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之意
雪山下的碉房—西藏嘎玛溪卡民宿地处念青唐古拉东端的尼屋乡,相传为莲花生大师藏起来的净土——乌金贝隆。尼屋乃秘境之意,冰川上的融雪穿过村庄,传统藏族碉房、宁玛派白塔、青稞田、桃花林,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与林芝气候相似,尼屋聚落呈现工布地区的建筑样式,由石砌而成的藏式碉房建筑组成。结合二层结构,自下而上的收分墙与以及坡度较大的屋顶是藏式碉房建筑的构造特点。
聚落里的新藏式民居
随着G349成为小众自驾进藏人群的新路线,这条古老的川藏中线也被重新激活,尼屋乡正处在这一重要的节点位置上。当传统村庄的居住、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尤其是当游客开始进入到这个原始村落,当地村民与外界接触越来越频繁与紧密,新的需求与当地民居建筑的构造体系出现交集。
本土新建民居中呈现出许多均质化的趋势,比如蓝色的彩钢顶的出现,传统的木制檐口巴苏构件被彩色的塑料构建所取代,水泥砌块砖替换传统石材等等。现代建筑元素正慢慢地附着在原先特色鲜明的地域建筑。传统民居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廉价、标准化的建造方式,以及其被表面涂装的一些当地文化符号。
场地为一处现存传统藏式民居,两层砖石结构,屋顶为简易木结构,木瓦覆盖。现场建筑结构简易,屋顶破损严重,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熟悉的陌生感
由于新建筑的场地被本土民居所围绕,即在聚落生态中建造新藏式建筑,设计需要在新与旧、传统与当代、手工与工业之间找到某种平衡。
首先,嘎玛溪卡的建筑形体学习并顺应了尼屋当地的5º收分墙的传统,用现浇混凝土方式进行剪力墙结构方式的砌筑。
其次,结合保温和耐候性较高的铝镁锰板坡屋顶形式,回应蓝色彩钢顶的强势,纪念逐步被替代的传统屋顶。
再者,创造内外两个交通系统,进而沟通传统与现代的生活理念。
利用这三个设计概念,新建筑试图创造一种“熟悉的陌生感”,以此来回应之前所提出来的三个平衡的问题。
藏族民居建筑中佛堂为空间布局的中心,以此来呈现佛堂是藏族人心中的精神寄所的重要地位。嘎玛溪卡建筑中与二楼露台连接的空间被设计成为一个现代感的佛堂,是整个建筑空间的几何中心。
楼梯在藏族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精神含义,楼梯越陡说明快速通往天界的意义就越浓厚,对于修持者而言,一步登天当然是最好。将楼梯修得尽可能陡,便于尽快通天,尽快步入净土。建筑内部每层都设置了公共空间,并且可以直接与户外露台连接,形成内部与外部双交通系统。
外部交通突出体验性与交互感,内部交通楼梯强调功能性与便捷性,塑造一种可以被游历的建筑立面体验。
这种双交通的空间系统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创造了更多见面与驻足交谈的机会,也成为闲暇时间村民休闲的开放场所。
如果说在藏式建筑中佛堂是精神生活的中心,那传统的火炉和烹饪就是世俗生活的中心。嘎玛溪卡的厨房与用餐区在一层的西侧最核心的位置,作为民宿主人与客人们聚餐交流的场所。
在原藏式民居基础上历时三年新建而成的嘎玛溪卡提供了九间大小不一错落分布的民宿房间,每个房间面向独特视角的自然景观。
大面积的采光玻璃,将建筑对面的雪山、河谷白塔景观纳入室内。
阶梯型的土色碉房空间形态,让建筑在获得不同景观视野的同时,自身也成为村落景观的一部分,成为旅途中的人们从G349国道路过于远处半山腰的一处灯塔,传递着一种光明、开放的空间精神。
山地施工条件
-
项目信息
-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建筑、室内
项目地点:西藏那曲市嘉里县尼屋乡
主创建筑师:史洋、黎少君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殷漫宇、姜超、陈韦光、娜日苏、冷天、王子铭
业主:噶玛溪卡造价:550万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起迄年月):2020年3月-2020年8月
建设时间(起迄年月):2020年9月-2022年3月
用地面积(平方米):1016平米
建筑面积(平方米):780平米
摄影师:金伟琦、hyp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