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建筑,而建筑是生活的镜子”
2024年6月29日至2025年1月5日,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1917-2019) 首个大型博物馆回顾展“贝聿铭:人生如建筑”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的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开幕。
一场与贝聿铭跨越文化与时间的人生对话,筹办历时7年,展出6大主题,超400件展品。

© Flickr user: Rory Hyde (CC BY-NC-SA)
沿着贝聿铭的足迹,回顾解析其作品中对建筑的革新和对世界各地城市的改变;探寻他如何将人生经历、哲学思想融入建筑创作,思考建筑与人生的联系。
从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到香港中银大厦,从美秀美术馆到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贝聿铭(Ieoh Ming Pei)以其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和对几何形状的精湛运用而闻名。他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把自己的作品带到了世界各地,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作者|柳青
本栏目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
首个大型回顾展M+开幕

© M+博物馆
M+博物馆推出的特别展览“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已于2024年6月29日开幕。展览的项目涵盖了贝聿铭七十年职业生涯里各个阶段的作品。此次展览也是贝聿铭首个建筑作品回顾展。
展览将展出多幅由新一代摄影师拍摄的贝聿铭的经典之作,以及一些较少人知的作品,让人们从当代的目光对贝聿铭的作品进行鉴赏。参与摄影师包括何兆南、久保田奈穗、李国民、乔瓦娜・席尔瓦(Giovanna Silva)、穆罕默德・萨姆吉(Mohamed Somji)、田方方和米田知子。同时也会展出贝聿铭已建成和一些未实现项目的实体模型,以及一系列的绘图,草图,录像和多项档案纪录。

© Giovanna Silva

© Mohamed Somji
本展览分为六大主题
跨文化底蕴
房地产和都市重建
艺术与公共建筑
物料改良与结构创新
权力,政治和赏识青睐
重构文化和历史原型
通过这些主题,讲述贝聿铭这一生,是如何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结合当地文化脉络,却又不失个人风格和主见地创造出为世人惊叹的作品。
贝聿铭个人经历

© RIBA via The Telegraph
出生于广东广州的贝聿铭,祖辈是苏州的望族,高中时期便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继而又在哈佛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

© 中国银行大厦
从哈佛毕业后,贝聿铭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自此70多年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上百项,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并在1983年获得了第五届普利兹克奖。

© Greg Kristo
几何形态的运用,光影的控制,空间的流动性,世界各地传统文化与现代主义的结合,都让贝聿铭成为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巨擘。
贝聿铭作品回顾
贝聿铭的作品遍布全球,与世界各地的文化都有着不一样的链接,肯尼迪图书馆,诉说着肯尼迪总统的故事,美秀美术馆则蕴含了深刻的东方哲学,多哈伊斯兰博物馆将伊斯兰文化融入建筑。
约翰 肯尼迪图书馆

© Daniel Cooper
让贝聿铭在美国名声大噪的作品就是肯尼迪图书馆。建筑大胆的造型在当时的美国建筑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认为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 Daniel Cooper
美国国家美术馆的成功,让贝聿铭得到了总统夫人杰奎琳的赏识,让他来进行肯尼迪图书的设计工作。这座图书馆为了波士顿近郊多尔切斯特的哥伦比亚角,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 肯尼迪建造。

© Daniel Cooper
大楼由两层高的圆形基座,高耸的三棱柱体和一个玻璃立方体组成。三棱柱体有十层高,白色的体块与黑色玻璃体相嵌,形成鲜明的对比。玻璃体是一个通高的默思广场,站在广场里,可以感受到暴露的结构网架与实体墙面形成的冲突感,弧形的墙面也让空间体验更加丰富。

© Daniel Cooper
同时大量的玻璃幕墙让自然光可以进入室内,同时让游客能够欣赏波士顿港湾壮丽的美景。

© Daniel Cooper
几何元素被贝聿铭恰到好处的运用在建筑中,这也成为贝聿铭建筑风格的标志性特点之一。
美秀图书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

© Miho Museum
被东方文化浸润长大的贝聿铭,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原到了日本滋贺县甲贺市信乐町,在这个美丽的避世之所设计建造了美秀美术馆,被誉为“地上的天堂”


© Miho Museum
美秀美术馆的创始人是日本女首富小山美秀子,她对艺术与精神追求极高,而贝聿铭的设计,让美秀美术馆不仅仅是一个收藏艺术品的地方,更是一个可游,可观,可居,可以使精神高扬的场所。

© Miho Museum
美术馆的主体建在一个山头,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大部分建筑都藏在地下。到达建筑主体之前,需要走过一段两侧种满樱花树的道路,穿过时光隧道,美术馆豁然开朗的出现在眼前,接连再走过一座斜拉吊桥,才能真正的到达美术馆。

© Miho Museum
建筑主体设计有着强烈的现代主义几何图形风格,三角形,棱形元素反复出现在建筑中,并严格对称。屋顶的形式借用了日本传统房屋的造型,材质却使用了玻璃,玻璃顶的运用让室内明亮通透。

© Miho Museum
贝聿铭在美秀美术馆的设计里融入了他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东方文化的哲理,以及日本传统文化元素,贝聿铭独特的生活和学习经历造就了这个为世人惊叹的作品。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在这个博物馆的建造中,我的角色仅仅是一位建筑师,但是,这个项目对我来说十分特殊。它帮助我进入和了解一个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
——贝聿铭

© Yueqi Li
设计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时的贝聿铭已经是91岁高龄,为了更好的理解伊斯兰文化,贝聿铭走遍了世界各地的清真寺,从伊比利亚到莫卧儿印度,再到中国以及西班牙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最终在埃及开罗的伊本·图轮清真寺,才找到了他想要的伊斯兰精髓。

© Yueqi Li
屹立在海里的博物馆,远看是由多个立方体重叠堆砌而成,包含了一座主楼,一栋翼楼,以及一个围合的中央庭院。简洁的石灰石让建筑外观十分纯粹,建筑立面的开窗沿用了阿拉伯传统的拱形窗,同时利用雕刻,浮雕等装饰性元素强调了伊斯兰文化的艺术传统。

© Yueqi Li
在突出的立方体主楼内部的中庭顶部是一个大的穹顶,穹顶的内部是不规则的八边形。自然光可以透过穹顶穿透并反射,在室内形成柔和的光影效果。

© Yueqi Li

图源网络
在面对大海的一侧是一大面玻璃,让人们可以看见碧海金沙。而光线透过玻璃进入室内,变化的光影在白色的墙面不断变化,让建筑内部也充满了生命感与灵动感,也让人们通过大窗户欣赏多哈湾的美景。


图源网络
贝聿铭在设计中强调简洁、功能性和材料的坦诚,计注重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同时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建筑在时间变迁中仍然具有时代感。贝聿铭的跨国事业,让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借鉴。

《贝聿铭全集》
《贝聿铭全集》是迄今为止最权威、全面的贝聿铭作品集,遴选了贝聿铭各个时期以主要负责人或建筑设计师承担的50个建筑项目,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贝氏接受项目委托的背景、进行项目设计和建造时的构思与具体实施过程,所经历的种种波折和项目完成后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其作品的评价等。这50个建筑项目按时间顺序排列,时间跨越60年,串联起来就是一部贝聿铭的建筑生涯史,展示了贝聿铭一众卓越的建筑作品和其超越时代的建筑思想。




发文编辑/网站审核|Yirou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