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概况
龙江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旺岗学校)位于顺德区龙江镇,学校周边是珠三角典型的密集型村落,毗邻龙江镇最大的家具产业园区三联工业园,用地紧缺,周边无可拓展用地,优质学位与校园空间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满足学位和办学质量的要求,设计中充分拓展现有校园用地利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进而解决学校活动场地不足问题,将办学规模将由扩建前 22 个班增至 42 个班。
原校园鸟瞰
场地旧貌
改造后鸟瞰日景 © 吴嗣铭
改造后鸟瞰夜景 © 吴嗣铭
学校正门 © 吴嗣铭
突破指标 立体校园
在周边无可拓展用地的条件下,设计方案选择向垂直方向要空间,项目突破了龙江控规中非强制性密度指标,将运动场抬升4.65m,充分利用运动场下空间,为校园提供了大量的功能场室和活动场地。同时通过连廊连接,提升二层运动场的可达性,并在首层增设了300m环校跑道,形成双首层的运动场地,不仅有效解决了空中运动场所带来的运动场地可达性问题,立体化的校园带来的校园空间丰富性和便捷性,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校园环境品质。
半室外活动空间 © 吴嗣铭
文体楼中庭俯瞰 © 吴嗣铭
文体楼中庭 © 吴嗣铭
教学楼中庭 © 吴嗣铭
流动空间与浮岛校园
项目位于河网密布的顺德水乡,为解决架空运动场下部空间的通风采光和空间品质问题,我们向水乡四通八达的河网结构学习,将室内空间打散成组布置,形成一个个知识岛屿和活动岛屿,内部架空通廊创造出连续流动的架空活动空间。将学生的户外活动从运动场下的架空空间一直连通至滨水河岸。
板下活动室 © 吴嗣铭
内部架空通廊创造出多义的活动空间 © 吴嗣铭
设计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散置排布所带来的更大的外墙表面积,为学生营造出展示墙,绘画墙,小讲台,图书角等多种多样的微型空间。流动空间与浮岛校园的设计,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创造大量的多义空间和展示界面,也为运动场下的活动课室带来采光和通风,很好的规避了运动场架空带来的不利因素。
运动场下通透的采光为小朋友带来愉悦的活动空间 © 吴嗣铭
绘画教室 © 吴嗣铭
舞蹈教室 © 吴嗣铭
体育馆 & 礼堂 © 吴嗣铭
知识浮岛-图书馆设计
利用校园内零散用地扩建的校园图书馆,整体建筑由两个红色的核心筒支撑,首层架空以便300m环校跑道通过,红色的核心架既承担了建筑的结构功能和交通功能,同时贯穿建筑屋面形成采光天窗,为建筑带来采光和通风。
夜幕下的阅览室 © 吴嗣铭
起连接作用的核心筒内部 © 吴嗣铭
核心筒内部 © 吴嗣铭
核心筒集中解决了建筑的物理性能需求之后,建筑被解放成为一个纯粹的阅读器皿,通过内部的自由布局,同时将两侧的风景纳入其中,为学生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室内和半室内的阅读场景,成为一座知识的浮岛。
阅览室室内 © 吴嗣铭
薄纱与花朵-幕墙设计
在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我们摒弃了笨重繁复的龙骨,试图营造一个薄纱一般轻透的半透明表皮,在进行了多种材料多种方案的比选之后,我们最终决定采用紧绷的钢索替代竖向龙骨,借鉴抓式玻璃幕墙的节点做法,避免了横向龙骨的出现,幕墙材料采用柔性与刚性兼具的张拉铝网,在保证表皮的牢固性与抗风性能的同时,实现了表皮的轻薄。而在运动场采光中庭构筑物的设计中则采用柔性的勾花网,保证了对构筑物形态的拟合,在运动场上形成花朵绽放一般的效果。
学校正门立面细部 © 吴嗣铭
文体楼幕墙设计 © 吴嗣铭
屋顶球场与运动场的连接 © 吴嗣铭
文体楼采光中庭构筑物©吴嗣铭
滨河界面消失的围墙
校园一侧紧贴河涌是旺岗校园作为水乡校园的另一大特点,近年来顺德大力整治河流水质,但在校园改造之前校园实体围墙的阻隔却将优美的河道风光拒之门外,改造设计中重点提升了校园的滨河界面。
河对岸望向校园 © 吴嗣铭
由于有河流的阻挡,滨水界面设置防护围墙的必要,因此沿河界面完全打开并设置亲水平台,不仅将河道风光引入校园,同时滨水界面也成为整个校园最为开放通透的展示面和最具地域性的特点,成为旺岗校园的青春活力的重要展示窗口。
滨水景观 © 吴嗣铭
校园界面 © 吴嗣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