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5届普利兹克建筑奖(以下简称普奖)将于北京时间3月7日晚23点揭晓,本届评委团由2016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担任主席,曾任威尼斯双年展视觉艺术与建筑分展执行总监的曼努埃拉·卢盖·达祖(Manuela Lucá-Dazio)担任常务理事,评委团成员还包括:

巴里·伯格多尔
Barry Bergdoll
哥伦比亚大学迈耶·夏皮罗艺术史和考古学教授

黛博拉·伯克
Deborah Berke
建筑师和学者
Deborah Berke Partners的创始人
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斯蒂芬·布雷耶
Stephen Gerald Breyer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已退休)

安德烈·阿拉尼亚·科雷亚·杜·拉戈
André Aranha Corrêa do Lago
建筑评论家和策展人,巴西驻印度大使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
建筑师
2010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本妮德塔·塔利亚布
Benedetta Tagliabue
建筑师
“EMBT米拉莱斯-塔利亚布”建筑事务所董事

王 澍
建筑师
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普奖的候选人提名采用的是推荐机制,过去获奖者、建筑师、学者、评论家、政治家、文化推广者,以及其它对建筑领域感兴趣和拥有丰富经验者都可以向普奖的常务理事推荐候选人,这让每一年的普奖得主都难以预测。今年我们将历届普奖评选结果进行了一次大概地总结,以6个关键词窥探过去普奖评选的几种倾向,作为本文对2023年普奖预测的基础。
“一时之选”
代表人选:菲利普·约翰逊、詹姆斯·斯特林、贝聿铭、安藤忠雄、诺曼·福斯特
普奖历史上某些年份会有当时被公认的热门人选被人们提及,并最终获奖。例如1979年第一届获奖者菲利普·约翰逊,当时正处在建筑学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那一年菲利普·约翰逊手拿着他设计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模型,登上了当年1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这座建筑也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里程碑作品,足见其当时在整个建筑界的影响力。1999年普奖得主诺曼·福斯特爵士,在当年获奖之前,他已经完成了汇丰银行大楼、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楼和香港国际机场等被认为是高技建筑风格里程碑式的作品,并在1998年获得了RIBA的斯特林奖,正是其声望在建筑界达到顶峰的时候。近些年来,由于全球化促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建筑学教育的进步和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发展,已经很难得再出现所谓的“一时之选”的候选人了,这也是普奖被认为是难以预测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上时代封面的菲利普·约翰逊
© Time Inc.
“终身成就”
代表人物:奥斯卡·尼迈耶、罗伯特·文丘里、约翰·伍重、理查德·罗杰斯、伊东丰雄、弗雷·奥托、矶崎新
纵观普奖的历届获奖者,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建筑师在其创作巅峰期的时候或者是名声最盛的时候与普奖擦肩而过,反而是在其创作生涯进入到末期,才被普奖垂青。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罗伯特·文丘里,文丘里最为活跃的年代和对建筑学贡献最大的时候应该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期间他出版了两本建筑史上不朽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并在1961年完成了被认为是第一幢“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母亲住宅”,而当他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时已经是1991年了。另一位险些错过普奖的建筑师约翰·伍重,在他2003年获奖时已经处于退休状态,且距离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悉尼歌剧院建成也已经30年了,此时的授奖更带有一种对其“终身成就”的一种肯定。

Jørn Utzon在2008年被时代周刊评为2008年度人物
© Jens Astrup / EPA
“地域特征”
代表人物:路易斯·巴拉干、斯维勒·费恩、阿尔瓦罗·西扎、格伦·穆科特、门德斯·达·洛查、索托·德·莫拉、王澍、巴克里希纳·多西
如果谈及大家心目中的普奖候选人,相信每一个人会把那些有着鲜明“地域特征”的建筑大师纳入考虑范围,从第二届得主路易斯·巴拉干开始,几乎每隔几年都会有一位来自非“建筑设计强国”的获奖者。因此,每当这样的建筑师获奖往往也会被认为是“爆冷”,也是因为这样的“爆冷”能够让我们去关注那些在主流建筑圈之外辛勤耕耘的建筑师。

王澍代表作——宁波历史博物馆
© Zhu Chenzhou
“社会贡献”
代表人物:坂茂、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伊冯·法雷尔与谢莉·麦克纳马拉、安妮·拉卡顿和让-菲利普·瓦萨尔
“社会贡献”被认为是近些年来普奖评选的一个重要考量范围,因为当下越来越多的问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气候变化、社会公平、能源危机、移民、战争、疫情等等,建筑师的工作显然无法回避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能够利用建筑师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所产生的价值和影响必然能够得到超越这个行业所认可的高度。例如2014年获奖者坂茂,普奖给他的获奖评语中提到:“他使建筑师能够参与政府、公共机构、慈善家及受灾群体之间的对话。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用高质量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行动,以及他应对人道主义挑战的独有方式... ...”。2014年获奖者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对社会保障住房的投入,被普奖评价为“注重社会参与的建筑学派的复兴,... ...应对全球住房危机,并为所有人争取更好的城市环境”。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领导的 ELEMENTAL 事务所
为低收入群体设计的社会住宅 © 23ELEMENTAL
“风格标签”
代表人物:理查德·迈耶、弗兰克·盖里、阿尔瓦罗·西扎、安藤忠雄、扎哈·哈迪德、汤姆·梅恩、彼得·卒姆托、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
建筑作为艺术的分支,我们也会像对待艺术家一样,用各种各样的“风格”来对建筑师贴标签。建筑史上也的确有那么一批建筑师,只要你看到他的作品,必然就能脱口而出设计者的名字。这些建筑师往往在形式、材料、空间等物理表现上,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普奖历史上就有被称为“白色派”代表的迈耶、“清水混凝土诗人”安藤忠雄、“曲线女王(卫报评)”的哈迪德、以“通透、流动”式风格建筑著称的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等等。如今,能够以个人风格独步全球的建筑师,绝对是稀有物种,他们每一年都会是普奖的“热门”人选。

安藤忠雄代表作——光之教堂
© 美术手帖
“前卫先锋”
代表人物:弗兰克·盖里、瑞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
比“风格标签”建筑师更稀有的品种,那一定是被称作“先锋”的建筑师了,能够将奖项授予那些在思想和实践上领先于整个时代的建筑师,这很考验评审团的眼光。1989年获得普奖的弗兰克·盖里,此前虽然通过自宅项目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解构主义”设计理念,但是毕竟还是处在实验性阶段,其真正将这一设计理念发挥到极致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还要在8年后面世。而最为人熟知的扎哈·哈迪德在2004年获奖的时候仅仅完成了维特拉消防站、罗森塔当代艺术中心、奥地利跳高滑雪场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作品,而在获奖之后,扎哈风格席卷全球,成为建筑史上最成功的女性建筑师之一。

扎哈哈迪德的成名作——香港山峰俱乐部竞赛提案
© Zaha Hadid
通过以上6个关键词的总结,我们列举了今年可能获奖的人选,如果您心目中有其它的人选,欢迎在评论区给出你的答案!
专栏编辑|Yihan
发文编辑|Shixin
审核编辑|Zyi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