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摄影,顾名思义是对建筑的拍摄。有别于风景、人像,更多的是透过摄影,传达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以及建筑本身与公众、环境和生活之间的关系。随着相机和手机拍照功能的日新月异,“日常碎片的捕捉与记录”逐渐成了家常便饭,似乎只要有手机,人人都可以是摄影师。伴随 AI 技术的到来,摄影究竟是瞬间的定格,还是事实的欺诈,也成称为了当今热议的话题。

由一级注册建筑师苏哲维与纪实摄影师何震环创建于2012年的“存在建筑摄影工作室”,更于2017年成立了聚焦于景观摄影的子品牌“Holi.河狸”。直至今日,都坚持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建筑学与视觉艺术,强调集中更多精力在按下快门的瞬间,而非坐在电脑前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并在保持作品真实、质朴的基础上,不断探寻让图像更加生动的可能性。

ArchiDogs 筑格传媒与存在建筑&Holi.河狸(以下简称存在)以及独立建筑摄影师们,在运河万科中心分享建筑摄影背后的故事,深入探讨建筑摄影与建筑学之间的关系。
摄影师介绍

苏哲维
存在建筑、河狸创始合伙人
2012年创立存在建筑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何震环
存在建筑、河狸创始合伙人
2012年创立存在建筑
纪实摄影师

林澜
存在建筑、河狸景观摄影合伙人/COO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北京大学光华MBA

陆昀
合伙人
2017年加入
纪实摄影师

梅可嘉
梅可嘉摄影工作室 - 创始人+摄影师
北京原地建筑 - 建筑设计师
建筑设计师转摄影师

刘章悦
建筑摄影者/不定期作家
自由的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陈曦
摄影师,视觉艺术家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浙大城市学院 建筑摄影课程主讲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摄影硕士
浙江大学 建筑学学士
主题演讲:
关于“存在建筑”的氛围感——决定性瞬间和平淡日常的交界
演讲嘉宾:
苏哲维 存在建筑、河狸创始合伙人
何震环 存在建筑、河狸创始合伙人
林澜 存在建筑、河狸摄影合伙人/COO
陆昀 存在建筑、河狸合伙人

01 “存在建筑”的基因与底色
“存在”的基因有两个部分。一是人的基因,“存在”是一个由全员i人组成的9人团队。一致的是,每个人都对生活和当代艺术充满好奇心,共同的审美和价值观吸引大家更紧密地协作。另一个基因是地域基因,“存在”的团队成员都定居在成都,并且在成都生活过很多年。成都的松弛感与拒绝内耗的团队文化高度同频,并且持续滋养着团队,带给他们轻松的创作氛围。
建筑学背景出身的团队尊重建筑的尺度,不用广角镜头去夸大和改变建筑比例。如实地还原建筑尺度,是“存在”对纪实摄影最基础的认知,这也是“存在建筑”最重要的底色。
摄影是做减法和提炼的艺术,一张照片最终呈现的往往是精准控制的结果,包括人物、建筑、天空、比例、最佳的拍摄时间等等。但是,“存在”更倾向于探索拍摄中宏观复杂的场景,呈现不同角度和距离中未预知的场景。尊重环境的复杂性,是“存在建筑”另一个重要的底色。


海口云洞图书馆 -mad ©存在建筑
在“存在”的摄影视角中,好照片不仅是一张简单的、干净的、极简的照片,更需要呈现一种可控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不仅反映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背景,更反映了时代的背景和所处城市的属性,这对建筑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未知和惊喜,对“存在”而言,比“可控”更有吸引力。
02 决定性瞬间和平淡日常的交界
“决定性瞬间”, 是纪实摄影的概念。布列松提出这一美学摄影观念,是指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将决定性意义的场景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
“平淡日常”具有高度的重复性和可替代性,某种程度上似乎是“决定性瞬间”的反义词,而拍摄工作的大部分都是这种平淡的日常。
把“决定性瞬间”和“平淡日常”叠加到一起会产生一个微弱的交叉点,这就是“存在”摄影的意义。拍摄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广场时,现场有零星的三五成群的参观者,容易出现凌乱的状态。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在现场所做的只是等待,保持头脑、双眼和内心的一致,在最好的时间按下快门。用三脚架合成或许可以得到一张构图完美、动作舒展的照片,但这不是“存在”追求的完美。



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广场-石上纯也建筑设计事务所 ©存在建筑
在“存在”的摄影中,珍惜空间里人的状态,珍惜人和场地强烈的连接和互动。这也是“存在”价值观中的决定性瞬间。
03 东西方纪实摄影师对“存在建筑”的影响
在艺术领域,模仿对创作者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必经之路。“存在”拍摄初期,也受到荷兰摄影师 Iwan Baan 非常直接的影响,包括纪实摄影融入建筑摄影的风格,以及对人和建筑关系的处理。
“存在”深知他们的根在中国本土,也受到诸多中国纪实摄影师如蔡山海、严明、张克纯的影响,他们对某个地域的人文背景的敏感度、对自然背景和环境背景的理解等等。东西方纪实摄影带给他们很多养分:纪实摄影包括抓拍,但不局限于抓拍;没有脱离时代背景和当地人文背景的摆拍也是一种对生活和文化的总结。

重庆江津江小白农场-未韬建筑 ©存在建筑

重庆来福士广场-Safdie Architects ©存在建筑

重庆三峰百果园垃圾焚烧发电厂-汤桦建筑设计 ©存在建筑

成都城市音乐厅-gmp、中建西南院 ©存在建筑

北京朝阳公园广场-mad ©存在建筑
在项目拍摄的实践中,有轻松安静地的摆拍照片,有交代建筑更多人文信息的照片,有“不日常”的日常照片,也有产生情感共鸣的人的停留照片。他们希望建筑摄影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代建筑,让公众能从照片里找到“参与感”。
04 “存在建筑”的长期主义
“存在”一直在自我博弈,在“创作”和“服务”之间不断博弈。
在他们的工作中,满足客户的期待和需求是作为商业摄影师工作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创作的空间是“存在”的内核。12年的拍摄,他们已经不太在意客户对“创作”部分的认可度,达到自己想要的就可以了。


水井坊博物馆-家琨建筑 ©存在建筑
回看12年前的照片,当时无意识的感性的照片,今天看来对建筑空间的把握和对建筑尺度的还原仍然是准确的。而这种状态是“存在”一直保持的,这也是一种长期主义,长期“不进步”也是一种长期主义。
所有关于团队成员的基因、成都对他们的影响、他们对纪实摄影的理解,都构成了“存在”照片的氛围感。
建筑Café
Café主持:
陈律名 筑格传媒ArchiDogs 品牌咨询总监
Café嘉宾:
苏哲维 存在建筑、河狸创始合伙人
何震环 存在建筑、河狸创始合伙人
林澜 存在建筑、河狸摄影合伙人/COO
陆昀 存在建筑、河狸合伙人

Q&A
当建筑师想要网红的氛围,希望大家看到照片能来现场,你们会如何呈现建筑师的理念?
苏哲维:我们近期拍摄成都的麓湖 CPI 岛,是一个比较网红的非标商业项目。这个项目是十栋零散的建筑坐落在小树林里,有非常好的商业环境,建筑师拍摄之初希望能表现人与环境融合的氛围。最终,我们给设计师拍摄的每一张照片,画面里的人享受商业的松弛感都呈现出了最佳的状态。


麓湖CPI岛-几里建筑 ©存在建筑
Q&A
那如果反过来的话,当建筑追求画面里没有人出现的时候,你们会怎么选择?
陆昀:我们首先还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尽量给他们我们觉得好的照片。为什么要拍人?因为这个项目是需要有人的,这是基于我们的审美做出的选择。例如CPI项目,这是一个商业更新项目,出现人是合理的状态。但是有些项目也可以表达得很干净,比如教堂这类庄严肃穆的建筑。

烟台昆嵛山花海-大小景观 ©河狸景观摄影

巴黎UNIC-mad ©存在建筑
Q&A
现在信息媒体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对空间的理解是靠“照骗”,你们会怎么平衡这件事情?
陆昀:我们的照片后期都很克制,除了基本的修瑕,更多的是对色彩的还原,表达一种感觉和氛围感。在范围之外的增加或减少的改动,我们都是拒绝的。
Q&A
很多人会觉得拍摄只是一个工作,不会跟艺术挂钩。你们在拍摄的过程中,会不会想要去做一些更加艺术性的呈现?
苏哲维:我们一直都在往这个方向尝试,一旦有新的感受和灵感,我们都会想把它融入到工作里面去。这也是我们对自己工作的爱惜。
Q&A
几年前建筑拍摄只会在项目竣工时拍定妆照,然后就没有后续了,或许过几年就拆了。现在越来越流行,隔几年又来拍这个建筑,再呈现一个画面。你们有没有接过类似的项目或者你们自己有没有曾经这么拍过?
苏哲维:有,其实很多,而且我觉得你这个话题很好,可以让建筑师再增加一部分拍摄的预算(笑)。建筑生长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像刘家琨很多拍摄项目都不是新的,都是过了两年再拍,还有一些景观项目也需要给植物生长的时间。我们最近给魏春雨老师拍摄项目,魏老师就觉得材料太新了,没有时间的感觉,他想要等到项目没有那么新了再来拍。我相信这种共识会互相影响,会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注重表达建筑的使用痕迹。
Q&A
有一个感性一点的问题,人们会说“安静的时候是天使飞过,光落下的瞬间是上帝出现。”你们在拍摄的时候,曾经有没有感受到这种精神性的瞬间?
苏哲维:我们拍摄MAD中关村项目的时候,等了一天,马上就要日落,突然闪过一道金光,也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那还是很愉悦的。但这种愉悦对我们来讲是很短暂的,可遇不可求,遇不到也不强求。

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mad ©存在建筑
Q&A
当建筑师的作品非常有意思但他不知道怎么表达时,你们在拍摄过程中会不会给他一些其他方向的建议?
林澜:我们从来不主动要求客户沟通更多的项目细节。拍摄前期,我们通常不太愿意提前踩点,而是保持一种创作的感性和神秘感在现场发挥。拍摄完成后,会把选图直接给客户,而拍摄过程的细节沟通,对我们来说不是必要的。
Q&A
你们有没有被问过要不要办一个摄影班?
苏哲维:这么多年一直有人问我们这个问题,答案都是没有。我们不是一个技术先行的团队,摄影理念对“存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是个小团队,集体对理念的认同是非常一致的,但这也是相对个人化的理念,不应该影响太多。
如果同行都变成这样,审美就会变得单一,这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摄影师,需要保持自己理念的独特性。
圆桌讨论
圆桌主持:
栗茜 ArchiDogs筑格传媒创始人/首席品牌咨询官
圆桌嘉宾:
梅可嘉 梅可嘉摄影工作室创始人/摄影师
刘章悦 建筑摄影者/不定期作家
陈曦 摄影师/视觉艺术家
苏哲维 存在建筑、河狸创始合伙人
何震环 存在建筑、河狸创始合伙人
林澜 存在建筑、河狸摄影合伙人/COO
陆昀 存在建筑、河狸合伙人

Q&A
在座摄影师大部分是建筑背景,大家为什么会放弃画图,转行做建筑摄影?
陈曦:我觉得“转行”这个说法可能不是特别合适。建筑摄影,尤其是商业性的委托建筑摄影项目,收入来源本质是建筑设计费的转移支付,那转行只能算跨了一半。在当前行业趋势下行的前提下,这个转行是打引号的转行。我希望在此之外,能找到更多的跨界机会,这也是我对转行的个人见解。
梅可嘉:从建筑设计到建筑摄影,对我来说只是转换了一种工作方式。拍摄的时候关注的点,跟之前做建筑设计时的策略和方向还是很接近的。
刘章悦:我辞职的时候对自己的时薪进行过统计,发现时薪变少了,这是一个契机让我觉得可以暂停一下,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作为一个建筑拍摄者来说,的确需要付出非常多的体力和精力,我就想趁着自己年轻闯一把。
林澜:我转行已经很多年了。在此之前,我开过餐厅也做过其他跟建筑毫无关系的工作,我身边也有朋友在做UP主,也有做蛋糕的,大家都在自己的领域发挥得很好。综合来说,是世界变得更多元了,信息也更通畅了,大家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所以我算兜了一圈,又回到了跟建筑相关的状态。这样横向的拓展,反而会给建筑提供另一个角度的理解。
Q&A
建筑摄影其实也是建筑设计延续的一个环节,它是建筑跟城市、生活紧密结合之后的记录,甚至是建筑师对整个项目的总结。你们能不能创造建筑师设计之初没有想象的视角,让他们感到惊艳?或者当你们理解不同时,能不能完成建筑师预设视角的记录?
苏哲维:这部分工作可能占我们整个拍摄的50%-60%,完成建筑师的诉求,这是我们的工作基础,我们也有能力去完成。但是超出建筑师预期的拍摄内容是更重要的部分,这也是我们今天分享的内容。当我们完成这部分时,不会去做过多解释,而是把照片交给建筑师去评判。还有一大部分的建筑师会完全交给我们自由发挥,当得到这种信任的时候我们会压力更大,也会拍得更全面一点。
陈曦:我觉得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带给建筑师意料之外的画面是职业建筑摄影师的基本素养,虽然建筑师在模型里看了无数次建筑,但是摄影师投入在现场的时间可能会比建筑师更多。另一方面,摄影本身具有偶然性,有些建筑师或者游客发的某个瞬间的照片,很有可能会比我们在现场拿着专业器材拍摄一两天更好,这也很正常。时间、天气、人的状态都是不可复制的,这也正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黄山-九龙峰儿童营地-罗宇杰工作室 ©存在建筑

深圳滨海文化公园-欧博设计 ©河狸景观摄影

福州登云湖儿童探索营地-张唐景观 ©河狸景观摄影
Q&A
现在整体行业下行,你们在商业化运营的时候,会不会有所变化或者转型?
苏哲维: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可能因为我们生活在成都(笑)。
林澜:的确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知到行业的下行,也去尝试过一些偏艺术或者其他类型的项目。在经历过这些横向的甚至有些变形的探索之后,会发现“存在”自身的专业和理念是最重要的,那我们现在在做的和这几年的方向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梅可嘉:我是22年开始做建筑摄影的,出道即低谷,再往后会觉得每年都在好一点。对于我们刚起步的新人来说,很大的问题是没有办法挑项目,可能是和自己个人风格不太匹配或者不太擅长的内容,但是为了生存,还是会接下这个项目。这个工作可能没有办法在各个方面都让自己感兴趣,还是会有一点压力。
陈曦:建筑摄影这个话题,得回到它的定义来讲。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建筑摄影其实是建筑圈里的,但是当我们回到更广义的概念,其实是以建筑为拍摄对象或者以建筑为表达对象。从这个层面来讲,建筑摄影作为媒介可以去挖掘更多的空间。
刘章悦:我做行业数据分析报告的时候其实是想入行之前准确的了解一下整个行业的状态。后来我发现大环境、行业趋势是一个宏观的问题,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面对的情况都不一样。对我来说,有项目来找我了,我就会努力把项目呈现好,其他的时间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觉得来日方长。
Q&A
建筑摄影的出海,跟在国内拍摄有什么差别吗?相对海外的摄影师获取项目会更容易吗?
苏哲维:我们出海经验非常少,并没有太直观的感受。基于文化认同的问题,我们并没有什么优势,需要做多于国外同行很多的努力,才能得到同样的认可。
林澜:我可以和大家聊一聊拍摄以外的事情。给石上纯也拍摄日照美术馆,项目来源是Iwan Bann发邮件推荐了我们,收到邮件的时候我们也很震惊。摄影出海,除了文化理念的隔阂,还有现场沟通的问题,会有相对比较高的尝试成本。
陈曦:对我来说,过去四五年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国内建筑摄影师和国外的顶尖建筑摄影师相比,在技术上完全没有差距。那出海的难点更多在于照片质量之外的东西,包括商务流程、法律层面的肖像权授权、著作权授权以及其他工作细节。



日照白鹭湾在水美术馆-石上纯也建筑设计事务所 ©存在建筑
Q&A
建筑摄影,除了已经在做的空间上的、文化上的表达,未来是不是还有可能去探索更有深度的表达,从而可能成为一门学科,或者一个新的专业方向?
陈曦:建筑摄影是一件比较美妙的事情。商业摄影一半受制于建筑师,首先要表达建筑想法;另一半是艺术表达。这时候建筑师的存在会成为一个双刃剑,当我们看到一个好的建筑,会质疑这个建筑是设计得好,还是照片拍得好。
艺术摄影史上有很多鼎鼎有名的摄影师也是以建筑为拍摄对象的。建筑摄影不能只局限于培养职业商业建筑摄影师,而是要去拓展建筑学和摄影学跨界的部分,还是挺有发展潜力的。
作者|ArchiPR
发文编辑|吴秀秀
审核编辑|Ming,Yibo
专栏编辑 | Sherry Li
网站审核|Zhong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