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的力量挖掘出乡村潜能,探索与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之关系,成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新驱力。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 https://www.echigo-tsumari.jp
第九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于7月13日至11月10日在日本新泻县南部举办,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众多艺术作品届时将散落在在越后妻有地区各个乡村的角落。该艺术节从2000年开始举办,每三年一次,已成功召集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位艺术家为展览进行艺术创作,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户外艺术节之一。
到访者徒步前往每一处,寻访艺术作品的同时沿途欣赏美丽景色、感受人文气息,整个旅程,仿佛一场人与自然的关系之旅。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以艺术为引路明灯,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别样的里山(satoyama)探索方式。
第九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主视觉(越后妻有地区风光)
图片来源于摄影师 Rintaro Kanemoto 金本 凜太朗官网
https://rintarokanemoto.com
用艺术激活闭塞乡村
越后妻有文化节起源
来自各国的艺术家在人口流失的村庄中,利用空置房屋、废弃学校,以及梯田、河流、稻田等自然景观为灵感进行创作。 来访者一边欣赏有趣的艺术作品,一边沿着山间小路探索未知,发现被遗忘之地。
这就是这个艺术节最大的吸引力!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总监
北川富朗
第九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副视觉之一( Dominique Perrault 作品 《 Pavillon / Papillon》)
图片来源于摄影师 Rintaro Kanemoto 金本 凜太朗官网
https://rintarokanemoto.com
【越后妻有 与 里山文化】
如果拿起地图,你可能找不到“越后妻有”这一正式名称。越后妻有其实是结合了日本古地名“越后国、妻有庄”而来,它位于新泻县南部,包含了川西、松代、十日町、松之山、中里、津南六个区域在内的760平方公里土地。
越后妻有位于日本新泻县南部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 https://www.echigo-tsumari.jp
越后妻有包含了六个区域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 https://www.echigo-tsumari.jp
越后妻有地区的面积超过东京,受西北季风、日本海暖流以及山脉的影响,这里是日本的强降雪地区,据悉,全年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能见到白雪皑皑之景色。积雪甚至超过2米。
越后妻有是典型的日本里山地区,里山地区在日本文化中指人类与自然长久以来互动而形成的生态、栖息地和土地利用的动态镶嵌景观,包含着社区、森林、农业、聚落的混合地景。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由十日町市观光协会提供
冬日积雪,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野外博物馆家具长凳,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消失的村落 与 艺术展的诞生】
九十年代,日本的经济泡沫破裂,农村各区域都面临人口流失、老龄化等问题引起的衰弱。也如同众多里山地区一样,越后妻有遭遇同样困境。九十年代人口数量仅剩8万左右,艺术节诞生之前更降至6.3万,众多村落消失。如果长此以往发展下去,乡村文化恐怕要无处安放。
1996年,建设“妻有乡艺术圈”的想法提出,艺术节即是其中一环。1997年,“越后妻有艺术执行委员会”成立。受平山征夫的委托,北川富朗担任艺术总监。2000年,第一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开启。至今为止,三年一届,该艺术节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艺术节之一,正吸引着来自各国的目光。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总监 北川富朗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艺术总监北川富朗曾在采访中表示,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展览,它为该地区创造了一个“重新站起来”的机会。闭塞之地的价值由此被重新发现,艺术展即催化剂,本土文化向世界传播,区域得到振兴。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美丽的梯田背后,个别村庄曾因大雪遭受饥荒,空置和废弃的房屋、学校借由艺术展的机遇得到改造和重建。当然,展览的成功离不开当地社区和居民的通力配合。不少老爷爷老奶奶从一开始的抗拒,到现在的积极参与,这让北川富朗感到非常高兴。以一家名为“Ubusuna House”的餐厅为例,它成为废弃房屋转化为积极资源的成功典范,当地家庭主妇在这里施展厨艺,在2006年第三节艺术节上创造了1400万日元的销售额。
为了度过严酷的冬天,当地妇女孕育出独特的餐饮文化,成为代表越后妻有历史和文化精髓的“御膳”,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疫情前2018年的艺术节甚至吸引了54万名游客前来,大力推动力区域就业和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据悉,参加艺术节的乡村已经从最初的28个扩展到现在的100多个,三年展之外,人们在冬天也可以来这里体验雪国艺术,周边的温泉、滑雪产业热度不断上升,形成了吃、住、行、游、购一条龙的服务产业链,不少去了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也选择回到家乡创业、生活。
“在地性”是展览重要宗旨
越后妻有艺术节的作品与诠释
艺术,是用来表现‘自然与文明社会及人类关系’的一项重要技术。我们在挑选作品时,会看它能否与当地自然风景相融合,又是否能通过艺术作品让人感受当地人情文脉及独特空间体验,这是艺术展的关键。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总监
北川富朗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自举办以来,已成功召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位艺术家为展览进行艺术创作。Christian Boltanski、Marina Abramovic、James Turrell、Yayoi Kusama等当代艺术界殿堂级人物都曾在此为人们留下美好体验。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与中国缘分也十分深厚。在今年的中国新闻发布会上,艺术节中国项目计划发起人、总策划人孙倩告诉大家,目前已有超过40位中国艺术家参加过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MAD | 野泡泡 与 光之隧道】
Light Cave (水)
MAD《光之隧道》(Tunnel of Light)
lmage Courtesy of Nacasa & Partners Inc
The Drop (火)
MAD《光之隧道》(Tunnel of Light)
lmage Courtesy of Nacasa & Partners Inc
2018年,由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及其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改造了一条长约750米的观光隧道。这条隧道始建于1996年,马岩松受中国古代哲学系统观“五行”启发,为隧道的每个空间带来独特神韵,每一节、每一段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氛围和张力。
该作品被命名为《光之隧道》(Tunnel of Light),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打卡圣地”。
Expression of Color (土)
MAD《光之隧道》(Tunnel of Light)
lmage Courtesy of Nacasa & Partners Inc
《光之隧道》融合了清津峡的自然景观,巧妙揭示人与自然之联系,重新激活的隧道仿佛带领人们穿越时空,进入想象之地。
图片来源 界面新闻
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野泡泡》通过建筑创新揭示了人、城市空间和自然环境之间建立的新联系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今年的艺术节上,马岩松及其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又带来新作——《野泡泡》。据悉,该作品选址于一座一座改建后的老式民居,在其庭院中放置类一个仿佛从建筑里“吐”出的“泡泡”,游客还可以进入“泡泡”中获取独特艺术体验。
【2024更多参展作品】
艺术家 lsobe Yukihisa 作品,通过葬礼这一独特观察视角,揭示越后妻有的“和谐与不歧视”
旨在重新发掘Konuki居住区的传承遗产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艺术家Ushijima Tomoko作品 色彩与形式:传统民居minka house的启迪
房屋内展示了艺术家用日式和纸制作的二维艺术品,为人们带来丰富层次的视觉之旅
令到访者与古老民居产生历史性共鸣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艺术家Kageyama Ken作品 探索神龛内的雪松
为到访者建立一个空间,让大家能够感知、聆听环境,并于其间产生共鸣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艺术家 lwaki Kazuya + Tokyo DenkiUniversity lwaki laboratory
Visualising the Landscape Inhabited by the Land
土地、树木、水面与倒映的天空,这一独特的空间为人们揭示了人类居住及活动所形成的特征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参展单位:edition.nord
Shimizu Project: Japan Focus Library 2024 + Buku Akiyama ”Situations No. 8”+ Café Bricolage
该图书馆2022年正式建立,今年艺术展上将继续开放,更新藏书并对外销售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艺术家Yamamoto Koji 木炭雕塑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艺术节及往届作品回顾】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历届海报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2000年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首届)
参展艺术家:
来自 32 个国家和地区的 138 个团体和个人
艺术作品数量:153
主办村庄数量:28
艺术家 Ilya & Emilia Kabakov, The Rice Fields/稻田
作品结合了诗歌、风景与雕塑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2003年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参展艺术家:
来自 23 个国家和地区的 157 个团体和个人
艺术作品数量:220 ( 67 件永久性艺术作品)
主办村庄数量:38
艺术家草间弥生,盛放的妻有 © Nakamura Osamu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2006年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参展艺术家:
来自 40 个国家和地区的 225 个团体和个人
艺术作品数量:334件(131件永久性艺术作品)
主办村庄数量:67
内海昭子 装置作品《为了那些失落的窗》 © 倉谷拓朴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2009年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参展艺术家:
来自 40 个国家和地区的 350 个团体和个人
艺术作品数量:365件(149件永久性艺术作品)
主办村庄数量:92
艺术家 Tashima Seizo,在废弃的小学布置出充满活力的场景 © MIYAMOTO Takenori + SENO Hiromi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2012年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参展艺术家:
来自 44 个国家和地区的 310个团体和个人
艺术作品数量:367件(189件永久性艺术作品)
主办村庄数量:102
艺术家Christian Boltanski(法),9吨衣服堆成的山,旨在揭示关于生/死和记忆的永恒主题 © Nakamura Osamu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2015年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参展艺术家:
来自 35 个国家和地区的 363 个团体和个人
艺术作品数量:378件(182件永久性艺术作品)
主办村庄数量:112
艺术家 Hiroshi Hara+ ATELIERΦ , Three Travellers © lshizuka Gentaro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2018年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参展艺术家:
来自 44 个国家和地区的 363 个团体和个人
艺术作品数量:379件(210件永久性艺术作品)
主办村庄数量:102
艺术家 Nana Hirose & KazumaNagatani,《教室》
以教室为舞台,让参观者在夏日的阳光和被绿色包围的空间中,思考现实/虚构以及时间的流逝 © NAKAMURA Osamu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2022年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参展艺术家:
来自 38 个国家和地区的 263 个团体和个人
艺术作品数量:333件(210件永久性艺术作品)
主办村庄数量:109
艺术家 Nawa Kohei,Force
黑色的硅油液体变成无数丝线,不断从天花板坠落至地板。硅油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被垂直拉伸,在地板上形成一个个黑色水坑。这件装置在时间、空间和材料之间迷惑观众的视角,并邀请他们进入观察重力的可视化模式。© Kioku Keizo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自然与艺术的交融
艺术节向我们传达的理念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理念,归结起来有以下方面:
►重建人与自然的连结
越后妻有地区自自绳文时代以来,一直需要面对在大雪纷飞的条件下耕种水稻的境况,当地人在紧密团结社区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或许就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一理念的由来吧。无论是艺术节还是区域发展,都是为了给“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一个典范。
越后妻有 雪后的森林学校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以艺术运营为指引发掘里山的探索之旅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将艺术作品分散在百余个村庄里,这样看似低效参观的模式似乎不是当代快节奏社会的最优解。然而正是这样的形式,才能让到访者追随艺术品的脚步,走遍里山,细细品味每一处美感,感悟世代相传的文脉,最终将一份生命的奇迹与记忆珍藏心底。
艺术家Kaihatsu Yoshiaki作品 © T.Kuratani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跨越地区及背景的合作
艺术家们来到越后妻有地区,需要在不熟悉的、他人的土地上创作,与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合作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家的热情感染了当地,当地人也开始以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其制作。这样的相遇和碰撞,带来了许多灵感与火花。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参与其中。
越后妻有里山现代美术馆MonET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于现实之外创造出另一种价值
活化废弃的房屋和封闭的学校是艺术节的重要宗旨之一。目前为止,已经实施了100个此类项目。曾经关闭了的学校如今成为居民们聚集在一起的公共场所,且呈现了许多艺术作品,学校因此再次焕发新生,历史的社区记忆与智慧也得以传承。
艺术家 Boltanski + Jean Kalman ,《最后的教室》
选址于废弃已久的东川小学,在灯光和风扇的作用下,这个空荡的空间充斥着怀念之情。© T.Kuratani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充满在地特色的设施
大雪、村庄、梯田、手挖洞穴、绳文陶器、土木建筑,这些越后妻有地区独有的在地性特色,在国际知名艺术家和建筑师的艺术作品中充分得以彰显。这些艺术作品们成为越后妻有地区浓缩的魅力精华,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展示于世。许多艺术作品成为永久的设施留下来,向人们开放,包括厕所、公园、隧道、住宿等。
当地山菜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独特的生活艺术
有种说法是“人创造的任何东西都是艺术”,而“生活艺术”是这一说法的起源。对于当地人来说,食物,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元素。艺术节也因此一直将注意力放在食物这一要素上,食物在这里成为艺术最原始的表现形式。
艺术家 Taho Ritsuko | Green Villa © ANZAï
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https://www.echigo-tsumari.jp
►本地的也即国际的
艺术节的举办,将这个人口减少与老龄化的里山与外部世界再次连接起来,海外艺术家及文化机构的到来,促成了跨越国界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多的外来人进驻越后妻有,村庄与居民也开始拥抱世界,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Matsudai Tanada Bank (“松代稻田银行”:维护美丽梯田计划)图片来源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
https://www.echigo-tsumari.jp
结语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以艺术的力量挖掘出乡村潜能,探索与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之关系,成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新驱力。
第九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副视觉之一( Shimotori Kenji | Memory: Document, People of Ashidaki)
图片来源于摄影师 Rintaro Kanemoto 金本 凜太朗官网
https://rintarokanemoto.com
以艺术方式改造乡土,激发热情,对于我国乃至全世界在面临和尝试解决的“乡村振兴”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以艺术为契机,依托当地独有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自然生态体系与艺术景观相结合的融合发展模式,都取得了阶段性亮眼的成绩。
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愿意将视野和关注点放到更广袤的乡村与土地之上,深度挖掘文化根基,寻求发展规划。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当地村民,投入其中,重建地方生活,成为生生不息循环系统中的一份子。
作者|Kin
发文编辑|吴秀秀
专栏/审核|Sherry Li
审核编辑 | Sherry Li
网站审核|Zhong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Reference
https://www.echigo-tsumari.jp/
https://www.echigo-tsumari.jp/en/about/history/
https://rintarokanemoto.com/Commission-Works
https://aaa.org.hk/en/search/search/keywords:echigo-tsumari-art-triennial-440894
https://www.nippon.com/ja/people/e00172/
https://collection.sina.com.cn/ddys/zh/2019-12-17/doc-iihnzhfz64981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