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项目鸟瞰©THAD
2018年,山西传媒学院为了改善自身的博物展陈和学生实训条件,决定在其文华校区东南部新建一座综合实训楼。实训楼除满足必要的功能需求以外,校方希望在有限的用地条件和建设规模下,建设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总平面图©THAD
如切如磋:明确回应语境的外部形式生成
方案推敲草图©THAD
根据建筑用地的三个特点,即北侧接近教工住宅、东南毗邻城市道路、用地面积紧张,建筑方案以一个约 60m见方的立方体为基本形,以上述用地特点为外力条件,本着避免日照遮挡、对话城市环境和营造公共空间的目的,进行原因清晰、逻辑明确、方向肯定的切割削减,从而生成形状特异、棱角分明、个性突出的外部形式,满足校方对于建筑形象标志性的诉求。
项目东南人视©THAD
在此形式生成过程中,一方面,用地特点从限制条件转化为激发因素,并被建筑形式充分揭示和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建筑形式受到外部条件的动态作用,通过主观的综合过程,固化为一个其来有自的静态结果,成为其所在语境的“记事本” 和“扬声器”。
外部形式生成©THAD
语境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则显影并激活了语境。
项目东南侧©THAD
且铸且陶:积极反思功能的内部空间组合
沿街人视©THAD
建筑内部功能包括成果展示和实践创新两大平台,分别容纳博物、校史、档案三馆和教师工作室及学生实训室功能。方案追根溯源,探求两平台功能对建筑内部空间的最基本要求,并将其归结落实为两类房间,即自由连续、利于线性运 动的展廊式“大房间”与安静独立、适合潜心操作的封闭式“小房间”。建筑方案将公共性更强的成果展示平台布置在建筑底部,为平台的对外开放和来访者的参观活动提供便利,而将相对需要减少外部干扰的实践创新平台布置在建筑上部,为师生的教学实训和艺术创作提供良好环境。
项目鸟瞰©THAD
方案建筑空间组合图示©THAD
在此基础上,方案设计了一个较上述两类房间都更大的“大房间”,即在平面、剖面上都位居中心且尺度更为宏阔的共享大厅,于是展廊式“大房间”变为“中房间”。共享大厅以统摄姿态将两个平台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彼此在视线和行为上的交流沟通,使师生日常的学习工作、教研创新与学院的收藏陈列、展示宣传两种活动合而为一,往复循环,锻铸陶冶,相得益彰。共享大厅基于对设计任务书的积极反思,是对其所规定空间在功能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的创造性补足——虽在任务书之外,却有无用之用。
项目西南侧©THAD
这里,建筑功能成为与作为外力的用地条件相对应的内力,建筑则成为由内外力共同挤压成形的一层“壳体”与这个“壳体”所围合出来的空间共同构成的一间“大房间”,而“壳体”本身又是由下一层级的实体(结构)和空间(中小房间)构成的。这个“壳体”实际是一个用以理解建筑历史并进行设计实践的原型。
沿街人视©THAD
以功能为驱动,建筑空间获得了秩序和结构。
项目沿街人视©THAD
以交以传:充分回归人本的完整建筑体验
项目人视©THAD
当今,博物馆和学校作为历史悠久的建筑类型,正随传统展陈和教学模式一起,受到远程通信、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全新传媒技术手段的挑战,亟待迅速变革并重新定义自身价值。而作为一所恰以传媒为主要专业的高校,建设一座集实体博物展陈与线下教学实训于一身的建筑,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建筑公共空间系统图示©THAD
建筑公共空间局部效果©THAD
建筑方案以共享大厅为核心,将公共空间向建筑各区域延伸,并通过室内外的开放空间、开敞楼梯和休息平台等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将其相互串通,尝试构建层次丰富、类型多样、有机联系的公共空间体系,使人在不同空间的游走中获得或震撼惊喜或舒适惬意的体验,并以建筑特有的语言方式,邀请和激发学术或社交活动的发生,为人提供休憩身心、交流情感、碰撞思想的场所和机会。人们可以在大厅台阶前讲演、研讨,可以在观景平台上吹风、远眺,也可以在屋顶花园里闲坐、凝思。
建筑局部©THAD
回归人本,通过构建供人活动和体验的公共空间系统,使人与人面对面,回归最本初、自然、直接的交流方式,这是方案对新时代建筑意义和传媒本质的双重回答与再发问。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传媒,而数字时代的时代性反向唤起了人文的复兴。
项目鸟瞰©THAD
总结来说,在这个方案的设计中,建筑是对客观因素进行主观综合的结果;建筑的形式、空间及其给人的体验,是通过创造性地回应建筑的语境、功能和使用者而获得的。
项目图纸
平面图©THAD
剖面图©THAD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山西传媒学院综合实训楼
项目地点:山西省晋中市
建筑类型:教育建筑
用地面积:8,280 ㎡
建筑面积:25,795 ㎡
设计时间:2018
竣工时间:2022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项目负责人:刘玉龙 姚红梅
建筑设计:祝远 彭海曦
结构设计:任晓勇 王学军
给排水专业:刘福利 吉兴亮
暖通专业:韩佳宝 于丽华
强电专业:崔晓刚
弱电专业:韩晓燕
建筑摄影:三景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