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Studio HBA专访|李鹰: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未来办公环境?用“空间治愈力”展示“职场复原力”
2021/04/12
作者

李鹰

HBA执行合伙人 

Studio HBA赫室中国主事人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之后,李鹰前往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深造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2003年,他带着多样化和国际化的设计理念加入HBA旧金山办公室,并于2010年回到中国,在上海开始运营发展Studio HBA赫室,并在短短数年时间里,继又分别在中国地区创立了北京以及广州办公室。除此之外,其个人更是获评中国室内设计百大人物、中国设计名人堂成员、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1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暨深圳国际家具展“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上,Studio HBA赫室作为“工作盒子”受邀参展机构之一为公众打造未来办公的样板空间,以“突破”为主题,以细胞治愈的化学过程为灵感,提炼出各种形态的六边形元素,呈现后疫情时代办公环境的“空间治愈力”,以探寻未来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在这次展会上,出现了很多设计、产品、理念的创新点,启发了我们对于未来工作的一些崭新想法。

1

10005.jpg

Studio HBA赫室在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的“工作盒子”效果图 © Studio HBA

 

 “工作环境生态论坛”圆桌后,我们在工作盒子展区与Studio HBA赫室中国主事人李鹰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谈。作为室内设计师,李鹰在行业中已经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擅于将不同风格巧妙应用于豪华酒店、会所、餐厅、别墅、办公等各类空间之中;而在设计师角色之外,他更是一名成熟的管理者与领导者,设计的理念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10006.png

在“工作盒子”前合影 © ArchiDogs建道筑格

 

“设计不是艺术创作,而是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我们需要明确地定义问题,需要充分地研究、细致地分析问题。”

——李鹰

 

短短一个小时的交谈,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鹰沉稳实干的工作风格。人们对设计的观念,不应该因为过于着眼工作技能而变得狭隘。他一再重复,设计师应引以为傲的,不是具体表现出来的技法,而是做设计的方式方法。设计应成为人们看待世界、参与世界的一种美好的思维模式。正是设计,为我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10066.png

访谈剪影 © ArchiDogs建道筑格

 

 

01/ 空间治愈力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未来办公环境?

 

 

10008.jpg

Studio HBA展厅 © 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

 

█  Studio HBA的现代办公展区以“突破”为主题,用细胞自愈过程为灵感来表现“空间治愈力”;在现场,我们看到了许多六边形的陈列组合,六边形与细胞二者之间有何创意关联?

A:细胞作为人体的一部分,永远不会只有独自一个细胞在起作用。当多个细胞结合,就会形成一个强大有力的结构,顽强地治愈自己,直至完成。同样,当我们把许多个六边形组合起来时,会发现一个比原先单个六边形更为稳定的结构。我们想借用这样的特性去表达:经历疫情,人类受到创伤,任何一个小小的个体都可能感觉脆弱,但是当个体联合在一起,能够创造出一个非常强大的自愈力量,抵御大环境的种种变化。

 

这个恰恰也是我们认为说办公环境、尤其是未来的办公环境里非常需要的价值观。未来,工作的概念可能都会不一样了,我们不再去纠结某一个具体的工位,就像现在可以是在家办公,也可以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办公。工作也不一定只是在电脑上,我们可以在很多的移动设备上完成,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的谈话交流也是办公。六边形组合展现了它们的对于各种环境的灵活适用性,构筑了“空间治愈力”。正如由细胞组合而成的人,我们可以展现自己的“职场复原力”,面对任何的困难我们都可以适应、克服,表现出自身的强大。

 

10009.png

“突破” © ArchiDogs建道筑格

 

█  未来办公环境的变化以及人需要灵活适应,在私人工位和公共办公空间的处理上,如何满足职场人对于私密与交流的双重需求?

A:这是一个蛮好的话题。传统办公往往有确定的工作区域,比如有前台、茶水间、独立的办公室、会议室等等。那么,我们不仅要问,打破传统,建立开放性办公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实际上我们的工作状态已经交叠至生活、娱乐、休闲,这也是一个有别于传统办公的变化。我们不止在办公室工作,同时也会在家里办公,在咖啡厅办公,甚至在候机室和高铁上办公。诸如此类的前提条件一直在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多增加一个互相交流的空间,或是设置一个隐私、独处的空间,都属于工作方式引起的工作场所变化的表现。各个公司有各不相同的运作方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办公需求,任何一个办公空间的设计需求,都要根据输入条件来判定。

 

10010.png

“工作盒子”里公共交流区的设置 © 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

 

从这个角度上讲,私密独处的需求与开放交流的需求,其实在各个类型的空间里都存在,只是比重各占多少而已。我觉得要寻求一个平衡,而平衡一定要建立在对于客户、对于这个项目需求的具体分析上,用更高效、智能、开放、协同的方法去解决。它没有标准答案,却是一个针对各种各样实际情况的最优解答。

 

█  随着数字化办公与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来多企业推崇“弹性工作制”与“移动办公”,特别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直接加速了这一变化。这会给Studio HBA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A:我们不再会见到传统的那种相对固定的城市化、标准化方式。设计师要考虑得更加细致,针对每个公司、每个人的需求展开更多思考。目前可能很多设计公司都会做这些前期工作,但是我会觉得,未来其实设计公司应该且需要做得更多,或者说有机会做得更多。这是对于设计师来说更大的挑战。

 


打造“未来感”办公室,上海国金中心哈那斯 © Studio HBA

 

不是说业主给了一个设计任务书,就是要解决的问题本身了。设计师可以通过与业主进行讨论来确定问题,帮助他们明确问题,实际上这正是设计师发挥作用的时候。做过了所有的研究分析,提出方案之后,我们甚至会反过来拉着业主对于他的输入条件重新做一个梳理,因为有可能业主在提的时候,是基于一个固定的传统标准,那么当我们给他提出去掉固定座位,实行弹性办公、移动办公、智能办公等,可能反过来也引起了业主的思考,他可能会将办公空间和企业文化重新定位,去重新考虑公司里不同部门的人,他们的年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从而扩展至对现行管理制度、运营机制、架构更新等进行思考。

 

我们作为设计公司,不是从这个空间最后使用的角度去设计,而是从通过与业主共同创造一些更好的改变去设计。如果可以做到那一点,我会觉得说设计公司其实是发挥了一个更大的作用。

 

 

02/ 设计的本质是一样的

国内外的工作环境

 

 

10013.png

李鹰接受采访 © ArchiDogs建道筑格

 

█  您曾在HBA旧金山办公室任职,后又回到国内发展,有丰富的国内外工作经验。设计师需要平衡市场需求、业主需求、资金限制和用户群体等各利益方,在您看来,这在国内外的工作环境中是否有不同的体现?

A:在国外的环境中也会有很多业主和开发商提一些不太符合实际或矛盾的要求。相反,在国内也会有很多业主从一开始就目标清晰,该找什么样的顾问,该做什么样的分析报告,定位非常地准。随着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整个市场会从一个比较混乱粗暴的状态发展到较为成熟理智的状态。这是发展过程中一定会碰到的情况。

 

作为设计师来讲,我们其实并没有特别针对中国客户就用不同的方法,实际上,设计师做设计的方法应该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我们掌握的,我们应引以为傲的,不是那种具体表现出来的技法,而是我们做设计的思维方式。要解决问题,要怎么样去分析问题,要怎么样着手…要有这样的思维。理好思路了以后,具体怎么做自然会有不同,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变化,但是它的本质是一样的。

 

█  您之前提到studio HBA目前取得了较好的国内资源,如何看待设计师和业主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当业主期望和设计之间的矛盾?

A:我有时会把这种沟通比喻为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病人找医生求助,但作为一个医生,不可能满足病人单方面提的所有需求。比如病人对医生说我要做核磁共振,或是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检查,我要用什么样的药,这些不应该是由病人来决定,而应该由医生来决定。

 

医生对病人要有一个充分且全面的了解,包括要知道他是自费的还是公费,如果他没有医保,全部自费的话,到底有多少经济能够承担。医生不应该只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一个最合适的解决方法,不是说病人想得很多,但是兜里没有钱,我就不给他治了;或者是我给他提供了一个不合适的方案,这都不是正确的设计思维。我们一定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提供一个方案,无论如何我一定会救他,一定会以专业角度去提出一个专业的解决方案。反过来讲,病人其实也要理解医生。可能他的角色不是说简单的来讲说我希望一定要做到什么样的效果,他应该提一些偏方向性的东西,而不是具体的实施步骤。

 

设计效果超出预算的情况有很多。当然完全异想天开的业主其实也碰不到,业主都是很聪明很能干的人,他们有能力的专注,且有财力的聚集,去开展各类的项目,只是有时候在他们的需求、目标面前,项目可能很难找到平衡点,就需要专业人士从专业的角度来帮助他进行理解。如果业主说:“请帮我设计一个空间,里面我想用许多大理石装潢以体现它的高端贵气”,这其实不应该是业主说的话。业主应该提出的需求是:我想要的空间,是让大家觉得在这个地方应该达到人均消费2000块钱的水平,并且还会感觉物超所值。当他提出这样的方向,设计师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提出最能达到效果的解决方案。

 

通常情况下,沟通不见得那么简单,很少说只凭一次沟通就能解决全部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设计师的技巧和耐心,我觉得有些时候耐心可能比技巧更重要,这体现了设计师的专业性及诚意度。有能力的业主不会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他只要发现我们是真正从专业的角度去替他分析考虑所有问题,而且我们的分析的确足够透彻,业主最后都能够跟设计师达成一个比较高契合度的共同目标。

 

█  如何把控高品质的设计?

A:国内设计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很多设计公司还是把设计看得过于简单。这在很多酒店项目里会表现得很明显。像Studio HBA其实最擅长的并不是办公空间的设计,我们做的更多是跟人打交道更为密切的酒店空间,这一空间的属性要求我们对于人的需求要了解得更为透彻。比如前台与门口的距离如何设置,可以令前厅人员立刻觉知客人到来,并有时间给出合适的“warm greeting”; 比如布草间如何设置,可以令客房大姐在撤布草时更便于打理。

 

10014.png

武汉凡象世茂酒店 © Studio HBA

 


三亚希尔顿花园酒店 © Studio HBA

 

设计工作的开展会先于建筑,甚至在还没有开始画图建模时,设计就已经开始了。我认为,设计师只要有机会介入,那么就应该在最初期开始帮助业主来一起参与分析。并不是说我们比业主更全面,但是第一我们参与项目的经验丰富,见得足够多,第二,我们也希望与业主达成共识,把核心问题更清楚地确定下来。未来的命题总是每时每刻在变,不动脑子的工作会被淘汰,设计师的专业思维是维持竞争力的必须。虽然说很多前期工作也会有别的部门一起做,但因为有了这样的工作观念和思路,不论是面对办公项目也好,酒店项目也好,我从一开始就会把问题进行明确定义,到最后往往会发现,怎么解决反倒是很简单的一个事情。

 

 

03/ 如何提升“设计力”

将设计思维用在各个方面

 

 

█  作为Studio HBA赫室中国的主事人,您需要负责许多如市场、管理、培养新人、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工作,如何平衡自己作为设计师的本职工作,保持自己的“设计力”?

A:我想表达的观点是,所有的设计都是一种好的规划。广义上讲,实际上做任何的事情,只要我们是目的是想把它变得更好,都要去敢于做设想。

 

设计的这套思维对所有的事情都是适用的。设计做得好的人,在处理生活、工作以及人生规划当中的所有事情,我觉得都应该做得好。可能很多人知道我是HBA的董事之一,但不知道我们在全球有21位董事合伙人组成了公司的最高管理层,21位董事合伙人中只有一位是财务出身的,剩下的不是建筑师,就是设计师。我没有管理人才的专业背景,就是从设计师做上来的,可能也算是从一个侧面说明设计做得好,最后管理等各方面也可以做得不错。

 

这种思维也体现在生活中,比如跑步。跑步锻炼很枯燥,我想设计出一个方法让跑步变得有趣。于是,我开始留意跑步过程中哪一部分是我不喜欢的,哪些又是我喜欢或者擅长的,后来我发现自己擅长及喜欢探索新的地方,正好我又需要经常出差,因此每次出差就尽可能住不同的酒店,在不同的地方跑步。哪怕住在同样的酒店,但是我也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跑步路线,不会完全没有规律地跑。我设计了一套字母,一笔一画把字母画出来,再按字母顺序和笔划轨迹去跑,并在跑步过程中拍一张照片。虽然跑的区域没有变,但是我每天跑出来的路线都不一样,这让我感觉到跑步之中的乐趣。

 

现在回头看到积累的几百张照片,回忆起了每次跑步的不同情况。通过这样的规划,我就把跑步这件事给争取下来,也让自己拥有了许多不期而遇的惊喜。

 

10017.jpg

左:李鹰在深圳湾跑步时拍下的照片;右:李鹰温岭石赛道跑步照 ©李鹰

 

█  对于国内的年轻设计师而言,可能没办法在求学阶段和工作初期接触到流程一体化的工作。您在近期推广室内设计师专业技能(水平)评价认证,对于“后浪们”来说,您认为应该着重培养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

A:在咱们国家在编所有职业中,有一个职业是室内装饰设计师,这是跟室内设计师最接近的一个,但会有一些偏差,所以需要为室内设计师这个职业做一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正式撰写。我有幸在去年受邀参与这项工作,并担任执行组长,与专家老师们一起编写测评细则,帮助从事室内设计的年轻人更好的评定自己的能力。

 

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讲,有一句老生常谈,对他们也不是新鲜的话了,就是要打基础,要打尽可能广泛的基础。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无论现在或以后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尽一切能力把这个行业里面要做的所有阶段全部摸清,要把所有室内设计的相关工作了解透彻。设计专业的同学们本身上学时学过这些知识的,但还不够。材料的收口节点,施工做法,家具样式面料,各种相关的照明,建筑的基础条件结构,水电等等,再扩大到纯设计之外的其他所有方面,比如跟人之间的合作方式,和其他的顾问、专家老师之间的配合,怎么跟业主跟开发商提条件,怎么跟各方沟通等等,都要尽一切可能去接触、了解。

 

本身室内设计师就不应该只做片面的工作,我也不希望设计公司人为地限制设计师,不给他们接触到这个行业里各种可能性的机会。室内设计师应该知道,我们想的不能只是墙在哪里,家具摆在哪里,这个只是手段。室内设计师做的是我要规划出的这个空间,未来是什么样的人在使用,会在这个空间里面做什么样的事情。因为我们做出的不同的空间,最后都要满足需求。比如我可能会在某些地方停留很久,坐下来跟朋友聊聊天,喝喝咖啡,拿出电脑工作;也有些地方,我可能只待十分钟,换换脑子,去清除之前在某个环境里令我不舒服的心情。我只待了十分钟,但是已经能够让我觉得精神抖擞,忘记外界的嘈杂,忘记了很烦的东西。这个就是室内设计师在设计规划的时候考虑的问题。

 

从来没有人规定家具摆在哪里,设计成多高。大家觉得书上讲的教科书上讲的就正确,但是所有的高度、角度和质感的设计,都不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通过洞察得来的。年轻设计师要知道自己有能力且应该做到这一点。

 

10018.png

营造光影趣味,青岛灵山湾壹号售楼中心 © Studio HBA

 

 

04/ Studio HBA

赫室在中国的成长

 

 

█  在您的带领下,Studio HBA在十几年间成长为HBA第四大办公室,您认为主要遵循并贯彻了HBA怎样的设计管理理念?

A:HBA任何一个办公室的发展其实都不算特别快。国内几个办公室的发展速度在最开始的几年并不快,后面慢慢有了积累,做出了成绩,才做到每年都有增长。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两个方面,第一,毕竟办公室在中国,中国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地方之一,对设计的需求量也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发展得快是正常的。第二,我觉得还是在于Studio HBA对于未来发展比较有规划,或者说比较有原则。我们并不会因为看好某一个市场或某一个类型的项目就贸然跳进去,指哪打哪。比如说发展每一个办公室,要招聘什么人,做什么类型的设计服务,要怎么样的安排,我们都有很周密的计划,然后经过反复的讨论,去把这个事情确定下来,而不是说好像我就简单地收编几个人,去哪里挖一个团队就开始做起来。

 

像HBA这样的公司,我们考虑的是能够长久的发展。因为我们已经在全球见过足够多的地方,经济发展起来后又衰退。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好的公司应该更看重有品质、有步骤地稳定发展。这个事情呈现在外,大家就会看到好像你们发展得挺快,但实际上每一步我们都是稳扎稳打迈出来的,走得很慢。

 

█  受到全球疫情影响,Studio HBA在中国的整体发展策略及发展目标是否有变化?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并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A:我始终觉得疫情带来的影响并不像外界想象中严重。实际上,这些年我们早就看到了在中国一些行业发展趋势上的变化,比如说像开发商的不同类型,国企、央企的一些优势等等,几年前我们就注意到了。然后,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选择客户及项目的时候,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虽然疫情的影响还未过去,但因为国家还是要把GDP做上去,响应国家号召、冒着困难还冲在前面的,就是这些国企央企。我们有相当好的客户资源,去年整个的签约比2019年还增长了60%左右,Studio HBA对于未来的整体发展很有信心。

 

我们最近在深圳新开了办公室,现在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都有办公室了。如果要我谈一个五年计划的话,我们的目标是在整个市场全面发展自己的设计实力,按预计稳步发展,基本上有希望再翻个两三倍。

 

█  今年Studio HBA的发展重点会在哪一方面?今年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项目?

A:我可以分享几个方向。一是度假酒店项目。以前大家热衷于去国外度假,现在因为疫情的关系,国内度假会是一个很热门的方向,未来几年会有更多国内度假型酒店出现。按计划,我们今年会有两个度假酒店开幕。

 


青城山度假酒店 © Studio HBA

 

第二个养老地产类项目。这个类别在传统酒店之外,但又跟酒店有那么一点关系,其实这几年我们一直有往这个方向进行发展,现在也一直是国内此类项目做得最好的设计公司之一,一些项目今年会陆陆续续地开。

 

最后一个挺有意思的,是主题类型的酒店,因为现在国内需要拉动内需,有很多主题乐园,包括国外品牌及国内的IP都做出来了,我们跟他们其实都有合作。主题乐园里的主题酒店,是我们现在也着力在做的项目,今年应该会有一家,明后年还会有两三家开业。我们对这些项目都很期待。

 10021.png

上海海昌海洋主题公园酒店 © Studio HBA

 

 

- 后记 -

 

 

李鹰说话间带有一种成熟的温和,

给人一种不急不躁的感觉。

他重申了 “设计”二字中蕴含的意义:

设计不是一种狭义上的职业培训,

而是广义上的自我创造。

从疫情危机,到面对未知,

设计师肩负启发社会创新的能力,

输出的灵感将带来深远的机缘,

能够创造的不仅是“治愈空间”,

更是未来社会更为美好的愿景。

当我们谈论设计,

更感受并懂得身为设计师身上的任重道远。


文字/采访|Stella 

校对|Jiqing、Sherry

编辑|Yunfei

审核编辑|Yibo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