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中国人在纽约当公务员和规划师,揭秘大城市背后的政治角力
2024/09/27
作者

在疫情结束后的今天,许多人行街道和户外就餐区依然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这座城市里新的日常。看着这一切的发展,我感叹道:“原来我们的城市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

1

1000多个公园,

约880万人,

加起来长达1万多千米的街道,

100多万栋房屋,

高达1000亿美元的年度市政运营开销

……

这些元素构成了纽约独特的样子。


932b562a3833b92279ff93107c328541.jpg


罗雨翔有着哈佛大学建筑硕士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发展硕士的学术背景,曾就职于纽约市政府预算局,现为美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跨领域专业背景和跨文化的视角让他能够从区域经济、政策法规、公共空间等角度解读纽约的独特性,探秘美国大城市的城市运营和活力来源,写下《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这本不可多得的、兼具客观、理性和深度的纽约城市指南。


a07ae3578415d571706daab6ecc6cdb3.jpg



作者|罗雨翔

本栏目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



创造大都会



人们初来这座城市,都会被这座全球超级大都会的规模与繁华所震惊,哪怕在这待的时间再久,也常常会驻足望着纽约独一无二的天际线出神,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街道两旁的生命力所感染。


但这座城市也不乏其奇特甚至怪异的地方:


  • 在纽约,好几个标志性的公园都是完全依靠私人资本运营的,政府不需要出一分钱;

  •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组成了多元的社区,甚至连墨西哥裔都学会用中文打广告;

  • 身为全美最大的城市,却有着最为“脏、乱、差”的地铁系统,令游客和当地人都纷纷苦不堪言;

  • 不断刷新天际线纪录的各种新摩天大楼,竟然不需要纽约规划局的审批就可以提上建设日程;

  • 曾经统治了纽约将近一个世纪的政府机构,居然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定其违背了美国的宪法……


d03f5021e2bbf298b48fb4a5b455366a.jpg

 ©《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


纽约打破了许多人对于“城市”的固有想法。一方面,它超出了人们对楼房高度、街道密度、绿地覆盖率等物理景观的预期;另一方面,纽约的发展路径违背了不少制度常理,突破了人们对于种种商业逻辑、规划准则以及政策环境的想象。


f94974108aff853f86c7c1872383f7cc.jpg

 ©《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


纽约何以成为如此独特的国际大都会?

政府如何“企业化”运营?

公共与私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

纽约究竟是大城市中的特例还是典范?

中国大城市是否可以从纽约的发展经验中学到些什么?



公共与私人



高线公园,纽约最具有特色的地段之一;民间资本创造出一年高达1800万的高线公园专用基金,用于其运营和维护。


高线公园的诞生来自两个素不相识的当地居民在一次社区大会上的思想碰撞。随后,这两位居民通过他们的社会关系网,逐渐组建起了一支民间力量去说服政府和公众,把本来计划要被拆除的老旧铁路改造成新的公共空间。


922c32c7e96ceb0ec2a6b618dc08bced.jpg

高线公园 ©Iwan Baan



铁轨穿行于好几十座私有房屋之间,不少业主的私有土地被铁轨跨过,这些土地的业主们本来计划着在铁轨拆除后可以建新房子大赚一笔;因此,保留铁轨、改建公园的计划影响了这些业主的经济利益。


为了彻底说服这些土地和房屋产权与公园计划有冲突的业主,纽约市政府制定了一套极富创造性的 “空中产权交易” 机制,允许被高线铁路影响了的业主们把土地上空原本应有的房屋开发权卖给周边其他地块的业主。


a239e877220f6dfb4fe4f0a570c637f2.jpg

高线公园 ©《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


这样一来,被铁轨影响了的业主们得以兑现其土地的开发价值,不再有经济损失——高线公园的计划终于可以顺利进行。而那些其他购得了新开发权的业主则有权开发超出原规划1倍还多的楼房面积——高线公园的沿线也因此成了整个纽约市房地产市场最火热、明星建筑师作品密度最高、土地价值增幅最快的街区之一。


高线公园,是民间力量、政府创新以及商业资本互动的典型例子。政府依靠城市规划政策和直接的建设性投资将高线公园从民间想象变成了现实。


6adb35f086e4c320d9563e71ffb9c837.jpg

高线公园 ©《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


在纽约,一些为大众享受的公共资源和福利实际上是属于私人的。比方说,这座城市里有好几百个设计独到、供人们歇息乘凉的小广场、小花园,它们并不是政府掌控的市政公园,而是开发商建造的私人空间。与此同时,纽约原本属于纯私人领域的商业资产与空间,也会因为其政治、社会以及经济层面的意义,而变得越来越像公共财产。


纽约的这些行为模式彻底地打破了传统语境下的“公共”与“私人”之间的二元对立。纽约把公共权力、公共福利与私人领域、私人利益串联并糅合起来,这样做,意味着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确定性;也带来了纽约这座城市惊人创造力。



建筑与经济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与曼哈顿仅一河之隔,华丽的天际线、充满活力的水岸设施与郁郁葱葱的植被共同打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景观。但更令人感到启发的,是这座公园的财务运营模式。


494699f2ee4a2aa67b8768e899e9ecf9.jpg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 ©Time Out/Ali Garber


当年,纽约政府在决定花天价建设这座大型滨河公园后,要求公园的运营必须做到财务自持——即后期运营不能再花政府的一分钱。


于是,规划师在综合考虑了多方利益后想出了一套“狡猾”的解决方案:在公园里划出地块用来做地产开发,并用开发赚得的钱支付公园的运营费。公园的运营质量越高,河景房的价值就越高,赚得的公园运营费就越多,良性循环。如此一来,政府省了钱,普通市民得到了超一流的公园设施,富豪们得到了价值连城的风水宝地,三全其美。


7ea314cf5e0066cc52aabd7a1bafa95a.jpg

地产项目(橙色地块)为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提供运营资金 ©《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


算经济账和制定政策虽然不是像建筑设计那样的“创意行业”,但它们也可以是充满创造力的。比如,广东地区以宗族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以及其衍生出的村集体社会结构其实是理清城市更新经济账的重要一环;大规模的建筑工程之所以得以破局,依赖的是当地文化与制度交织出的复杂关系网。美国的地产、基建以及公共空间项目,也受到人情世故和政治因素的决定性作业,同时经济和制度也在产生着影响。


cf7fe885657b8cceb43c27ef5679a7ba.jpg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 ©Time Out/Ali Garber


建筑学和规划设计可以帮人去构想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经济规律与政策制定则能指引人们去撬动资源、将理想变成现实。无论是中国的城市发展也好,还是美国的城市治理也罢,最棘手的问题通常都是各种合作问题:当人们有着各自的目的和能力时,我们如何设计出一套巧妙的方法,让看似目的相悖、能力相差悬殊的人们可以向着对各自都有利的共同愿景前进。



奇观与日常



奇观与日常是任何一座城市活力的一体两面。提到纽约,很多人会想起电影里的摩天大楼、华尔街的金融巨鳄以及百老汇的歌舞升平——这些都是彰显纽约魅力的奇观。不过,有时候,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元素也可能是反映一座城市本质的关键。


新冠疫情期间,纽约最普通的城市元素之一——街道——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政府因为无法落实让市民居家隔离的政策,因此不得不转而思考如何让坚持外出的人们可以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减缓病毒的传播。


005a1a8ce034a7c7ac0c18b929da2134.jpg

疫情期间,位于曼哈顿中国城的户外就餐区 ©《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


于是,纽约市政府推出了两套以街道为锚点的“抗疫”政策。一是将部分马路封锁,不让机动车进,专供行人和自行车当成额外的公共空间使用;二是允许餐厅在一些人行道和马路边缘的空间搭建就餐区,让顾客可以在空气对流更好的户外空间吃饭。


于是,原本再普通不过的街道,通过人们对于空间的想象以及政策创新成为了疫情期间充满活力的奇观;而纽约这套政策背后的本质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权力结构和市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9bd45b9aa6afa03f2a1ee6215c49747f.jpg

纽约中央公园 ©《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


在疫情结束后的今天,许多人行街道和户外就餐区依然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这座城市里新的日常。看着这一切的发展,我感叹道:


“原来我们的城市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



结语



“行走在疫情期间的街道上,我开始构想着将纽约的种种日常和奇观——以及两者间的相互转化——写成一本书。小到一个公园长椅和公共预算的注脚,大到对网约车的监管和摩天大楼的规划,这些元素除了可以体现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风貌以外,还可以解释纽约城市发展背后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从公园、社区、交通、地产以及政府这五个方面出发,写下了25个以案例为主的图文短篇故事。”


—— 罗雨翔,前纽约市政府预算师,美国注册城市规划师,《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作者


eb0f5cc45eff6c6b2385a996f80a4dee.jpg

f575ad94b11b9e7ead187d1761ca2bf7.jpg

d60cfe5a2a62ec3f1471b77181fcac8e.jpg

81a3e44d707391156c1e18f495e657b9.jpg


04c7dcd31dd1529ad6de46e456458d6e.jpg


b43bdc1efdd9a79ef1ad70701c0cd23c.jpg


50bc1583233df6053555ee5b9293ea29.jpg

书本内页 ©《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




发文编辑/网站审核|Yirou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