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述
深圳O·POWER文化艺术中心是景观建筑师主导下的可持续城市“超更新”实践,以具有批判性的更新方法承载城市多元功能、历史文化与社区记忆。景观团队以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手法激活场地,将工业记忆转化为市民休闲的公共活动场所。O·POWER从华中发电厂工业遗址出发,融合自然生态与人居环境,创造出一个复合型文化艺术园区,涵盖舞台艺术、休闲商业、社区游乐,成为激发公共社区活力的“新能源”,更是展示深圳年轻活力的城市新地标。
场地现状
华中发电厂场地紧靠侨香路,比邻天鹅湖,西、北侧与周边地块有高差,南侧临水,东侧平缓。电厂曾作为“动力之源”为华侨城片区服务,年发电占局域电网总用电量的70%,以保障华侨城景区、社区用电。随着周边居民的增加,其使用的重油发电方式对区域居住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因此于2006年,发电厂全部机组停止发电生产,后逐渐荒废,滤油系统仅剩三个储油罐、几个大烟囱、混凝土架、管道系统及部分厂房。
设计策略
为了使工业遗址在现代重新焕发生机,景观团队尊重场地肌理,以油罐、构架、水塔、厂房等遗址要素作为场地核心提取圆形元素,根据原有功能区分,形成五大组团,呈向外扩散交织形,链接城市中的自然生态。这种创新性的城市“超更新”以时尚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深圳蓝作为场地的主基调,用现代的设计语言介入原有工业空间,生产性的巨型尺度被弱化为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生活尺度,构建出具有体验性的“公共景观系统”。
O·POWER平面图 © Lab D+H SH
节点设计
延续记忆
电厂原空间布局由卸货区(三个重油和轻油罐)、存储区(存油)、发电区(发电的设备)、冷却区(冷却冷凝塔)四个区域组成。为延续遗址的生命力,景观团队将新材料创新性地融入工业遗址,重塑场地空间。遗址的历史信息与园区复合功能相叠加,曾经电厂的“光”与“热”在新场所焕发现代意义。
场地中尽可能保留厂房建筑的实体结构和细节痕迹,三个储存重油的油罐被改造成多功能空间,承担花园、剧场、游乐、展陈等多种功能属性,部分混凝土结构架经过加固后再利用,消失的管道和工业设施重新组合后形成景观空间,甚至藏入了很多老电厂的发电设施,唤起人们对于场地的历史记忆。
自然渗透
场地内部现存大量乔灌木,种类丰富,已形成茂密的林荫。景观团队在保留大部分形态和长势优良的树木基础上,创造性地加种了大尺度的朴树、乌桕、小叶榄仁,使得电厂变身 “自然的森林”。不同层级景观绿植的补充,让自然元素渗透进园区。雨水生态花园位于天鹅湖畔,水杉树与下木形成生态栖息地,落鸟桩吸引白鹭的回归,而悬挑于水面之上的平台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
互动体验
在历史和现代的交融的核心广场,曾经用于安全生产的混凝土构架被改造成落水瀑布,架下是华中电厂地图。原有的灯柱也被保留,变成了投影灯。
滤油罐被打造成儿童游乐主题的“油乐园”,保留滤油罐外形,创造出一个连桥和一个游乐场,中间围合,树影、秋千、滑梯攀爬各具趣味。小朋友在游憩的同时,可以了解燃油过滤工作原理。
“罐花园”由三个储油罐改造而成,连桥从中间切入储油罐,行走于其上可以欣赏天鹅湖美景,下方的草坪上又可作为家庭游戏场地。油罐内壁刻有华中电厂的历史,尽端的油罐则作为光影博物馆。
由于电厂的衰败,原有冷却塔早已消失,景观团队保留原有混凝土结构,重建冷却塔作为独特的水雾剧场“酷乐园”。咖啡店、餐厅环绕其中,既安静又有趣。
材料与细节
为满足市民使用的需求,景观设计摒弃常用的石材,使用橙石混凝土UHPC等材料,一体化浇筑,简洁且统一。通过现场打样、分步骤管控,以确保具有突破性的项目能够完美落地。在景观主导的设计过程中,良相、素水等顾问团队通力协作,整合、推进标识系统与水景设计。
深圳新景观地标
O·POWER文化艺术中心作为从景观出发的城市更新实践,延续遗址历史信息,以社区性的立体景观系统串联创意文化主题,从而实现工业遗址、自然景观、公园功能、商业空间的有机融合。重生后的工业遗址转变为可持续的城市生态公园,承载多元活动,为周边居民创造出可以同时满足亲子游乐、社交生活和精神需求的公共空间。建成后,O·POWER迅速成长为深圳又一重要景观地标,展示出“花园城市”的态度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