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赛事结束之后,城市真的需要那么多球场吗?
2024/07/24
作者

当这些球场不再举办大型赛事和演唱会时,它们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11

在刚刚结束了欧洲杯和美洲杯的热潮之后,其实喧闹的球场并没有就此归于平静。

 

10006.jpg


以共承办了6场激烈的比赛以及决赛场地的柏林体育馆来说,在夏季这段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它还将承办烟花比赛,企业跑步比赛以及各种大小音乐节等盛会。


10007.jpg

Lollapalooza Berlin rund um das Olympiastadion Berlin am Abend @Stephan Flad

 

同样在国内,像香港的红磡体育馆、北京的工人体育场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等地,作为演唱会的场地属性远远大于本来的体育属性,甚至成为许多音乐人梦寐以求的演出圣地。


10068.gif

94红磡“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 ©高原

 

然而,当这些球场不再举办大型赛事和演唱会时,它们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我们是否能找到更多的方式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场地资源?

 

 

“白象”体育馆

 

 

历史上,许多大型体育场馆在建设时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却未能带来预期的经济回报,成为“白象”体育馆的典型案例。这些场馆往往在赛事结束后因使用率低和高昂的维护费用而长期闲置,最终给城市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属1976年的“蒙特利尔”陷阱。

 

1.“蒙特利尔”陷阱

 

1976年,蒙特利尔承办了夏季奥运会,建设了规模宏大的奥林匹克体育场,绰号“巨蛋”(The Big O)。最初的建设预算仅为1340万美元,但由于设计复杂、管理不善和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最终总成本飙升至14.7亿美元。这一巨大的超支让蒙特利尔市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奥运会结束后,蒙特利尔市仍需偿还巨额贷款,这一财政负担直到2006年才得以完全清偿。与此同时,体育场自身的结构问题频频出现,例如屋顶多次坍塌,导致维修费用高昂。这些问题使得该体育场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实现充分的商业化利用和收入回收。


10066.jpg

Montreal Olympic Stadium ©Olivier Kerbidi

 

蒙特利尔奥运会不仅给当时的城市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成为后续大型赛事承办城市的警示。它提醒人们在规划和建设大型体育场馆时,需要慎重考虑预算控制、管理效率和多功能利用,以避免陷入类似的财政困境。而体育场(The Big O)也被讽刺地称为“巨洞”(The Big Owe),因为它让蒙特利尔市欠下了巨额债务,成了大型赛事基础设施规划和管理的反面教材。

 

2. 巴西马拉卡纳体育场

 

10009.jpg

FIFA World Cup 2014

 

2014年盛夏,一首热情的桑巴旋律(We are one)点燃了那一年的巴西世界杯,而作为决赛场以及两年后的里约奥运会的开、闭幕仪式举办地的马拉卡纳体育场(Maracanã Stadium)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足球场之一。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殿堂,马拉卡纳见证了无数辉煌时刻,从世界杯决赛到奥运会开闭幕式,它一直是全球体育迷心中的圣地。然而,随着这些重大赛事的结束,马拉卡纳体育场的命运也急转直下。


10010.jpg

Maracana ©Eurosport

 

随着赛事的结束,马拉卡纳体育场的使用频率大幅下降。缺乏定期的大型赛事和活动,场馆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尽管有一些尝试通过举办音乐会和其他活动来填补空白,但这些收入远远不足以覆盖高昂的维护成本。

 

马拉卡纳体育场的衰落给巴西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高昂的维护费用和低使用率使得场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个曾经辉煌的体育场馆如今成了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成为“白象”体育馆的典型代表。


10011.jpg

体育场现状



球场演唱会

 


而作为闲置球场的最经济有效的方式——“球场演唱会”,也因其承载人数多,氛围好等优势,逐渐成为音乐人眼中的圣地。

 

而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球场举办演唱会则发生在1965年,当时全球最受欢迎的乐队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粉丝数量巨大且热情高涨。传统的音乐厅和小型场馆已经无法容纳他们的庞大粉丝群。因此,乐队的管理团队决定尝试使用更大的体育场来举办演唱会。


10012.jpg

Beatles’1966 concert at Shea Stadium ©Collister

 

而作为当时纽约大都会棒球队主场的谢亚体育场则接下了这一重任。1965年8月15日,披头士在谢亚体育场的演唱会不仅是他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演出,也是第一次在棒球场举行的大型摇滚音乐会。演唱会吸引了超过55,000名观众,场面震撼。这次演唱会成了音乐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摇滚乐进入大型体育场的新时代。


10013.jpg

Shea Stadium ©ClassicPrintCompany

 

这场演唱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证明了在大型体育场举办音乐会的可行性,还展示了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门票收入创纪录,现场气氛和观众的热情也让演出效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后谢亚体育场的成功经验迅速被其他音乐人和主办方效仿,随着音响、灯光和舞台技术的进步,体育场演唱会的演出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现代科技使得大型场馆内的声效和视觉效果可以媲美传统音乐厅。大型体育场的容量和配套设施使其能够容纳更多观众,从而增加了门票收入和附加销售收入。


10014.jpg

Michael Jackson 1988 Wembley Stadium Live ©1985djgarydavies

 

随着全球音乐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艺人选择在各地的体育场举办巡回演唱会。这不仅提升了艺人的全球影响力,也推动了各国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利用。

 

而随着1985年4月10日,Wham!(威猛乐队)作为第一个“访华”的西方乐队在工体开了一场可以载入中国流行乐史的演唱会。当时15000人涌进北京工人体育馆,其中包括了郭峰、崔健等如今乐坛响当当的人物,那一天在台下看得目瞪口呆。这次演唱会不仅是中国第一次在大型体育场举办的国际级音乐会,也标志着中国娱乐产业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从那以后,工体也成为了音乐人心中的圣地。


10015.jpg

Chinese audiences pack the Beijing Workers' Gymnasium for the Wham! concert

 

 

赋予体育场馆新的生命

 

 

那么,除了作为演唱会使用之外,闲置球场还可以用于哪些用途?

 

1. 大阪体育场(Nankai Stadium)

 

10016.jpg

Korakuen Stadium

 

日本大阪体育场于1950年开放,可容纳32,000人。它建在二战期间轰炸大阪期间被摧毁的红砖烟草厂遗址上。该体育场主要用于棒球比赛,是南海老鹰队的主场。它见证了众多运动员的辉煌战绩,同时也举办了许多国际活动,如麦当娜,迈克尔杰克逊等国际明星的演唱会。然而,当球队于1988年搬走后,体育场因设施老化无法举办赛事,也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


10017.jpg

Namba Parks ©JERDE

 

体育场的购买者邀请到美国建筑设计事务所 Jerde,便有了如今的难波公园城市综合中心。Jerde 从自然地形中获得设计灵感贯穿建筑的峡谷和立体曲线交错的绿化,形成独特的城市商业空间和立体绿色公园,以此来滋润粗糙的城市肌理。


10018改.jpg

Namba Parks ©JERDE

 

在核心建筑二层中央广场上,在原体育场的投手丘和本垒所在地,用石材重新制作了本垒板和球队标志,致敬曾经在这个赛场挥洒汗水的运动员,提醒人们记住这里曾经的辉煌。

 

2. 伦敦海布里球场(Highbury Stadium)

 

位于伦敦北部的阿森纳前主场海布里球场于1913年启用。球场见证了阿森纳俱乐部的许多辉煌时刻,包括13次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14次足总杯冠军和2次欧洲赛事冠军。在海布里球场,阿森纳创造了多个传奇时刻,例如1930年代的多次联赛冠军和2003-2004赛季的不败夺冠。


10019.jpg

海布里广场现状 ©Allies and Morrison

 

但为了缓解周边的住宅压力,以及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在2006年开始了改建基于对这座百年球场的追忆和尊重,也许是有太多太多不舍,球场拥有者并不想将它完全拆除,而是委托 Allies and Morrison 建筑事务所,将此改建为一个住宅社区,并且取名为海布里广场。

 

这次改建项目于2010年完工,共提供了超过700间一至三房公寓。旧球场的两侧看台被改造成玻璃复合公寓,中央的草坪则变成了居民共享的花园。尽管海布里球场作为足球场已不复存在,但海布里广场的设计确保了这座历史悠久的球场不会被遗忘。这一改建项目不仅保留了球场的历史记忆,还为当地社区提供了现代化的居住空间,完美融合了历史与现代的元素。

 

通过这种方式,海布里球场不仅保留了其作为阿森纳历史和伦敦体育文化重要部分的地位,还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0020.jpg

海布里球场改造现状 ©Allies and Morrison

 

 

新时代球场的应运而生

 

 

1. 装配式球场——伦敦碗

 

10022.jpg

伦敦碗 ©Populous

 

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因其外形酷似一只大碗,被国人昵称为“伦敦碗”。该体育场由建筑公司 Populous 设计,建造时强调可持续性和环保理念。它的设计理念源于希望创建一个可以拆卸组装的结构,所有建材都可以回收再利用。这使得伦敦碗在资源的高效利用上达到了重量级水平。与其他体育场相比,它减少了75%的钢材,所使用的低碳混凝土来源于工业废料,比普通水泥含碳量低了40%。


10023.png

装配式体育场 ©Populous

 

前期,建筑师们在设计时着重考虑了如何在赛事结束后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Populous 的设计团队不仅关注场馆在奥运期间的使用功能,还规划了赛后改造方案,使其可以灵活适应各种不同的用途。比赛结束后,体育场拆除了大量座椅,使其从80,000个座位减少到60,000个,以适应赛后使用的实际需求。

 

目前,伦敦碗已被改建为西汉姆联足球俱乐部的主场。除了足球比赛,它还用于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和音乐会,成了多功能的社区体育和娱乐中心。通过这种可持续设计,伦敦碗不仅在2012年奥运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持久而灵活的空间。

 

2. 集装箱球场——卡塔尔世界杯974体育馆

 

974体育馆,顾名思义是由974个集装箱组成,而974也是卡塔尔的国际区号。该体育场是世界杯期间的临时体育场,世界杯结束后将被拆除恢复成绿地,这是世界杯历史上第一个完全可拆卸的体育场。由 Fenwick Iribarren Architects 设计。


10024.jpg

974体育馆 ©Fenwick Iribarren Architects

 

由色彩鲜艳的集装箱组成的974球场就像是一个大型乐高模型,其中设有40,000个座位,集装箱自然地划定了把球场重各种不同的功能区,有的集装箱是洗手间,有的是特许经营店铺,有的是包厢。

 

而这些集装箱和钢架在赛后被拆除后继续用于卡塔尔当地其他体育项目,或者捐给其他需要建设体育场馆的发展中国家,发挥余热。974球场是否比其他永久性体育馆建筑更环保取决于拆除后运输的距离和重组的次数。国际足联和卡塔尔在一份估算体育场排放量的报告称,但凡如果974仅重复利用一次,估计只要运输距离不超过 7000公里,所产生的排放量就会低于永久性体育馆。


10025.png

974体育馆 ©Fenwick Iribarren Architects

 

外媒称974球场为“build to disappear”,生来就注定消逝,听起来伤感,实际上其实解决了不少问题。例如,可以降低场馆建造的成本,避免赛后闲置荒废,释放场馆所在的建筑用地等。不失为一个供后人参考的思路。

 

3. 从源头减少新建场馆——巴黎奥运会

 

10026.png

©Paris 2024 Olympics

 

自1924年奥运会以来,时隔一百年,巴黎再一次迎来了奥运会的主办权。奥运会预算创新低、碳排放新低、95%的本届巴黎奥运会场馆将利用现有或临时设施,其中奥运村(The Athletes Village)和水上运动中心(The Paris Aquatic Center)是全新建造的,并且均选择用木材作为其主要材料。欲打造史上最绿色奥运会。


10027.jpg

Aquatics Centre Paris 2024 ©VenhoevenCS architecture + urbanism

 

每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都希望通过举办奥运这一机会,来推动重大的城市变革项目。例如,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重新规划了未充分利用的海滨地区,2004年雅典奥运会大规模扩建了地铁系统,2012年伦敦奥运会则重新开发了废弃土地。

 

相较之下,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选择了不同的策略,强调可持续性,而不是新建更多宏伟的地标建筑。


10028.jpg

©Paris 2024 Olympics

 

4. 奥运传承——北京双奥场馆

 

10029.png

双奥之城 ©Beijing2022

 

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在2008年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后,又在2022年举办了冬奥会。除了像首钢大跳台这样利用工业遗址改造的奥运场馆,北京冬奥会在场馆的前期规划建设中,最大化利用了现有场馆和设施(12个竞赛场馆中有5个为既有场馆),尽可能减少新建场馆。

 

如变身“冰立方”的原“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变身“冰之帆”的国家体育馆……赛后,这些场馆将充分发挥奥林匹克品牌的价值,进一步传承和利用好冬奥场馆遗产,使其承担体育场馆、赛事承办以及大型文化演出活动的功能,实现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和长久利用。


10030.jpg

The exterior of the "Ice Cube" ©water-cube

 

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水立方”未来将举办冰壶比赛。按照冬奥会传统,这意味着将在泳池中浇筑混凝土地板,“最快的游泳池”将退出历史舞台,立下“军令状”后,第一次设计冰场的郑方和团队齐心协力,研究装配式冰场的实验方案和环境标准,攻克了冬夏场景转换的关键技术,最终成功实现“水冰转换”,“水立方”摇身一变成为了“冰立方”,“冰立方”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


10031.gif

水立方到冰立方的蜕变 ©water-cube

 

 

结语

 

 

当我们庆祝在激动人心的运动赛季结束时,超越比赛的思考也同样至关重要。如何在新时代下思考运动场馆的利用,以确保它们保持活力和经济可行性,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我们需要将潜在的“白象”转化为充满活力的可持续性资产。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运动场馆的多功能利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观赛体验,使场馆成为科技展示的前沿基地。此外,通过与社区和文化活动的紧密结合,场馆可以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在赛事期间发挥作用。我们期待见证更多创新和创造力在运动场馆领域的应用,将其打造成既有经济效益又能服务社会的多功能空间。


10033.png

New ways of experiencing sport with AR and VR ©riplee

 

 

 

作者|张硕桐

发文编辑|吴秀秀

审核编辑|Ming,Yibo

专栏编辑 | Sherry Li

网站审核|Zhong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Reference

https://www.archdaily.com/242480/how-not-to-host-the-olympics

https://k.sina.cn/article_7060338376_p1a4d436c800100ftlf.html

https://www.alliesandmorrison.com/projects/highbury-square

https://www.archdaily.com/247935/london-olympic-stadium-populous

https://www.fenwickiribarren.com/

https://archello.com/project/aquatics-centre-paris-2024

https://global.chinadaily.com.cn/a/202105/21/WS60a75e88a31024ad0bac09f8_1.html

https://riplee.tv/new-ways-of-experiencing-sport-with-ar-and-vr/?lang=en

厦门新体育中心 – 白鹭体育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