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庄子玉专访丨新一代职业建筑师的“原型”探索
2021/06/28
作者

庄子玉

RSAA/BUZZ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

师从Bernard Tschumi 和Kenneth Frampton

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联合会员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特许会员

美国绿建协会认证专家(LEED AP)

2018-19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国际实验班研究生导师

BUZZ庄子玉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是德国RSAA设计集团成员之一。北京的庄子玉工作室以北京城作为独特的思维容器,在公司的欧洲体系以外建立全新的设计语汇,并实现中国和欧洲设计资源间的双向输出和融合。继2018年成立上海办公室BUZZ Shanghai之后,为应对公司日益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配合更好的项目落地性,于2019年在德国柏林成立全新的办公室- BUZZ Berlin。


10005.jpg

北京办公室鼓楼7号院©张辉


前不久,庄子玉参加了设计上海活动,ArchiDogs有幸与他进行对话,记录当代建筑师的真实状态。

1

█ 工作室新名称BUZZ是如何诞生的?

Z:对外宣称“你是谁”这件事情,其实反过来也会影响你自己。我觉得“BUZZ”这个名字本身有一种年轻化和一种跨越,它既是中国的、也是国际的一种状态,我们想通过建筑这样一个途径去探索当代中国人对空间的认知方式或定义方式,希望和不同的内容产生交互。

 

10007.jpg

铜陵山居©苏圣亮

 


南京丰盛五季凯悦臻选酒店©苏圣亮

 

█ 原型迭代的逻辑是怎样的?如何把控尺度感?

Z:谈到原型迭代,我要做的其实是通过对冲传统固化的观念,挑战“这是本土的、那是国际的”概念的存在。原型的价值在于冲破东西方的一种界限,它来源于我们对于更纯粹的一种空间形式和形态以及背后关系的认知。空间就是空间本身,空间没有中国空间和外国空间的区别。

 

我在纯粹探讨原型的时候,并没有把空间状态作为最后获得结果或体验的导向。体验导向是一种形式的一个提取而已,在原型提取的情况下还要做迭代。我们的迭代其实是一种动态性。但是,我觉得空间本身使用中的动态性以及对内容、空间价值、使用方式及功能性的定义,都是不确定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种不确定性以及之间的博弈关系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10010.jpg

原型迭代图谱©BUZZ庄子玉工作室

 


成都花间堂酒店©存在建筑

 

█ 全新设计语言和形态在相对自然的环境中,是否会产生冲突?

Z:我看待自然的方式不是“纯粹的自然观”。当建筑被放到环境中时,自然关系已经不存在纯粹性了,他们之前是相对动态的平衡关系。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动态平衡是通过原型层面的迭代、恒性关系的把握以及参与者的动态使用过程实现的。比如,新种一年的树与两百年历史的房子哪个更自然?我觉得老房子更自然,因为它与场地关系会更紧密,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逻辑更直接,与自然关联性更强以及与周围场所有更丰富的交互。

 


林盘行馆©存在建筑

 

█ 归国创业的几年里,您认为中国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Z: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受众人群和业主人群正在急剧的年轻化。当然,不年轻的人也有很好的想法,但是相对而言,年轻人群对内容的重视、对场所空间的多元化营造、对丰富维度的体验感更强。

 

我们也做二次元的插画,这也是对于建筑行业的一个推进。我觉得中国的建筑市场非常好,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市场、拥抱时代带给我们的更丰富的维度的体验以及如何用建筑最核心的价值和手段去表达这种体验感。我在讲座最后谈的还是关于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这些东西永远不会过时。但是,如何将建筑和现代社会价值、内容体验的方式绑定?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做的事情。

 

10015.jpg

插画©韩锐&王佳欣

 

10016.jpg

雀巢感CAFÉ©苏圣亮

 

█ 可以分享一个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吗?

Z:U2美术馆by UCCA将在下个月官宣,我们负责整体规划和美术馆内部空间设计,计划于今年年底开启首展。这个项目的内容非常有趣,它打通了通常的商业空间与艺术业态、艺术层面之间的体验。艺术或者当代艺术其实就是突破你的思维界限去想象世界的可能,而商业空间本身的体验感也非常强,不同的场馆之间的功能可以来回置换、可分可合,内容的交互性也非常强。对于这个项目,我自己是特别期待的。


采访|栗茜

摄影/后期|郑凡琪

文字编辑|谢东珊

审核编辑|Yibo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