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花园城市新加坡,公园就在家门口!
2024/03/19

“花园城市”是新加坡的城市标签,也是现代化城市开发和设计的愿景。漫步在新加坡,能感知到的不仅是高密度的绿色城市景观,还是随处可见的开放的空间和共享的生活方式。步入每个街区,都有可以让人驻足片刻,和过路人闲聊几句的城市空间。


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新加坡在高人口密度的城市中却可以开放大量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如何让开发者,设计师和公民都参与到共享空间的开发中?如何激活大量的公共空间?一直是新加坡这座城市所不断探索的问题。

“花园城市”是新加坡的城市标签,也是现代化城市开发和设计的愿景。漫步在新加坡,能感知到的不仅是高密度的绿色城市景观,还是随处可见的开放的空间和共享的生活方式。步入每个街区,都有可以让人驻足片刻,和过路人闲聊几句的城市空间。


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新加坡在高人口密度的城市中却可以开放大量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如何让开发者,设计师和公民都参与到共享空间的开发中?如何激活大量的公共空间?一直是新加坡这座城市所不断探索的问题。

01

新加坡的现代化城市之旅



在现代化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在高密度城市中组织公共空间一直是建筑师和规划师所孜孜不倦探索的主题。1935年勒·柯布西耶为曼哈顿提出的城市愿景在30年后的新加坡建设中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用开放的空地包围更大的塔楼,整个地面区域都是公园,行人能够自由穿行”是现在新加坡的城市写照。


1.png

勒柯布西耶1935年为曼哈顿重新规划的方案 图片来源《城市设计 现代主义、传统、绿色和系统的观点》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之旅起始于1963年,当时的总理李光耀种下一颗梧桐树,标志着绿色运动的开始。作为“可持续城市的先行者”,新加坡的城市景观不仅实现了“自然城市”的愿景,


还为公共空间建设和全民参与的共享生活方式提供了空间基础。


2.png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图源网络


城市规划师通过规划高密度的大型建筑来开放跟多的地面空间,将地面还给人类,形成更加绿色舒适的地面空间。而建筑师在组织大型建筑复杂的空间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开放空间。这些空间被设计成花园,城市客厅,社区广场等,同时也成为了新加坡独特的城市名片。



建设政策鼓励建设公共空间



《绿化提供和树木保护指南》是国家公园委员会(NParks)与开发商、业主、合格人士、专业人士和其他公共机构密切合作,以达到“自然城市”的建设愿景所编写的城市建设指导性手册。这本手册提出了从城市尺度到建筑尺度的多种设计规范和要求。


3-2.png

图源网络


例如建筑面积的7%被强制要求开放为公共空间,提供休憩用地作公园使用。这些休憩用地将归政府所有。些开放空间可以包括泳池、健身房、儿童活动场地等基础设计,也可以是公园、绿地等。然后交给NParks进行后续管理。


4.jpg

社区中心和学校门口的开放空间

图片来源:Serie Architects + Multiply Architects


5.jpg

卢卡斯影业新区域总部大楼地块的公共空间©Aedas


除了房地产的开发,道路,天桥等基础设计也有统一的绿色建设规范。为了软化基础设施建设给城市带来的压迫感,所有的过街天桥以及路边,停车场等一起组成了绿色无处不在的街景模式。


6.png

行人天桥槽内连续种植灌木 图片来源《GUIDELINES ON GREENERY PROVISION AND TREE CONSERVATION FOR DEVELOPMENTS》


7.jpg

行人天桥标准设计 图片来源《GUIDELINES ON GREENERY PROVISION AND TREE CONSERVATION FOR DEVELOPMENTS》



通过社区参与提高公共意识



在现行的2019总体规划草案确定之前,政府在2016-2018年之间在一些街区通过举办展览的方式让居民更多了解建设计划。通过这些展览,政府得以征询公众及主要持份者的意见,并进一步完善建议书,然后提交《2019年总体规划草图》。


8-3.jpg

2017年在裕廊东的裕廊街区规划展览 图片来源https://www.ura.gov.sg/


9.jpg

2019年在乌节路的规划展览 图片来源https://www.ura.gov.sg/


此之外,社区参与是新加坡一直践行的设计内容。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等利益相关者都会定期参与社区设计的研讨会,以确定社区发展的方向。在一些历史保护街区,居民的建议更加被重视,设计师与社区共同营造公共空间,创建更有活力的社区。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叙述建筑遗产的故事。


10.jpg


11.jpg

花拉公园和Lorong Chuan的社区参与研讨会 图片来源https://www.ura.gov.sg/



公共空间的建筑演绎



 连廊空使建筑开放更多的公共空间 


出于对热带季风气候的适应,新加坡的建筑都由带雨棚的连廊连接。无论是暴雨还是晴天,在新加坡出行都可以不带伞。连续的灰空间和连廊不仅为行人提供方便还为每个建筑都提供了公共空间。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学院不同教学楼之间的连廊不仅被营造出置身花园的氛围,也是学生在空闲时间驻足闲聊和休息的首选地。


12-4.jpg


13.png

图片来源NUS College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


SPARK在新加坡克拉码头和升喜廊创新建筑入口设计改造也形成了城市的开放公共空间,并且和城市的连续灰空间系统相结合。


13.png


14.jpg


15.jpg

©SPARK


 绿色的共享层成为摩天大楼的标配 


高层建筑中的绿色建设指标让高楼林立的新加坡逃离钢筋混凝土森林的现代化城市标签,成为热带的城市花园。同时,楼宇中的开放共享空间也成为了建筑师的画板,描绘独一无二的新加坡摩天大楼的画卷。


CapitaSpring是一座280米的高楼绿洲,它延续了新加坡垂直都市的先锋理念,将餐厅、办公空间、公寓和空中花园等一系列多元的空间涵盖于地面上的51个楼层。如幕帘般拉开的垂直元素分布在建筑的多个立面,包裹着空中花园。总面积达到8300平方米,容纳超过8万株植物。


17.jpg


18.jpg


19.jpg

©BIG


KPF设计的罗敏申大厦座落在东海岸的CBD区域。略高于街面的裙楼体量,增强连接地面入口到中庭花园之间空间的宽敞感与连续性。该中庭成为办公大堂、商业和餐饮空间交汇的中心,面朝罗宾逊路的落地窗则促进室内与街景之间的对话。


20.jpg


21.jpg

©KPF


WOHA所设计的Oasia酒店耸立在新加坡高楼云集的中央商务区之中。与在气候温和的西方国家演变而成的、以通透玻璃幕墙为立面的封闭型摩天大楼原型所不同,这座位于炎热地区的塔楼运用鲜艳的红色表皮和空中花园相结合,营造出充满生机的空间氛围,为摩天大楼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22.jpg


23.jpg


24.jpg

©WOHA


 HDB的共享空间 


HDB(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是新加坡政府为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住房需求所开发的住房模式。高密度的住宅拥有激发公共活动的潜力。开放的底层空间和空中花园是居民进行公共活动和日常交流的主要场所。


达士岭组屋项目位于公共私人混合的高层住宅区内,社区生活的丰富性和可持续性也设计的主题。此项目全部的公共区域都面对公众开放。公共空间,外部区域和共享空间交织在一起在成群的塔楼中穿拆错落的出现,从地面层到顶层中穿梭自如。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WOHA


新加坡的小贩文化也是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着共享的生活方式。相比于在家做饭,新加坡居民更加喜爱外出用餐,而每个社区必备的食阁也是居民产生交流的场所。老巴刹是坐落在新加坡CBD的著名食阁。仅有一层的建筑在众多超高层建筑的包围下格外突出。食阁中的食品价格亲民,且拥有多元和包容的餐饮文化,是新加坡打工人在繁忙生活中体验生公共生活的休憩地。


29.png

图源网络



后记



新加坡是以“自然城市”为设计目标的城市先锋。在开发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在探索打破冰冷钢筋混凝土城市的出路,实践更加丰富的现代花园建筑原型。在这个文化包容开放的热带城市中蕴含着无限实现绿色和享城市愿景的可能性。


发文编辑|Mel

专栏编辑|Heloise

审核编辑|07


Reference

http://www.pku.tech/4872.html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335909

http://www.qunzh.com/qzxlk/jczx/2021/202106/202103/t20210323_95003.html

https://www.nparks.gov.sg/~/media/nparks-real-content/biodiversity/singapore-index/singapore-index-users-manual--chinese-translation.pdf

https://www.archdaily.cn/cn/977644/xin-jia-po-ru-he-zai-da-zao-lu-se-cheng-shi-huan-jing-zhong-yin-ling-xian-feng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