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2023/10/16

随着市场的发展与开放,越来越多的建筑大师开始了在中国的实践。有的作品广受欢迎,有的饱受争议。SANNA在中国的第一个建成项目——西岸艺岛 Art  Tower也在2020年10月正式启用,那么妹岛和西泽操刀的建筑效果又如何呢?


01

随着市场的发展与开放,越来越多的建筑大师开始了在中国的实践。有的作品广受欢迎,有的饱受争议。SANNA在中国的第一个建成项目——西岸艺岛 Art  Tower也在2020年10月正式启用,那么妹岛和西泽操刀的建筑效果又如何呢?


18.jpg

 ©SOHU



项目方案


西岸艺岛定位为全产品艺术综合体。整体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由7栋高度不一的建筑单体组成。


01.jpg

图源网络

 

整个方案最大的亮点是7个单体围而不合的状态。一组朝向不同且各自歪斜的体块挤靠在一起,创造出一些有趣的缝隙空间,以此形成建筑与城市的模糊边界与渗透交流。


02.jpg

03.jpg

图源网络

 

相接的部分在室内又能带来连续的行走体验,将项目与周围风景融合成有机的整体。


04.jpg

05.jpg

图源网络

 

实际上,这种体块语言是妹岛近十年设计模式的一种延续。在2015年完成的小平市立仲町公民馆和图书馆中,她就将体块进行错动与组织,以此形成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通达与联系。

 

06.jpg

07.jpg

©C Y


在2016年底建成的北斋美术馆中,原本规整的体块被切割出锥形的缝隙。用与周边街区相似尺度感的立面开口形成对城市的呼应,并保持各个方向的连贯与开放。

 

08.jpg

09.jpg10.jpg

©Vincent Hecht


这些设计也都大量采用金属、玻璃等反光度高、透气性较强的材料,来达到妹岛一贯强调的“建筑与自然融合一体”的理念。



争议与质疑



在西岸艺岛的项目中,这种融合与对话的期许是否有被体现出来呢?

 

11.jpg

12.jpg.jpg

© IDEAT理想家


对比方案图与建成效果,可以明显看到,方案中的建筑漂浮、通透,呈现出空灵与清新的氛围。然而,完成效果整体基调更为暗色,空间感受也更狭小。这种所谓“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差异引发了诸多争议与质疑。

 

13.jpg

©每日学点设计


其中最大的讨论便集中在对项目的尺度把控上。前文中提到类似模式的建筑均只有二三层,打开的缺口便能成为“以小尺度回应城市空间的手法”。 

 

14.jpg

© IDEAT理想家


然而,艺岛的规模是这些建筑的几十倍。当项目体量放大后,如果开口依然维持在近人体验的原尺度范围,其与城市的关系便会显得失衡。原本巧妙、开放的空间在连续又高耸的体块压制下带来一种隔绝与阻挡的感受。

 

15.jpg

© IDEAT理想家


这种比例的不协调也使得内向型庭院相较于周围建筑的高度变得更为窄小逼仄。天空中形成的开口仅有少数阳光能够照入,加深了压抑与厚重。

 

16.jpg

©whyseeimage


庭院内的景观被建筑的体量压缩到边角部分,略显小气与局促。鲜少的光照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17.jpg

© IDEAT理想家


从场地来看,尽管不同体块的高度依据周围规划有所回应,但项目与北边小巧精致的美术馆、咖啡馆相比较仍然显得格格不入。这也许也受限于业主对面积的硬性要求。

 

在细节的处理上,横向杆件均使用穿孔网格机翼百叶,可以看到削弱体块感的尝试。

 

19.jpg

© IDEAT理想家


但由于杆件的尺寸、间隙的大小、观看的角度等原因,视觉上看起来依然不算轻盈。或许跨国的合作造成了施工图深化、现场把控的空缺,无法更深入地研究材料厚度、反射与衔接节点等,这也造成了整体外立面的遗憾。

 

20.jpg21.jpg

© IDEAT理想家



亮点与特质



当然,基于一贯关于氛围与情景的研究,妹岛还是带来了一些独特的视觉体验。


建筑整体外观像“水晶”一样,极具辨识度。曲线、曲面的元素呈现出优雅的状态,进一步深化了西岸的艺术形象,也使得建筑成为很多网红打卡的背景板。


22.jpg 

©WEST BUND

 

串联的天台给西岸增加了各个角度全面俯瞰的视角,提供了绝佳的观景视野。这也体现了SANNA “建筑是一个人与城市沟通的媒介” 的设计哲学。


23.jpg 

© IDEAT理想家


 24.jpg

©小蕃Shirley 


设计中大量采用的玻璃与金属格栅,尽管在室外看因为玻璃性质以及光环境的原因,显得有些拥堵,但从室内而言,还是提供了延续的景观,通透的空气与阳光。


 25.jpg

©小蕃Shirley 


26.jpg 

©妙蛙纯纯


这是SANAA在中国落成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事务所做过的最大体量的项目。有人提出这不像妹岛的设计,整体平庸、无趣。但真实走进建筑的时候,或许还是能感受到一些特有的动人之处,体会到空间的流动与诗意。

 

27.jpg28.jpg

©柏向堂



理念与实践



整体而言,建筑呈现出来的感觉的确更像是SANNA对于设计语言的一种实验。在一个尺度为XL的项目中,使用惯用的手法,来达成类型的扩展。


30.jpg 

©WEST BUND


伊东丰雄曾评价妹岛的建筑“彰显出diagram的特质”“一座建筑最终是等同于空间中的diagram”。需要承认的是,西岸也的确体现了其个性的审美,营造了整体的图式语言。


31.jpg 

©WEST BUND


妹岛曾表示“我们所有项目都试图为人们营造一种氛围与情景,它可能是宏伟的,也可以是亲密的”。在西岸艺岛中,她以“张力、活力、可持续、标志性”来为项目定位,或许说明设计也在试图彰显其力量感、震撼性,在更大范围内延申其设计哲学的含义。


32.png 33.jpg

34.jpg

©柏向堂


但也许因为少有大项目实践的经验,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偏差。相比较而言,妹岛纯粹、暧昧的哲学在此前小巧的体量、精致的做法中展现地更为极致。

 

29.jpg 

©Iwan Baan


建筑是多种因素的集合,当面对更大的体量,更复杂的功能与规范,更直接的施工工艺,如何综合考虑并依然清晰地传达设计理念,延续设计手法,这对大师而言,似乎也是一个挑战 。

 


结语



建筑最终是服务于人,服务于其承载的功能,艺岛才刚刚建成两三年,期间也几经周转,也许其使用效果,还得经由时间来检验。

 

专栏编辑|Mel

发文编辑|Miranda

审核编辑|Qicy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