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十人十面丨安藤忠雄: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
2021/10/26

10月12日,继在上海主题为的“挑战”的展览,在北京的民生现代美术馆,名为“青春”的安藤忠雄世界巡回展正式开幕,展览的最后一天为2022年1月09日。

 

安藤忠雄,这位来自日本大阪的建筑师,其建成作品凭借着独具一格的清水混凝土和简约现代的几何造型,从日本走向世界,他于1995年获得普利兹克奖,如今是世界最热门的建筑师之一。在这个信息高速流动,流量至上的时代,人们对于这位建筑大师的印象似乎在不断被重复着:80岁高龄,拳击手出身,自学而成的建筑师,被摘掉了五颗内脏,不断与癌症作斗争,光与影的诗人…这些吸引眼球的词汇不免过于简化了安藤老师这充满热血和抗争的一生。对于这次在北京的展览,安藤老师将其取名为"青春"。




01/ 充满孤独与韧劲的生存之道

01/ 充满孤独与韧劲的生存之道



“ 在学生时代,谁都有过‘我想做这样的事儿,我想这样活’的理想和梦想。这个青苹果,便象征的是你我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那颗青春之心。我在其中想分享给大家这样的信息——不失‘青苹果之心’,坚持奔跑,就算100 岁,也能拥有一场100 岁的青春。”


诚然,这番话是老师的肺腑之言,但何谓安藤老师的“青春”?除了听到这个词汇涌上心头的感动— 尤其是看着日本热血漫画长大的80后90后一辈 — 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去用充满敬意的好奇心,去挖掘一下何谓安藤老师的“青春”?我们又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安藤忠雄于1941年(昭和十六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兵库县的一个商人之家,是家中双胞胎之中的哥哥。也是由于是哥哥的原因,出生之后被过继到母亲的娘家继承家业。在日本战败后,与军方做买卖的外公家的家产尽失,栖身之处是一个冬冷夏热的老街长屋。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2.jpg

经安藤改造后的老家


外公过世后,安藤就与外婆相依为命。外婆对于安藤的学业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但家教严苛。“守信,守时,不说谎,不找借口。”的家教以及外婆喜爱自由,独立自主的风格,对年幼的安藤影响深远,所传授的生存之道,对于他而言,日久弥新。

 

十七岁时作为拳击手参加比赛的经历,既是对外婆生存之道的贯彻,也让安藤看到了个人意志与斗争,是一种当代对武士精神的延续。

 

“ 拳击是一种毫不依赖他人的格斗竞技,比赛前几个月,会为了那一战而拼命练习,有时还必须绝食来锻炼肉体与精神。如此赌上性命,独自承受孤独与光荣”


在意识到自己并没有作为拳击手的天赋异禀后,他的拳击手职业生涯并没有持续多久,十八岁高中毕业时安藤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未来需要其他方向。当时他只知道自己喜欢制作东西,并没有明确做建筑师的理想,但有着一股子想要独立,向往自由的劲儿,所以上班族的生活也早早了之。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此时安藤受朋友帮助拿到了第一个设计项目,一个大约十五平米的酒吧室内设计。


“我埋头于室内设计的书堆之中,拼命的画蓝图。在工地不停地向工匠们低头恳求,拼命地对业主说拜托,总算用自己画的那张设计图完工了。”


可以肯定的是,安藤的生存之道,让他在进入社会后渡过了第一道难关,也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02/ 保持饥渴的学习之道



 对于自己“自学成才的建筑师”的称号,安藤老师的回答也是幽默中混杂着一丝丝无奈。

“因为没上大学,没有直接可以拜师的对象,所以写‘自学’。应该学什么,该怎么学,其实我现在也还在学。”

 

自学在很多人看起来是个轻松的事,但在互联网远远不及现在发达的50,60年代,到学校跟老师学习仍是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对于安藤,想要学习就要想尽办法去达到这个目的:到大学里偷听建筑系的课程,打工时趁午休阅读搜集过来的建筑教材,晚上不睡觉继续翻看教材。


这样硬着头皮去死磕的方法可能会被后人过度美化,例如 “一年读完了大学四年的教材” 。虽然最终效果值得商榷,但在大量的阅读教材后,安藤对建筑这门学科的体系框架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3.jpg

安藤第一次接触的勒柯布西耶作品集


这样艰苦的的学习道路上,安藤终于遇到了自己的指路明灯——勒·柯布西耶。即使只有二手书上的草图,照片,设计图,对于这位法国建筑大师,当年安藤老师的表现只能用“最纯粹的崇拜”来形容。


“ 我怕这本书(勒·柯布西耶作品集)引起别人的注意被买走,于是我偷偷把它藏在一个不明显的角落后才离开。此后每次经过那家旧书店附近,都会因为担心它是不是被卖掉了而前去查看,然后再把那本书塞到书堆底下。结果,将近一个月后我才把它买下来。”

 

有了第一本就会有第二本。对柯布西耶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安藤,逐渐搜集到了其剩余的其他著作。除了研读,安藤甚至开始临摹书本上的图纸。安藤想成为和柯布西耶一样,开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建筑道路。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4.jpg

踏上欧洲之旅的安藤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籍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安藤对于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现代建筑愈发旺盛的好奇心– 他想亲眼看看这股能将历史与现代结合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但是踏上远行的旅途,需要的不仅仅是好奇和资金,更需要拥抱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勇气。对于安藤,出发时有的一种有去无回的茫然壮烈,看到万神殿,帕特农神庙时的感动,以及朗香教堂,马赛集合住宅等柯布西耶经典作品所带来的启发,都让这趟旅行意义非凡。

 

“ 即使是相同的知识,通过阅读抽象的词汇而获得,与在实际中亲身体验来理解,所获得的深度是完全不同的。初次的国外之旅,使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地平线与海平面,有领悟地球风貌而得到的感动。”



或许,经典建筑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即使不知道背后详尽的原理,亲身拜访后也能感受到震撼;而旅行,最重要的是将自己打开,带着饥渴的心灵,去看,去听,去思考,不畏对错,敢于尝试。安藤的“青春”,时日至今,仍有启发。



03/ “游击队”:个人意志的崛起



日本的60年代,是充满着“否定即成事物,反抗当下”,“活出自己人生”精神的时代。然而随着1968年大阪万博会的落幕,1970年开始石油危机带来的阴霾,日本社会逐渐从反抗的年代,过渡到保守,被商业化潮流主导的状态。而此时,安藤在大阪梅田在一间小小的事务所里,以建筑师的身份开始了“游击队”一般的抗争。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5.jpg

大阪梅田的一间小事务所


“我们并不是一个由指挥官与服从命令的士兵组成的军队,而是一些怀着共同理想,信念和身负责任的个人,以自我为赌注为了生存而组成的游击队。”

 

在当时,安藤所反抗的,是日本社会对美式消费主义下形成的明亮干净的郊区住宅趋之若鹜的态度。深深意识到日本的地理资源条件和人口密度与美国地广人稀的社会大相径庭,安藤个人意志的显现是从思考住宅的本质开始的。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6.jpg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7.jpg

20世纪60年代日本社会集合住宅  © Tatiana Knoroz


美式的那种对外开放,宽敞明亮的时尚住宅并不能反映日本自古以来对于住宅真谛的理解。安藤认为,在日本社会,“让生活融合在自然中才是住宅的本质。”不论场地如何狭小,住宅要体现一种内向的思考,在人造中融和自然,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在盒子中创造宇宙。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8.jpg

住吉的长屋


住吉的长屋是安藤忠雄作为建筑师的出道作品。一方面,住吉的长屋是安藤对住宅本质思考的落实;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安藤强烈的个人信念的作品。


“ 要在极狭小的基地中和自然共生,这个想法明显缺乏一种平衡。大家一般都会认为,中庭占了一个小房子的三分之一,那是多么浪费空间。但以我从小住长屋的经验,相信中庭的自然留白,才能为狭窄的住宅创造出无限的小宇宙。同时,人类的韧性足以体会这座中庭的自然,并承受它的考验,将其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色彩。”

 

“游击队”具有的强韧的个性与责任感,让安藤对自己,对员工的要求严格,甚至是与客户的沟通上也颇有态度:

 

对员工,他要求“员工都处于准备好与我对峙并抵挡攻击的备战状态。”这样看似过于极端的做法实际上是安藤贯彻自己信念的表现。一是出生以来坚持的生存之道,二是对责任感,使命感一种接近于偏执的重视:

 

“因为我们用别人的资金来建造对此人可能是一生唯一的一栋建筑,所以需要我们有相当的觉悟与责任感。”

 

实际上,对于客户,早期的安藤也极少有过妥协与退让。遇到有意向的委托人时,安藤会告诉他们:“居住有时是很严肃的事。既然委托我设计,我也希望你也要有坚持住下去的信心。”


这样强硬的个性,的确令超过一半的委托人知难而退,但坚持留下来和安藤达成委托关系的客户,无一不被安藤人格魅力所吸引,并保持长达数十年的委托关系,建立起极高的信任。



04/ 城市的意志:不忘初心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安藤忠雄开始涉足都市当中的商业建筑空间。即使是随着项目规模的逐渐扩大,他仍旧保持着对建筑的初心,即永远通过思考本质,而非表达形式,追溯建筑与使用人群之间的故事。

“ 建筑要重拾现代社会抛弃的观念,并凸显其问题,而且必须是那个地点与那个时代的产物。”

 


- TIME'S -



位于京都高濑川运河畔的TIME'S,是安藤对于被遗忘的水岸空间的还原。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9.jpg


高濑川在明治时代之前,是京都重要的水运路线,也是当地人生活日常中的重要空间肌理的一部分。随着现代化进程中水运功能的流失,沿岸兴建的现代建筑物都采取了背河而建的策略,河岸两侧的空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记忆。

 

安藤提出的方案是将建筑亲水的一侧打开,设置一个亲水平台,并且让各层的连廊都面朝水面,通过提高可见度和公共空间的属性来还原河岸一侧水岸空间。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10.jpg


这个提案受到了行政单位的反对,尤其是亲水平台需要打掉一部分护堤这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前例的事就不可以做”以及“没有护栏小孩子掉下去怎么办”等说辞。

 

“虽说法规必须遵守,但他们的主张并不是都市的逻辑,听起来倒像是规避责任的狡辩。”

 

面对的是政府部门,安藤依旧没有退缩的意思,因为打掉护栏是为了更好的去美化沿岸的公共空间,而小孩子也不可能掉入几十厘米高的河里溺死。经过多次协商,行政单位最终妥协,TIME’S也得以几乎不变的设计建成。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11.jpg



- 表参道之丘 -



位于东京表参道的“表参道之丘”,是安藤对城市意志传承的另一种解读。表参道之丘的前身是日本同润会青山公寓,其为日本关东大地震后振兴工程的一部分,落成于1927年,是日本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钢筋混凝土集合住宅,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对于居住在公寓里面一直生活在附近的群众而言,更是充满记忆的象征。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12.jpg

表参道之丘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13.jpg

青山公寓


安藤的构想是将商业建筑高度控制在沿街一排已存的榉木高度之下,立面上尽可能排除商业成分,让建筑成为这条街的背景;保留两栋位于场地末端的公寓,作为象征意义保留下来。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14.jpg

复原后的两栋公寓


然而正是因为集合住宅的特质,贯彻这样的构想的挑战也颇为庞大:再开发方案需要征得将近一百名土地所有权的拥有者的同意,几乎没有人愿意去保留已经快到达使用年限的老公寓,都想尽量扩大商铺面积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但是安藤坚持其立场,300米长的立面占用了大量的公共空间,越是这样的建筑越有责任去为公众考虑,做出牺牲。


“ 都市的丰裕,源自当地丰富的人文历史,以及凝刻了岁月痕迹的空间。人们生活和相聚的场所,是不能当成商品来消费的。”


经过长达四年讨论,也许是处于对安藤顽固性格的妥协,也许是被安藤所坚持的信念所说服,近百名业主一致将项目“全权由安藤先生来处理。”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15.jpg

表参道之丘夜景


“表参道之丘”得以建成,并不能单方面从安藤如何强硬,丝毫不退让来看待,而是看到他如何在与业主不断的对话中仍坚守住内心的一份对建筑的意志,对自己,对业主,更是对城市和群众的责任感。

 


- 光之教堂 -



像安藤忠雄这样性格独特的建筑师,有时也会有除了怀揣着梦想但其他一无所有的业主找上门来。现在众所周知的“光之教堂”,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16.jpg

教堂外立面


“光之教堂”位于大阪茨木市一个安静的住宅区的一角,是一个与小区紧密相连的小教堂建筑。虽然只有五十平米的大小,由于70年代末期建造热潮因方法的建材价格疯涨,而且建造完全依靠信徒的募捐,项目难以启口的预算让这个项目成为不折不扣的难产儿。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17.jpg


但是安藤仍是接下了这个项目,在他看来,这个教堂是代表了信徒们最真诚的愿望,是超越了单纯功能性的一种去构造精神世界的建筑。即便预算紧张,在安藤看来,也不过是充满斗争的建筑师道路上的一个挑战而已。


“ 从得知这项工作开始,我就觉得用这点儿预算,只能盖出单纯的箱形建筑。但要如何从这个‘箱子里’创造出让人感到‘别无他处’的神圣建筑空间呢?”


从有限中创造无限,既要现世又要出世,依旧是安藤对于建筑本质的思考。


教堂的建造是在设计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开始的。安藤带领着团队,在没有设计费,工程费近乎成本价的情况下强行开工。项目在开销不断堆积下成为了“赤字建筑”,一度进入到没有钱封顶的停工状态,万幸的是,从动工开始约一年后,这座传世的“光之教堂”还是如愿以偿地被建了出来。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18.jpg


“ 能完成这栋不符合经济行为的建筑,是因为有了身为业主的信徒们诚挚的信念,以及为了回应这信念而奋起的建造商的热情。”

 

这是一座即使是赌上建造的尊严,也要完成的建筑。



05/ 梦是不断被续写的篇章



青春不能没有梦。安藤老师的“青春”里,也是有不断被续写的梦;现在耳熟能详的作品,蕴藏的态度与想法,在年轻时早有雏形。虽然成为了流产儿,安藤始终没有放弃将一些梦变为现实的努力。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19.jpg

1985涉谷策划项目模型


2004年落成的位于直岛的地中美术馆,一座从外面外圈看不到的建筑外形的地下建筑,是安藤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思考的“地下空间的运用“的课题延伸:1985年”涩谷策划项目“ 提出了一个地下的商业空间,1994年的”大谷地下剧场“则是将一个原有的采石场改造成一个具有戏剧性的地下空间的提案;1998年中之岛策划项目中连接了整个岛的“地层空间”。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20.jpg

直岛地中美术馆鸟瞰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21.jpg

直岛地中美术馆天井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23.jpg

1985涩谷策划项目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22.jpg

1994大谷地下剧场


而在威尼斯的海关大楼改造项目,以及今年刚刚开幕的巴黎证交所的改造,均是将一个现代的混凝土结构,镶嵌入原有的老结构当中。而这一“新老建筑”的议题,安藤在1998年大阪市中之岛策划项目上也提出了类似做法的雏形:在项目核心的1918年建造的中央会堂中插入一个“城市巨蛋”,作为新的会议大厅。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25.jpg

巴黎证券交易所(美术馆)  © 安藤忠雄建筑事务所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26.jpg

1998 中之岛规划 城市巨蛋 剖面图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24.jpg

展览上的城市巨蛋模型


安藤对中之岛策划项目倾注的时间与精力,通过他长达10米的手绘设计图可以看出来他对这些想法的痴迷。在当年难以实现的设计虽然终止了,精神却存活了下来,并在新的时代以新的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何谓梦的涅槃。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28.jpg

展览上1998中之岛策划项目手绘图和模型


最后,对于“青春”,似乎也可以用两段安藤眼中的光影来解读。


“ 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叫作‘影’的艰苦现实,而为了要超越它,就必须鼓起勇气向前迈进。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呆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他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回看,“青春”二字虽然简单,却大有文章。安藤老师似乎也有了一副年数已高,寡言智者的姿态,话虽不多,却需要我们用心理解。


有趣的是,安藤所说的“青春”,最初并非出自他口,是与他交情深厚,亦是客户又是前辈的佐治先生,送给安藤的美国诗人塞缪尔厄尔曼的一首诗: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光,青春是一种心境。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这份心境,会让我们多一丝相信生命的坚韧,多一分坚守梦想的天真,多一度拥抱逆境的勇气。这,或许才是那个青苹果的滋味吧。


抛去流量,安藤的“青春”,是一种心境27.jpg

©田方方


作者|三水金

编辑|Yihan

发文编辑|Dipo

审核编辑|Linqi

*本栏目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Reference:

安藤忠雄《建筑家 安藤忠雄》,中信出版集团

若未特殊标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以及建筑事务所

安藤忠雄全球巡回展中国北京站·青春

策展人:水谷孝明(日方) 马卫东(中方)

地址: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 号

展期:2021 年10 月12 日(周二)至2022 年1 月9 日(周日)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18:00(最后入场时间:17:30)

周五、周六10:00-20:00(最后入场时间19:30);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