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岛屿
妹岛的浙江濮院设计与活动中心项目位于贯穿小镇河流系统中的一个小岛。因此,整个概念意在模糊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边界,创造一个被包裹着的“建筑景观”。
© Kazuyo Sejima & Associates
最终的设计成果不是为了一个实体的建筑,而是为了将建筑与结构、河流、树木、天空交织在一起。
© Kazuyo Sejima & Associates
远远看去,整个建筑就像一艘漂浮在河里的船。
© James Lambiasi
© Takashi Homma
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尺度巨大的半透明状态,项目在结构形式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使用任何大型的结构梁柱来支撑。
© Zero = abundance
© architecturephoto.net
整个屋顶由刚性的不锈钢管网络组成,每个组件直径不超过30毫米。因此,即使项目整体很大,依然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组装。
© kuroko
© James Lambiasi
在这个项目中,可以看到妹岛作品中始终延续的主题:朦胧、轻盈、漂浮、流动。运用具有“穿透性”的材料与尽可能消隐的结构体系带来自然的诗意。
穹顶下的村庄
尽管与妹岛作品一样是巨型的建筑尺度、一样是乡村实践的背景,当仔细研读MAD建筑事务所的珠海银坑艺术中心方案时,我们或许会发现很多设计意图的不同。
© MAD建筑事务所
在项目说明的前段,不同于常规的基地介绍,MAD用了很大篇幅来讲述所在地的环境与历史。
© MAD建筑事务所
银坑村是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村落。因珠海市政府计划在此打造文化艺术中心,2018年开始整个村子开启了拆迁工作。在MAD对当地进行调研与采风时,村子已几乎被拆掉。
© MAD建筑事务所
© MAD建筑事务所
“在狭长的巷道里,仍然可见废墟中的点滴历史痕迹,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门匾、家门口的盆栽,村子尽头一棵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榕树,树下供奉着土地神…… 一切细节凝固了直至村子被拆的前一刻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印记,承载的浓厚情感和回忆可见一斑。还有一些人家一直未搬走。一位老伯称自己家族世代都生活在这里,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
MAD记录了一些所见所闻,并对这样简单直接的拆除与取代提出反对,由此产生了用”穹顶“保护村庄的方案。
© MAD建筑事务所
在这个方案中,文化艺术中心这种建筑体量大、功能复杂的需求被重新梳理,贴合原先村落的肌理进行布置,呈现出小尺度与街区感。
© MAD建筑事务所
村子原有的广场、绿地、池塘和古榕树,都被保留下来,与重建的规划及设计一起,复原几百年来村民聚集的公共生活场景。
© MAD建筑事务所
在此基础上,一个浮空的穹顶被架起,将具有堆叠感和分散性的小空间聚拢起来。
© MAD建筑事务所
穹顶最高点45米。不同于妹岛的包裹与均质,MAD的穹顶并非全覆盖——仅结构部分落地,人可以从地面八方进入。主要采用了主拱与索膜结构以确保稳定性。屋顶还设有可开启功能。
© MAD建筑事务所
设计说明中还提到,穹顶具有节能的功能,结合珠海的气候与环境,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 MAD建筑事务所
效果图尤其有一张夜幕穹顶下的村庄,从内部抬头看,仿佛穹顶与天色相融,虚实相间。这样诗意的呈现像是提示着,在这个方案中,穹顶一方面承担着实际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承载着MAD对城市更新具有先锋性与未来性的态度与畅想。
© MAD建筑事务所
马岩松在访谈中也提到,“超尺度的穹顶能够成为标志性的视觉形象,新的穹顶与土地融合形成异空间。穹顶下的村庄更像一个艺术装置,与村庄的样子形成反差,好像把村庄置于某种文化时空里,有了新的生命。”(节选)
现实批判
对比两个方案的想法与思路,妹岛的方案倾向于延续一贯的设计哲学,表达自我风格;而马岩松的方案面向真实的场地,以概念化的方式反思当下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更进一步看,这两者呈现的结果甚至有些相反——妹岛企图营造一个与环境相融的“薄纱“,而MAD试图创造一个鲜明的“大伞”。
© TOTO Gallery Ma
© MAD建筑事务所
(概念模型的照片也进一步佐证了这些区别。妹岛的模型周边空无一物,仅用材料塑造形态来模拟建筑体量;而MAD的模型还原周边环境,并强调了主结构的存在。)
中国乡村建筑实践是一个近些年来颇受关注与热议的话题。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减缓与政府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帮扶,乡村如何建设与发展,乡建如何在地,又如何真正为人……等一系列话题都备受瞩目。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个方案在网络上引发的争议却是有趣的类似。一部分围绕在对于巨构尺度的探讨上,即建筑和村庄与环境的关系。认为这种尺度的反差像是对传统乡村的挑衅。
(ArchDaily妹岛方案推送下的评论节选)
(ArchDaily马岩松方案推送下的评论节选)
另一部分则是对形式的可实施性提出质疑。巨大穹顶在深化过程中势必会面临结构、技术、规范、施工等多重现实问题,落地时很可能与设想时的效果大相径庭。
(ArchDaily妹岛方案推送下的评论节选)
(ABBS马岩松方案推送下的评论节选)
并且,这种形式的实用性与性价比有待考量。巨大穹顶是不是会带来更多如采光、通风、对气候的适应等现实的问题?必然的高昂造价对于乡村来说是否值得承担?后续建筑维护是否会十分困难?……
(ArchDaily妹岛方案推送下的评论节选)
(ArchDaily马岩松方案推送下的评论节选)
(ABBS马岩松方案推送下的评论节选)
由于这些概念设计还略显简单与片面,遗留了许多未被涉及与解决的问题。因此,罗列的批评多数是合理、有价值且值得思考的。
© MAD建筑事务所
© MAD建筑事务所
想象未来
在批评声中也有一些人提到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 )在1960年构想出的超尺度城市保护罩的联想。
在方案中,他用一个钢结构与玻璃组合的球形包围住了整个曼哈顿,这个构想被视为技术乌托邦的巅峰——以最小结构量获得最大覆盖空间的穹顶形式,试图挑战未来建筑结构的极限。
该构想的意图是抵御空气污染,隔绝天气变化。(这又与前文提到方案的穹顶意图完全不同。)富勒试图探索改善人类庇护所的方法,并坚持可持续的理念。蒙特利尔富勒球也是他的代表发明之一。
如同妹岛和马岩松“出格”的方案受到质疑一样,也有人认为富勒的研究显得有些许荒诞,他的发明实施有限,实验也屡次失败。但随着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这些研究在大跨建筑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也引导和滋养着当代建筑。
诚然,相比较而言,富勒的研究更着眼于其自身的哲学思想与结构系统的本质研究。因此影响的范围势必比一个概念或竞赛方案深远。
但就如同一些对前文方案的正向反馈所说,这样重新定义与挑战的精神十分可贵。
(ArchDaily妹岛方案推送下的评论节选)
(MAD事务所微信号方案推送下的评论节选)
“我就想从自己的这条路,直接长出一个未来的东西,谁也没见过,西方也没见过。”
——马岩松
后记
库哈斯在为2020年“乡村,未来“展览撰写的文章《被忽视的区域》(Ignored Realm)中这样写道:
“2020年,我们面临两项要务:一是质疑完全城市化(total urbanization)的必要性,重新发掘乡村作为人类生存和重新安居之地的可能;二是我们应该运用新的想象来大力激发这一可能。”
到如今,我们依然期待与鼓励这样的发掘和想象,并乐见每一次交流与讨论。
专栏编辑|Yihan
发文编辑|Shixin
审核编辑|Zyi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https://mp.weixin.qq.com/s/GtRvEuSeeMxChG6RWy-G3Q
https://mp.weixin.qq.com/s/qIB2CVSSuTjDS9lJOPGpjA
https://mp.weixin.qq.com/s/s_yKwZw9oPtkNY1mvQdyLQ
https://mp.weixin.qq.com/s/8QITw0cZYjyqmekplcNbMg
https://mp.weixin.qq.com/s/grek36IIL82h3p1k9r2quw
https://mp.weixin.qq.com/s/BWd1Jxta8XcqVt6TCiRv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