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实习内外 · AECOM|我在模型厂当“监工”,窥探设计产业链与行业现状
2021/10/06
作者

Eden的AECOM实习生活即将告一段落啦,

前两期的分享相信大家还有印象吧?

如果没有,那记得点开我们的往期回顾一下哦~


探索完阿那亚之后,

回公司继续工作的Eden有幸加入到外派模型工厂监工的任务中,

经历这段短期旅途,

Eden对设计产业链与现状的思考又是如何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模型厂“监工” 设计行业的下游是什么样子?

01/ 模型厂“监工” 设计行业的下游是什么样子?



在参与项目方案的过程中,听同事们谈起过作为设计链下游的效果图公司和动画公司的境遇,但是道听途说总觉得不如亲眼所见。正巧在实习期间赶上闵行一个滨江项目方案收尾,进入外包的实体模型阶段。项目主管派我与另外一位刚加入项目的设计师一起去盯模型制作,于是我开始了两天外派模型厂监工的旅途。


模型厂在一个非常偏远的工厂顶层,类似车间的大桁架结构形成了开阔的模型生产空间,这里可以堆放大量的未完成模型。围绕着中间的大空间在二层有一圈走廊连接各个小工作室,如3D打印室、激光切割室等。如果单从室内环境来看,很难想象绝大部分顶级建筑和景观事务所都是这里的长期合作伙伴,然而要是仔细去观察每个模型,从制作质量和效果上还是令人称赞的。


实习内外·AECOM|我在模型厂当“监工”,窥探设计产业链与行业现状6.jpg

模型厂房内日常运作情景


由于我们并不是第一批前来“监工”的人员,在我们到达时整个模型基底和红线内建筑已经完工,我们作为景观设计师重点依据方案来指导模型中植被的空间体量、位置和色相搭配。


在此过程中,我见证了一组高中模样的小伙用树粉半个小时做出了上百颗几乎一样的树模型,另一组将3D打印的建筑单层立面模块拼成一栋栋周边建筑模型,他们做完我们项目的模型组件后,又奔赴到下一个项目中……这使我想起了流水生产车间的高效工作画面,每个人在工位上日复一日只干一件事,生产协作完成最终的任务。


实习内外·AECOM|我在模型厂当“监工”,窥探设计产业链与行业现状7.jpg


实习内外·AECOM|我在模型厂当“监工”,窥探设计产业链与行业现状7.jpg


实习内外·AECOM|我在模型厂当“监工”,窥探设计产业链与行业现状9.jpg

模型厂为其他项目制作完成的模型


我觉得作为设计师大部分人都是热爱动手制作模型的,但当每天的唯一工作成为模型加工生产线上的一环,工作时重复着和机器设定一样的机械体力劳动,常人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我在指导过程中与其中一个小伙闲聊,听他讲着尽管工作枯燥无味,时常加班加点,但是包餐包住还有工资积蓄的待遇。他的话中没有太多的抱怨,反而还带有一丝感激和庆幸。


实习内外·AECOM|我在模型厂当“监工”,窥探设计产业链与行业现状10.jpg

临时被分配粘合树模型的小伙


我很能理解他的感受,因为大部分设计师在当今团队合作的项目中也会逐渐因为擅长做某事被筛选成任务的固定人选。再放眼到整个社会,技术人才的各个工种都是一样的现象。近些年在国内大城市可以明显感受到基层技术人才的待遇在明显好转,送外卖的小哥或餐饮业服务员等职位的薪水现在已经不比很多坐办公室的白领低,这点算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吧,开始有往发达国家靠拢的意向了。之前调侃国外疏通下水管道工人一次服务费用折算300人民币,其实是有理的,社会就业环境再进化后,每个人都应该能在工作中多少得到些什么,也多少不能得到全部:也许是高薪,也许是舒适的工作环境,也许是安逸的工作节奏。当所有人真正可以自己把握这其中的平衡时,才算是理想的就业环境吧。当下仍不绝对“理想”的环境中,能做的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不可替代性,才可以握有更大的选择权。


说远了,回到主题。有一点还是非常羡慕和欣慰的,模型厂员工全包午饭晚饭,而且准点开饭,饭后会有休息时间。这点是雷打不动的,不会因为工期紧就改变。整个设计产业链就像公司的上下级关系,从上而下的压力会越来越明显,时间节点也会越来越紧张。在这种状况下,下层的产业如何保护自己员工的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习内外·AECOM|我在模型厂当“监工”,窥探设计产业链与行业现状11.jpg

模型厂房内日常运作情景


我们的模型由于时间节点紧,在第三天要全部做好,师傅们不得不加夜班做模型剩余的部分,他们看起来也十分习惯的样子,以往其他项目的模型大体也会有这种情况。晚上七点多,在熟练掌握我们指导的景观种植部分后,师傅们体贴地让我们先回去,他们面临的是上千颗行道树的粘合与漫长的夜……


实习内外·AECOM|我在模型厂当“监工”,窥探设计产业链与行业现状12.jpg

模型师傅在底板为模型安装灯光



02/ 与毕业后朋友们的饭后闲谈 行业选择:坚持?转行?还是跨界?



在近一年的实习生活中,在上海陆陆续续与很多亲朋好友、毕业同学约饭玩耍,大家在茶余饭后更多地开始讨论就业的话题,同在景观或设计行业的会聊地更深一步,开始对比不同体制不同城市不同规模就业部门的状况和待遇,这其中有政府部门、地产商、设计公司和效果图公司的纵向对比,也会有建筑事务所、园林绿化公司、规划院的横向对比。


比着比着竟发现有很多同学早已开始往其他领域做准备,有的尝试投身互联网金融,有的在本科毕业前就开始冲着公务员而奋斗,女生们有些不愿呆在设计方,去上游做了甲方或去下游做有关植物和苗圃的相关工作,男生们有些觉得还不着急,打算往博士方向继续深造为留校做准备,还有很多仍在设计行业画着图,忍受着高压快速的工作节奏,却也乐此不疲。唯有还在读硕士即将毕业的“特殊人群”仍在观望,大限将至的焦虑逼上心头,却又不知该选择哪条路。


常听朋友们说互联网金融有多么挣钱,建筑相关产业早已是夕阳产业,能转趁早转。的确,我身边转成功的朋友们生活质量确实比之前好了很多,至少没听说过变差的。但是反过来想想自己申请国外研究生时写的个人陈述,当时对于景观建筑的一腔热血,怎能被现实的处境给磨灭?再说转行的路也不好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的艰辛只有真正的过来人才知道。


不愿意转行或者难以转行的或许可以尝试跨界,做一下斜杠青年,试试不脱离设计的其他行业。但跨界需要很高的平台和天赋,对于一般人又不是一个切实存在的选择,说来说去,还是要先持有一技之长,踏踏实实掌握好老本行,等时机成熟了再往别的方向去延伸。


智者曾经说过:不确定自己的职业合不合适时,可以看看公司上级,看看他的生活是不是你以后想要的生活。正所谓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仔细想想很在理。


我相信对于职业的不确定性是当今一代人持续的话题。人总是往高处走的,兼容并包的社会给了人们更多选择职业的可能,这是一个积极良好的现象。人生道路还长,设计师长于一般的职业生涯和社会不断延后的退休年龄让一小段的职业经历在整个人生的分量越来越小。敢于试错,大敢前行吧,无论是什么工作,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Eden

发文编辑|Dipo

审核编辑|Linqi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