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那些“显眼包”:文化地标为何能够改变一座城?
2024/01/22
作者
上海的东方明珠,北京故宫、天坛,杭州的西湖,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提起一座城,人们脑海中必定会出现与之相关的“记忆符号”——文化地标,它们已深刻弥留在异乡人和原住民脑海深处,成为城市符号、文化记忆,挥之不去。


“文化地标”一词,顾名思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文化,二是地标。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下,城市愈发需要一些标志物给往来于此的异乡人和每日匆匆而过的原住民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由此,基于城市差异化、避免“千城一面”等的需要,城市地标应运而生,它的作用也愈渐显现。


01

当下,城市文化地标越来越不拘泥于“地标”二字,反倒是愈发彰显出“文化”的内核。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竞争中,越来越强调文化地标的“打造”,因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往往更能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城市性格和它特有的文化魅力。


过去的2023年,从振兴历史瑰宝到设计新地标,一些全球竞赛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创新,从业者们大胆地描摹未来建筑的形状,也在重塑我们生活的边界。其中的获奖作品充满了远见卓识的想象力,超越了传统行业的界限,也对2023年及以后的文化地标进行了重新想象,不仅设计了新的建筑,还设计了新的生活方式。以下介绍了几个一年来具有前瞻性思维的文化地标设计竞赛的结果。



深圳前海湾 PRISMA 大厦

BIG



1.jpg


在深圳前海深铁置业的建筑设计竞赛中,哥本哈根建筑工作室Bjarke Ingels Group(BIG)的“PRISMA”方案获胜,为深圳前海新添了一座300米高的住宅和250米高的办公大楼。大楼巧妙打开裂缝绿化填满为城市带来雕塑般的美感,两座建筑以倾斜的角度向上逐渐变细,在增加了结构效率之际也微微打开了建筑,露出郁郁葱葱的绿化裂缝。


2.jpg


建筑名为Prisma Towers,有棱镜的意思,近看有如一块块鳞片组成大楼的外墙,精致的轮廓加上丰富的自然元素,还会在每天不同时间营造出微光。建筑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当地作为深圳新兴金融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底层为完全开放,为增强连通性将与附近的购物中心和周边社区连接起来,曲折的行人天桥充当天篷为人们创造遮阳处。


3.jpg


层层叠起来的绿化元素从底层一直延伸到屋顶,为户外花园和露台留下空间,东面和西面倾斜的立面安装了太阳能电池,住宅大楼的窗框内设有通风口以实现自然通风。建筑由三个如三脚架般的放射状的矩形结构连接而成,三个结构跨越不同的高度,为用户提供了城市和向海的多重景观,倾斜的特性更为城市景观带来雕塑般的美感,倾斜的外墙有助收集雨水,用于建筑物的灌溉系统和公共空间维护之上。办公大楼底层设有公共区域,包括绿树成荫的社交空间和酒吧。


4.jpg


由于两座大楼都是简单的棱柱形建筑,通过中间“打开”的设计,大楼的地面层获得了更多的可用空间。开放的立面裂缝和开辟出来的角落空间将大大增加绿色景观面积,与深圳这个有着许多公园的现代城市相配合。建筑有意建在两条最大的城际铁路之间,可以通过相邻的商业地带进入主要交通枢纽,非常便利。凭着永不过时的简约设计风格,和引入大自然元素充满亲和力的开放性等,将会变成前海新开发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正面影响力扩展至大湾区发展,计划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兴建。


5.jpg



德国海尔布隆人工智能园区创新园区

MVRDV



从2024年开始,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北部城市海尔布隆(Heilbronn)将在该市的施泰纳克区(Steinäcker)建造一个新的人工智能 (AI) 国际园区。其中的人工智能创新园(Innovation Par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Ipai)将是园区内的一个灯塔项目,作为 Wohlgelegen地区现有建筑的延伸,未来 IPAI 的新址占地约23公顷,将配备最先进的基础设施,此外,还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和服务的测试场。


6.jpg


Ipai 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创意和实施设计竞赛中,邀请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团队来参与为Ipai 施泰纳克新址提交创意提案,竞赛共收到了来自四个国家的9个作品。在这项跨学科的合作邀请赛中,所有参与者都被要求分几个部分进行开发,从而在城市和景观规划方面对整个地区进行深度规划。除了宽敞的户外和露天区域外,竞赛的重点之一是场地的高度灵活性,以便不仅能够经济运营,而且能够快速响应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整个的重点还在于 Ipai 未来的国际吸引力。


今年的3月10日,竞赛宣布了4个入围方案,为别来自 MVRDV、Wulf Architekten、Herzog & de Meuron 和 OMA。3月28日,竞赛结果最终公布,MVRDV 成了最后的赢家。


7.jpg


新的265,000平方米人工智能创新园 (Ipai) 将包括一系列以商业和创新为重点的设施,包括通信中心、住宅区、餐厅和幼儿教育设施,旨在与深圳和硅谷的其他全球科技中心竞争,这符合德国提高其在该行业整体竞争力的三年计划。


获胜方案开发的环形规划为城市和项目客户提供了一个易于识别的品牌工具。两条中轴和一条1.2公里长的道路有助于定义该场地的步行环道,短跑跑道和滑板场等活动是东西向健康走廊的关键组成,补充了Ipai的主要商业和技术功能。


8.jpg


MVRDV表示,这将是“有好奇心的游客的目的地,他们可以亲眼目睹改变世界的技术的发展,与技术创造背后的人进行互动,并了解他们工作背后的动机。”


一系列 27 米高的模块化建筑将与该公司称为“特制产品”的多个建筑一起建造,这意味着它们的形式和尺寸将与其他矩形的设施区分开来。其中,位于该项目中央广场中心的一座圆塔将作为通信中心的所在地,该中心与柏林的场所营造专业团队REALACE合作设计,通信中心还兼作公共表演的中心。


9.jpg


MVRDV创始合伙人Jacob van Rijs最后表示:“我们最近在 AI 领域看到的发展需要各界人士的关注,我们通过这个设计创造了一个紧凑的园区来实现这一点。园区引人注目的形式有助于将其推向国际舞台,吸引世界一流的人才。同时,热情开放的氛围,甚至是引人注目的外观,都使这个地方成为人们未来可以参与这项技术的目的地。”


总部位于鹿特丹的LOLA公司将为该项目提供参数化景观设计。MVRDV 表示,该项目预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实现 100% 碳中和。


10.jpg



张江水泥厂万米仓改造

MAD



作为浦东新区“金色中环发展带”上的重点项目,张江水泥厂项目改造后将蜕变为产业共生、建筑多元、人文共享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园区。


12位设计大师联袂创意,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安藤忠雄领衔,姜平、马岩松、柳亦春、刘宇扬、庄慎、王硕、张斌、刘珩、雅克·费尔叶、祝晓峰、德怀特·劳等国内外知名建筑景观大师联袂设计,后续交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整合大师方案并进行深化设计,确保高品质落地。


城市更新是否和百年建筑相矛盾?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郑时龄表示,建筑可以是百年、千年,但是建筑更需要反映时代性,“需要反映我们当下生活的一种需要,所以它并不能直接拷贝过去的生活方式,它需要改变,‘张江之尚’张江水泥厂就是这样一个项目。”


针对工业文化遗产向新的产业空间转变过程中的注意点,郑时龄院士建议,工业遗存需要像博物馆一样保留下来。


张江水泥厂位于张江路1406弄,始于1971年的川沙冶炼厂,此前运营46年。该项目地处张江副中心核心位置,川杨河两岸,与张江副中心地标“科学之门”双子塔、张江人工智能岛、科学会堂等建筑遥相呼应。值得关注的是,改造后的张江水泥厂将保留万米仓、筒仓、窑尾等历史建筑。


11.jpg


MAD建筑事务所公布了其中米仓改造新作——上海“方舟”设计方案。


改造设计希望通过新老建筑的并置,创造时间感官和物理维度上的立体层次。改造后的建筑,如同一艘冉冉升起的方舟,为衰败的工业遗址带去新的生命力。


12.jpg


“方舟”的改造对象为上海张江水泥厂园区南侧的“万米仓”。改造后,这里将成为融文化、创意、餐饮、商业、共享办公等不同业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滨水空间。


13.jpg


设计保留了万米仓原有的工业建筑风貌。老屋顶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如同来自未来的、方舟般的金属“漂浮”空间。混凝土的粗粝感与金属的光洁质感形成强烈对比,来自不同时间维度的存在相互碰撞,产生的张力让原已破败的厂房产生新的生命力。


14.jpg


“方舟”的漂浮效果通过新增立柱、楼面桁架、跨层桁架和大跨梁等结构来实现;老旧墙面则通过拉墙钉、钢丝网、扶壁钢架等方式进行加固修复,以求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历史沧桑感。


上海张江水泥厂万米仓改造项目预计于2026年完工。


15.jpg


16.jpg


640.png


17.jpg


18.png


19.png


20.jpg


21.png



杭州新中心轴线

Foster + Partners Limited(福斯特)



22.jpg


在《杭州城市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实施性城市设计及重点建筑景观概念设计》国际竞赛中,Foster + Partners Limited(福斯特)的设计方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


本次国际竞赛详细设计范围为东至景兴路,西至舒心路,南至规划景观湖,北至向往街,共计1.55平方公里,即2.5公里的活力中轴。


23.jpg


一条轴线,五种体验——以水为灵感,核心区被划分成五个独具特色的区域,分别是溪岸公园、镜湖商务核心区、美丽河港、智慧科创水街总部园、文化湿地公园,形成一个集商业、教育、酒店、创意、创新、自然和生态为一体的中心。


该方案沿主要轴线进行了大量的景观设计,形成了一条绿色主干道,引导人们穿过该区。该项目四周绿树环绕,北面是新近建成的公共公园,南面是与湿地精心融合的文化中心。文化中心拥有标志性的建筑特色,包括画廊、展览厅和公共图书馆,为该区的居民提供了多样的艺术和文化活动。


24.jpg


方案可实现度高,结合市场可行性,深化开发时序和功能配比,能较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和应对未来建设的不确定性;方案设计兼具现代感和杭州特色文化,文化建筑、景观岸线和建筑节点极富创意;方案轴线空间组织出色,通过北部中央公园、双塔、景观塔等一系列公共空间节点构建出“开合有序”的轴线空间,设计了标志性的城市形象、轴线序列,能够打造可体验、想停留、能识别的城市空间,是一个兼具都市感和杭州气质的方案。


25.jpg


福斯特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建筑师Martin Castle表示:“我认为城市新中心应该是一个更广的概念,我们必须让新中心成为一个适合人们生活的地方,可以带着孩子去玩耍,可以享受晚饭,然后闲坐在河边,畅想一下,有人流的引入,这片区域就已经充满了活力。”


“我们在杭州已经10多年了,一直与杭州办事处的同事有着密切合作,我们还对周边地区的居民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从中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这些都被应用到总体规划方案中。”福斯特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城市设计总监Bruno Moster说。


26.jpg



武汉图书馆新馆

MVRDV&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7.jpg


武汉图书馆新馆建筑方案出炉,由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设计的“知识之谷”方案最终中选。


武汉图书馆新馆选址于武汉中央商务区北部,紧邻后襄河公园和在建的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周边有武汉博物馆、江宸天街、泛海城市广场、嘉裕酒店等大型公共和商务设施。根据规划,新馆将打造成武汉市民的“书房、客厅和工作室”,为武汉建设文化强市、彰显城市特质、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提供重要支撑。


中标方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在建筑、空间质量和材料选择上,都颂扬了河流的雕塑力量。


28.jpg


整体的外观建筑以异形空间结构进行设定,三个引人注目的观景窗, 在形式上参考了周边建筑的高度,每一面观景窗都与独立的景观相呼应。


建筑的水平视角面向湖泊,垂直视角则面向高楼林立的城市,反映了自然与城市的对话,也是建筑设计关注的重点,而 较低而宽阔的观景窗可以看到对面公园的美景。


这座吸引人眼球的建筑就像一个 "书的峡谷",三个大型开口则是建筑内部生活的视觉表现,非常壮观。


在整个室内设计上,采用了峡谷般阶梯式书架露台,底层比较宽阔的公共空间,提供游客在此观赏和休息。


在整个梯台上将空间的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强调了空间“动静结合”,例如安静的阅读区、共享工作区,而动态空间划分上“阅读之谷”是馆内比较核心的空间,书架作为“峡谷地貌”中的一部分,很好的将整个空间划分出来。


29.jpg


因为建筑除了视觉美观上的考虑,在气候和地域特征上也要有所考量,武汉比较炎热,所以整体设计上采用了多项措施降低建筑能耗。


外墙采用了书架式的百叶窗,可以有效的、为室内遮阳,也在视觉上具备一定的美观性,也可以根据防晒的程度将间隔调整更为紧密一些。


由于整个图书馆面积比较大,通风的需求就更为明显,采用了自然通风的可开放元素与智能设备和高效照明系统的使用相结合,进一步降低了建筑的能源需求,而集成在图书馆流动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为建筑提供了可再生能源。


30.jpg


这座图书馆的特点是,越往高处走,阅读和学习的空间就会越安静,致力于打造一系列“平台”属性,增强图书馆的功能性,在这座图书馆里,除了工作和学习,还可以开展论坛、展览等一系列比较有意思的社会活动。


武汉图书馆新馆的建立,势必会帮助武汉增加一个地标型艺术公共建筑。城市图书馆就好像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名片,因为它是城市智慧的聚焦点,想要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图书馆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31.jpg



烟台时光塔

OPEN



32.jpg


在中国北方城市烟台的海滨,一座奇怪且特别的建筑即将竣工,这座海滨建筑高50米,形状有点像大型冷却塔的横截面。


这是一座文化建筑,由底部的半露天剧场、中间蜿蜒的环形展厅和空中的图书馆组成,顶部还有一个独特的半室外“现象空间”,供人们欣赏一年四季中壮丽的自然景观。时光塔的设计精妙,讲求自然与建筑的统一,这是“时光塔”最大的特色。烟台时光塔由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于2021年获得英国AR未来建筑奖Jeu d’Esprit特别奖,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4年落成。


33.jpg


塔的几何形态被时光雕刻而成,仿佛一个大型日晷,其曲面结构神奇地被阳光切开,将内部开放给壮阔的大海。


为了展现时光的灵动,时光塔建成后,底部四周将设置水系景观群,其中包含时光水池、雾喷广场、节气喷泉等。时光塔通过新颖的水系景观群、艺术的手法,不仅展现了建筑师的建筑理念,更会为市民带来极佳的休闲享受。


这座建筑是参考一年中太阳光照射轨迹来设计的。李虎和黄文菁说,这座建筑的外形是“由阳光雕刻而成的”。这座建筑的很多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点。建筑外壳北侧与春秋分正午的太阳光线持平;夏至当天,太阳光线早上7时将对齐建筑的东侧,中午将正好照射屋顶;主入口隧道正对冬至的日落;半室外剧场则朝向夏至日出的方向。


34.jpg


追踪阳光并不仅限于建筑物本身,在周围的广场上,一条特殊的水槽沿着阳光照射轨迹刻在地面上,水槽能显示春秋分时建筑物影子在广场上移动的轨迹。该建筑的设计师说,建筑物不是为了进行太阳崇拜仪式,而是提供更广泛的自然和文化体验。


伴随着时光塔的成长,施工方摸索出多项材料和技术创新,其中不少已经成功申请专利。记者在新发明、新工艺、新论文列表上看到,一种可变形悬臂斜撑架体装置及制作方法及施工方法、一种曲面清水混凝土无缝模板施工方法及制作工艺、一种应用于异形双曲面壳体结构顶面的支撑架及施工方法等已经申请专利;异形多曲面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工法、空间曲面结构万向调节悬臂架体施工工法等被认定为新工法;BIM技术在清水混凝土工程中的综合应用实践、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论文已经发表……其中不少工艺属于国内外首创,之所以这么多创新,目的就是将最坚固、最美的时光塔送给市民。


35.jpg


“它不是表面上的太阳崇拜,而是一座文化建筑,人们能在穿行于整个建筑时感受自然现象,沉浸在展览和活动中” 。


太阳并不是塑造该建筑物结构的唯一自然力量,它还设计有开放式抛物线形内壳,能够放大海浪的声音。正如李虎和黄文菁所说,“我们希望这座建筑有助于让人们重新找回古时对自然的敬畏。”


在塔顶远眺大海和天空,坐在室外剧场认真看一场日出,品着咖啡读一本喜爱的书……时光塔之所以备受市民期待,是因为它寄托了市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36.jpg


时光塔面向大海的抛物线形内壳犹如一个声音收集器,吸收并放大不远处大海的声音,其下部的半室外剧场也是观看芝罘岛方向海上日出的绝佳位置。位于上部倒置的壳体则容纳了一个光线充足的图书馆和一个“现象空间”,人们可以远眺一望无垠的大海和天空。


时光塔建成后将成为黄渤海新区又一个舒适宜人的休闲场所,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另一维度的滨海休闲体验,成为海岸线上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结语



文化地标的存在,总是要与城市发生“自然的对话”:城市不同,地标的发生场也自然不同。全球设计力量对标志性塑造、建筑与城市的深度有机连接等维度的探索,对每个不同的城市地标建筑的设计策略进行了多元探索,擘画出未来城市开发建设的前瞻图景。


一个地标承载的并非是单一性能的城市价值,从当今城市人群的属性来看,不管是外来者还是本土居民,地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物质化的建造过程,还是对一个城市“对话属性”的展现,建筑的精神内核被更多元地外化出来,更是城市向上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时间记忆”,承载了城市大多数人的理想与以及对未来城市的向往。


作者言佳茜

专栏编辑|Mel

发文编辑|Qicy

审核编辑|07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Reference:

https://www.archdaily.cn/cn/996544/big-ying-shen-zhen-qian-hai-wan-prisma-da-sha-2025-nian-kai-gong

https://www.archdaily.cn/cn/998858/mvrdv-ying-de-guo-hai-er-bu-long-ren-gong-zhi-neng-yuan-qu-chuang-xin-yuan-qu-she-ji-jing-sai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9063/shang-hai-fang-zhou-madgong-bu-zhang-jiang-shui-ni-han-mo-mi-cang-gai-zao-fang-an

https://www.archdaily.cn/cn/994847/wu-yi-tu-shu-guan-xin-guan-mvrdv-plus-zhe-da-yuan-zhi-shi-xia-gu-fang-an-zhong-biao

https://www.archdaily.cn/cn/977448/hai-bian-ri-gui-open-yan-tai-shi-guang-ta-zai-jian-zhong

http://www.archidogs.com/original/gyinfo/2032.html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