性的新功能, 成为激发都市活力的空中城市客厅。

粤海文体中心 by 都市实践
专业统筹的竞赛组织能够帮助街区建立起新的文体文化建设目标, 弥补原片区散点、 割裂的状态, 让文体中心成为联系周边社区的嵌入式“文化生活锚点”,这将对整个街区形成网格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空间系统的串联和覆盖。对多个同类型建筑的设计管理进行精心组织, 可以成为城市建成区活力再造的有效工具,焕发具有在地特征的城市公共生活。
存量更新时期
经过四十多年的迅猛发展,深圳已成为一个高密度超级大都市。极限式的城市扩张导致土地资源面临枯竭,用地不足与土地稀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城市建设开始进入存量时期。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的学龄儿童数量一直遥遥领先,过往粗放型城市化留下了众多平庸低质的中小学校舍,其空间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理念。加上学校设计规范滞后、建设机制呆板等诸多沉疴痼疾,存量时期的校园改造迫在眉睫。
自2017年开始,深圳发起了多项围绕中小学校园的改造行动,如福田区“新校园行动”“腾挪校舍”,南山区“百校焕新行动”。在建筑学语境下,深圳“新校园行动计划”&南山“百校焕新行动”发起人/总策划人 周红玫召集的建筑师群体开始尝试对校园现状进行“织补式”介入,一校一策,一题一议,微小而恰当,每处焕新改造都直面学校最真实且迫切的问题。

在碧榕湾幼儿园,建筑师以“榕林日暖”为概念,统筹改造了原建筑外立面散碎的形体及杂乱的配色,改善了室内自然采光,营造了崭新、舒展的整体建筑形象。


碧榕湾幼儿园外立面改造前后对比 ©ACF 域图视觉


音体室改造前后对比 ©ACF 域图视觉
在海月华庭幼儿园,设计师通过立体连廊激活、联通外部空间,整合玩乐、储物、科教等多重功能于一体,让小小的校园拥有了丰富的微型地理环境。

教学楼的里面也进行了双重更新,既提升了外部形象又改善了内部走廊空间。


在瑞河耶那幼儿园,首层门厅原为一处过道式空间,难以利用。设计师根据将门厅平面一分为二,形成仍做过道式门厅使用的“白色大厅”以及可以通过玻璃折叠门灵活开合的公共集会空间“扇厅”,通过玻璃折叠门和窗帘的灵活开合满足不同功能需要。


瑞河耶纳幼儿园门厅改造前后对比 ©ACF 域图视觉
深圳的新校园行动不设资质门槛,参与的年轻建筑师数量众多,创意也得以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由于公建项目的特殊性,这项行动中,周红玫处长尽可能多地保护了主创建筑师的设计主导权,并赋予建筑师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的一系列决策权。换言之,这是中国正在推广探索的“建筑师负责制”的小范围先锋实践。也正因如此,才诞生了与过去四十年里全然不同的校园新面貌。
设计管理者的角色
公共设计管理是一门崭新的管理学科,它跨越专业、行业、部门的角色壁垒,以“社会共同体”方式进行空间干预、建立合作和参与,保障公共空间利益,建设人性化可持续发展城市。
时代变迁,公共设计的管理策略也随之不断转变,每次转变都是尝试、变革、探索。公共设计管理者,这种从未被明确定义的“总策划/总协调人”角色应时而生。

一名优秀的公共设计管理者,能同时扮演好多个角色。他/她首先是发起者,需以建筑学背景敏锐把握城市快速发展产生的急迫问题,以更高站位、更研究性的学术视角介入,寻求突破与创新。
他/她还要是召集者,熟悉政府运作机制与法规,能充分利用政府调配空间资源的优势保护公共空间利益。

接下来,他/她需要成为一个协调者,促进政府、业主、设计方、建设方、专家和公众等多方订立“社会空间契约”,同时又要对设计有高度认同,保证设计精髓的实现。
他/她最好还能是一位卓越的推广者,不仅能够汲取和总结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而且能够积极推动公共设计管理政策的持续革新和优化,进而塑造出一套高效、可持续的管理机制,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带来持久的活力与创新。

结语
从高歌猛进的城市化浪潮,到脚步放缓的建筑存量时代,城市的持续发展愈发依赖于那些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共设计管理者,他们在城市发展的脉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纽带角色。
深圳当下的城市更新实践远非一个简单的旧改工作,里面包含了很多宏大的议题:如何保育历史?怎样塑造场所性的景观?怎样连接建筑与城市?
优秀的管理者能永葆一颗敏感的心,让公民与百姓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这将是存量建筑时代重要的社会使命。
*本文参考了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周红玫演讲《以创新的公共设计管理重塑城市空间和社会肌理》、《林中路上—— 福田新校园行动“8+1建筑联展”三校园建成回溯》,感谢深圳“新校园行动计划”&南山“百校焕新行动”发起人/总策划人 周红玫女士的分享。
发文编辑/网站审核|Yirou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Reference
《建筑学报》林中路上—— 福田新校园行动“8+1建筑联展”三校园建成回溯
https://mp.weixin.qq.com/s/VuNE3l3HQ2L-am1xkXH3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