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开始,“淄博”成为了旅游的热门城市,“淄博烧烤”也频频在自媒体上出现,伴随着整体的放开与节假日的来临,这座以往的工业城市猝不及防地转型,接待着络绎不绝的来客。
如今几个月过去,热度似乎在逐渐回落,淄博有些什么变化?“网红城市”频频出现的流量时代里,这些城市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发展?
从八大局市场切入
在这场流量中,我们可以探寻到一个具体的地点——八大局市场,以此为锚点,回溯淄博的变化。
©澎湃新闻
八大局市场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便民农贸市场。整个市场由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和两条东西走向的巷道组成,主要售卖一些菜、肉、生鲜及生活用品,服务于周边的小区。
随着淄博烧烤的爆火,直播及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市场,增加了其知名度。这个对于附近居民“家门口的菜市场”变成了网红景点,吸引着人们前来打卡、拍照、品尝美食。热闹的时候市场门头上的电子屏显示出一天接待游客量超过10万。
©津云新闻
人气的上涨给这个已经濒临拆迁的市场带来新的生机。“五一”“端午”整个市场、店铺挤满了游客,在滋滋作响的烟火气中显示出城市的活力。就业岗位的需求随之而来,许多店铺都紧急招工,出租车司机也得到了更多的生意。
©津云新闻
以八大局为圆心的周边环境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更新与完善。“老路得以修缮,公共卫生间也清洁与改造,市场内开辟了游客休息区域……”巨大的关注度促使着城市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与规划。
©津云新闻
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在被打破。以前市民熟悉的摊位与店铺都跟随热点做起了更具有流量的网红小吃、淄博烧烤,街巷内售卖的东西越来越同质化。
“卖水产的店做起了捞汁小海鲜,猪肉铺推出一张桌子卖烤饼。于是可以看到一排又一排的红色横幅‘网红炸肉’‘网红紫米饼’‘网红花果茶’等”。八大局也逐渐与其他城市的小吃步行街雷同。
©澎湃新闻
由于先前的火热局面,八大局的店铺还面临着倍数增长的租金。“一个面积不足15平米的摊位,一年房租竟达数十万,这样的价格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客流的明显下降,使得很多干了十几年的老店无法撑起昂贵的费用,只能停业。据周边的房屋中介介绍”很多烧烤店都在着急转让“。
©澎湃新闻
巅峰值过去,热度的回落多少带来一些反差,也遗留下需要处理与解决的问题。八大局作为一个切入点,让人看到流量的狂欢在一个具体的地点掀起巨变,好与坏都夹杂在一起裹挟而来。
当流量来临与散去
每个在互联网上兴起的网红城市似乎都会遇到类似的状况。热度正盛时,席卷而来的需求催生出各种“商业品牌”“出圈景点”“网红餐厅”,趋于平静后又留下些许落寞的余韵与还需重新建立的秩序。游客对新鲜事情打卡的体验是一时的,对城市与市民的影响却长久地萦绕着。
©新华社记者刘潺
其一便是原本属于市民的生活空间被侵占。不同于传统规划的旅游景区,互联网上扩散的旅游热点很多取材于一些生活化、市井气的角落。成群结队的打卡者蜂拥而至,易对生活在此的人带来困扰。
如在对八大局周边居民的采访中就有人提到“八大局便民市场变得有些不便,只能去更远的市场了”“住在附近的孩子们要中高考的,因为人流量太大总有噪声,不可避免受到影响”等。这也提醒着管理者审慎地对待突如其来的流量,并思考平衡城市旅游与居民日常的关系,有序的控制与引导。
©外滩TheBund
其次,网络时代里,热度定义着对生活的想象,形成了一种“被同质化网红审美所殖民”的消费空间。为迎合趋势,城市空间变得浮躁。
如前文列举的网红小吃,各种拍照打卡的路牌、背景墙,以及流水线制作的纪念商品等等。流量在哪里兴起,它们便入侵到哪里。走在北京南锣鼓巷、重庆洪崖洞、苏州平江路……,映入眼帘的产品似乎都是千篇一律,使得城市失去原本的辨识度,也失去生态的多样性。
更进一步,互联网词汇性的传播造就了单一的城市形象。短视频、自媒体往往选取最能激发流量的内容并将其强化与复制,以此达到宣传与营销的效果。但这种简单粗暴的强调消磨了原有城市生活的丰富性与生动性,让城市陷入一种片面的印象,变成虚假的、服务于消费者的主题化景观。
©津云新闻
面对这个问题,或许城市管理者需要意识到,热度终将会消散,不应过分沉浸于“标签”,而是借由此,走出全新的、充满活力的道路。比如有记者提到,在八大局便民市场正门,公交车开启了多条“淄博文旅专线”,当地希望在烧烤流量的带动下,能够将更多面的淄博展现出来。
用打卡塑造城市
网红打卡在引领潮流,同时也在塑造城市。区别于传统自上而下的城市建设,互联网时代的打卡,似乎更像一种民众的共创与发掘,给城市带来特殊的视角与活力。面对上述的问题与困惑,城市如何更好地承接这样的热度并持续的发展?或许通过一些较好的案例我们能窥探一二。
©城市观察者
如古根海姆博物馆作为打卡的先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在建筑获得成功后,以博物馆所在的滨水片区为核心,陆续建造了各类艺术馆、创意中心、古董店等,打通并完善了整个艺术产业链条。在文化政策上激活艺术行为,鼓励当地艺术家,并举办多样的活动,完善相应的艺术教育体系。城市的基础设施也进行了相应的提升,打通城市交通系统,保证了文化与居民生活、新兴产业的融合。
©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这种全面并长期的投入与运营,城市空间、公共需求、商业利益的综合打造、全局发展使得城市维持着常年的鲜活度。
©人民视觉
上海也是一直活跃着的“明星城市”。从旧区改造、老工业基地,到滨水空间、新兴区域,多维度、多层次的空间开发带来多样的打卡类型。
如“武康路“安福路”等历史风貌街区在历经百年沉淀的文化氛围里引入了各类小而精致的店铺,新潮与老派交融在一起,塑造着美好且舒适的社区感。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西岸则聚集着金融城、数字谷、传媒港等产业组团,也分布着美术、画廊等文体地标。跑道及公园将整个片区串联,呈现出丰富、活力的状态。
每个区域与组团的氛围各不相同,但都延续着“精致”“国际”“高品质”的城市文脉,形成上海连贯又深刻的名片。
从小城市的角度,长沙以“美食圣地为起点,陆续发掘了”“超级文和友““茶颜悦色” “文化湘军”“坡子街派出所”等备受热议的话题,达到了独特又多点的传播效果。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更加沉浸地营造了城市氛围,不断地吸引着各类人群。
由此可见,城市形象建设是一个共同合作、多方位塑造的过程。激增的流量是机遇,也是给城市规划者、管理者向内挖掘文化内涵的课题。如何将一时的走红转变为长久的关注,为城市带来实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还需要继续探寻。我们期待多元、丰富与适度的开发,带来更多个性、具有吸引力的城市。
专栏编辑|Mel
发文编辑|Miranda
审核编辑|Gogh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Reference:
http://www.news.cn/fashion/20211013/41cf4f645b6247fdbef28e3c37949ba7/c.html
https://www.workercn.cn/253/201910/16/191016143129348.shtml
https://www.zhihu.com/tardis/zm/art/598234516?source_id=1003
http://xwcbpl.whu.edu.cn/xljy/2022-11-04/207.html
https://cdwglj.chengdu.gov.cn/cdwglj/c133217/2022-
http://www.urbanchina.org/content/content_8199273.html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667270
http://www.news.cn/local/2023-06/11/c_1129684932.htm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094098